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防雷减灾工作是涉及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分析目前防雷行政执法现状,提出健全防雷行政执法体系的措施,以为防雷行政执法服务于社会提供借鉴。
关键词防雷;行政执法;体系建设
1防雷行政执法现状
阿克苏市位于欧亚大陆深处,远离海洋,具有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型气候特征,气候干燥,蒸发量大,降水少,受特殊地理条件的限制以及全球气候异常的影响,干旱、高温、暴雨、冰雹、冷害、大雪、雷暴等极端灾害性天气时常发生,特别是雷暴灾害,常年雷暴日数为33.1个,是雷暴多发区域,每年由于雷电造成的损失巨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等法律法规,目前,阿克苏地区8县2市气象局站都有气象行政执法人员,地方确认气象行政许可17项,阿克苏气象局进入地方政府审批大厅审批项目5项。地区局组建了政策法规科和气象行政执法大队,气象行政执法检查力度进一步加大,对依法查处的气象违法案件,按气象法律、法规认真督查落实。但是,由于气象系统的执法人员身份定位不准确,县局限于人员编制问题,执法、管理、服务与创收难以实现完全分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县局防雷“三权”的有效落实[1]。一是执法人员身份定位不准确。从长远看不利于整个执法队伍的健康成长。由于气象部门属于法律授权的事业单位,执法人员走的是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序列,与执法人员的工作性质不符,而且气象行政执法工作不属于任何现有的气象业务轨道,使得气象执法人员的身份更象是专业技术研究人员而不是行使管理权的执法人员,从而造成执法工作在工作量上不如搞基础业务轻松,在待遇上不如创收单位“实惠”,员工不愿意干执法的尴尬局面[2]。二是执法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近年来,各地政府都在积极推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对行使管理职责造成一定的阻力。在防雷安全监管方面,有些政府地方保护主义严重,部分单位特别是企业单位领导,对防雷减灾工作不够重视,缺乏防雷安全的责任意识和观念,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防雷安全,拒绝气象执法人员进入工厂检查,使气象行政执法工作困难重重。
2健全防雷行政执法体系的措施
党中央、国务院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气象工作高度重视,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加强气象工作、发展气象事业的方针政策。1994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条例》,1999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于2000年1月1日起施行。根据《气象法》赋予的气象行政管理职能,中国气象局先后颁布实施了《防雷减灾管理办法》、《气象行政复议办法》、《气象行政处罚办法》等10多部部门规章,这些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颁布实施,对行使社会管理职责和开展气象行政执法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2.1加强防雷执法人才的培养
气象行政执法队伍素质仍有待提高,要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加强对防雷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考核和监督,严格考核录用那些作风硬、学法律、懂业务的执法人员进入执法队伍,并必须经过系统的法律知识和执法业务技能培训,持证上岗[3]。
2.2加强与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及相关部门的沟通
依靠各级人大、政府对气象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实行监督检查。协调相关部门的关系,善于学习和沟通,正确处理好防雷行政执法与创收的关系。正确处理与市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密切相关的单位,如城建、质检站、规划、安全监督管理局、公安消防等,争取他们对防雷执法的理解和支持,为防雷行政执法提出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及法律强制执行打下坚实基础[4]。
2.3加强防雷执法工作机制建设
防雷工作严格落实依法行政,对拒绝接受防雷装置检测或对存在严重雷击安全隐患拒不整改的单位,通过日报公告或者与安监局联合行文通报的方式进行社会公示,变一家执法为公众监督;建立社会投诉制度、政务公开制度、群众来访制度,向社会公布违法、违纪举报电话。
3小结
气象主管机构要依法建立一支队伍精干、高效的防雷执法队伍,积极开展防雷设计审核、防雷工程竣工验收以及防雷检测为目的的防雷安全管理,提升雷电社会管理水平;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通过气象防雷法律法规的贯彻、宣传,以党的十七大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安全气象、资源气象、公共气象”的服务理念,更好地为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和人民群众服务,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4参考文献
[1] 郑国光.新时期我国防雷减灾工作的形势和任务之研究[j].中国气象,2001(2):1-3.
[2] 肖世铭,万晓星.浅论基层气象部门防雷执法的难点与思考[j].气象软科学,2008(2):24-27.
[3] 兰航,罗林勇,熊晓洪,等.高效防雷执法探析[j].贵州气象,2006,30(b09):71-72.
[4] 时修礼.防雷执法实践中的几点体会[j].河南气象,2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