摘要:简要介绍了纳滤膜的定义及原理,并利用自行设计的小型设备对纳滤nf1、纳滤nf7两种型号膜组件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
关键词:饮用水 水处理 纳滤 膜分离技术
前言
膜分离技术是物质分离技术中的一个单元操作。膜法分离的最大特点是驱动力主要为压力,不伴随需要大量热能的变化。因而有节能、可连续操作、便于自动化等优点。膜分离中的微滤(mf)、超滤(uf)不能脱除各种低分子物质,故单独使用时,出水质量仍较差。反渗透膜(ro)有较强的去除率,但在去除有害物质的同时也去除了水中大量有益的无机离子,出水呈酸性,不符合人体需要。而纳滤膜(nf)分离技术在有效去除水中有害物质的同时,还能保留大多数人体必须的无机离子,且出水ph值变化不大。这种水处理方法对于我国目前的饮食结构而言,尤其是营养结构单一的人员来说,更易被接受,也更加合理。
为进一步开发和研究纳滤膜,以便其更有效地应用于水处理,我们安装了两种型号的纳滤膜设备并进行了比较研究,这两种型号的纳滤膜均由美国trisep公司生产,材质为pa,型号分别为nf1(nfts40)和nf7(nfts80)。
1、纳滤膜的定义及分离原理
1.1 纳滤膜的定义、特点
nf膜早期被称为松散反渗透(loose ro)膜,是80年代初继典型的ro复合膜之后开发出来的。可这样来论述“纳滤”的概念:适宜于分离分子量在200g/mol以上,分子大小约为1nm的溶解组分的膜工艺。
纳滤膜的一个特点是具有离子选择性:具有一价阴离子的盐可以大量渗过膜(但并不是无阻挡的),然而膜对具有多价阴离子的盐(例如硫酸盐和碳酸盐)的截留率则高得多。因此,盐的渗透性主要由阴离子的价态决定。
1.2 纳滤膜的分离原理
纳滤过程之所以具有离子选择性,是由于在膜上或者膜中有负的带电基团,它们通过静电互相作用,阻碍多价离子的渗透。根据文献[1]说明,可能的荷电密度为0.5~2meq/g.
为此,我们可用道南效应加以解释:
ηj=μj+zj.f.φ
式中ηj——电化学势;
μj——化学势;
zj——被考查组分的电荷数;
f——每摩尔简单荷电组分的电荷量(称为法拉第常数);
φ——相的内电位,并且具有电压的量纲。
式中的电化学势不同于熟知的化学势,是由于附加了zj.f.φ项,该项包括了电场对渗透离子的影响。利用此式,可以推导出体系中的离子分布,以计算出纳滤膜的分离性能。
2、纳滤膜处理饮用水的应用研究
2.1 纳滤膜处理饮用水的流程
为增强两种型号膜组件的可比性,我们采用同一流程,即:
原水→10μm保安过滤器→活性炭过滤→5μm保安过滤器→nf7→出水。
原水→10μm保安过滤器→活性炭过滤→5μm保安过滤器→nf1→出水。
其中,10μm保安过滤器用来除去原水中的悬浮物;活性炭吸附可去除水中的部分有机物;5μm保安过滤器用以保证膜组件的安全正常使用。
2.2 试验结果的分析讨论
2.2.1 toc结果比较
为了研究nf1、nf7两种膜对有机物的去除情况,在相同条件下取原水、活性炭出水及产水率为15%时的nf1、nf7出水水样测定toc,结果见图1.
图1 toc去除率比较
由图1可知,在toc的去除效果上,活性炭对toc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仍有一部分未能去除;纳滤nf1对toc的处理效果较好达到93.9%;而纳滤nf7对toc的处理效果不够理想。
2.2.2 色谱-质谱联机分析结果和讨论
取原水,活性炭出水,nf1,nf7出水水样各20l,经吸附、洗脱、浓缩,用色谱-质谱联机分析。gc/ms结果见表1.
原水中检出有机物26种,这些物质中有毒有害物质11种,占水中有机物总数量的42.3%,其中优先控制污染物2种。原水经过活性炭吸附后,有机物去除了17种,新增11种,对其中的9种无去除能力,说明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够理想;经过膜处理后,nf7出水检出有机物11种,对致突变物的去除率为75%;nf1出水检出3种有机物,致突变物的去除率为87.5%.说明在三致物质的去除效果上nf1优于nf7.
造成以上结果的原因大体可这样描述:在处理有机物中性组分时,电的相互影响消失了。对于这样的物料,将根据其分子的大小进行分离,分子量超过200g/mol的组分被完全截留,而摩尔质量较低的小分子则可以渗透。对于有机物料体系来说,以少量测量数据为基础的扩散-溶解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纳滤膜对有机物的分离特性。
2.2.3 ames试验结果讨论
取原水、活性炭出水、nf7、nf1出水各100l进行吸附、洗脱、浓缩后进行ames试验.
2.2.4 脱盐率比较
取nf1、nf7进出水水样对其电导率进行测定.
3、结论及建议
(1)nf1对toc的处理效果较nf7及活性炭吸附的效果更为理想,达到93.9%.nf1对水中有机物及三致性的去除效率高,出水ames试验结果为阴性。(2)nf1在去除水中有害物质的同时,能够保留较多的无机离子,更加符合我国目前的饮食结构,满足现有条件下人员的健康需要。(3)在应用纳滤膜分离技术处理饮用水时,建议使用nf1膜组件。(4)纳滤膜的分离机理及相应的数学模型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jjitsuhara i,kimura s.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charged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s of sulfonated polysulfone.j chem eng.japan,1983,16(5)
[2]ikeda k,et al.new composite charged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desalination,1988,68:109~119
[3]r rautenbach著。膜工艺——组件和装置设计基础。王乐夫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
[4]徐平。 美国海德能公司分离膜技术应用论文集。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