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党中央审时度势,总揽全局,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决策。实施这一战略,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对于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对于加快我国中西部地区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历史机遇。
石油和化工行业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加快自身的健康的发展?笔者拟就此谈一些想法。
1.加快西部石油和化工发展的有利条件
新
短短5天,参会企业由开幕时的:000多家增加到7000多家,中外客商由3万多人增加到:万多人(其中外商:200多人);各类合同成交额超过1000亿元,协议成交额近900亿元。
另据报道,近两年广东企业和西部地区已有技术合作项目70多项,总投资30多亿元。烟台企业也已挺进西部,到1999年底已在西部地区办企业452处。
这种国内与国外(境外)合作,“东西联手,开发西部”的喜人形势也正是加快开发西部石油和化学工业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2. 加快西部石油和化工发展的比较优势
首先是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西部地区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6.8%,耕地面积占全国的27.7%,适宜开发为农用土地占全国的54%;人口只有2.85亿,占全国的23%;草地面积占全国的3/5,水资源年均总量占全国的46.6%(但西南、西北地区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均匀,时空分布也不均匀)。加上丰富的光照资源,说明农业资源方面存在着特有的优势。
其次,从发展石油和化学工业的角度看,西部最大的比较优势,是天然气和化学矿资源丰富。这就为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为化工用煤的开发,为发展炼油、石油化工、化肥和有机原料、无机盐、无机酸碱、精细化工、橡胶加工等提供了原料保证。现分述于下。
天然气:截至1998年底,全国累计探明储量的83.3%集中在陆上,且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川渝、陕甘宁、塔里木、柴达木、准噶尔、吐哈等盆地。西部天然气东输的陕北至北京长输管线已正常送气,今年开工的柴达木盆地涩北──西宁──兰州天然气输送管道和正进入准备阶段的塔里木至上海的“西气东输”工程以及川渝天然气东输工程,也正在筹划中。而这些工程的气源都来自西部。
石油:十几年以前我国石油战线的石油勘探和开发工作就实施了向西部战略大转移的战略,每年可抵补东部油田日益减少了的产量。进入21世纪,我国石油供求差距还会拉大,除了增加进口以外,寄希望于西部开发。
钾盐矿:我国钾盐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的柴达木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暂不计塔里木盆地罗布泊的硫酸钾矿(已探明7000万、储量,尚未经国家储委批准)的储量,柴达木盆地钾盐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96%。虽然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钾盐品位低(卤水氯化钾含量为1.5%~3.2%),但是我国自己的钾肥生产基地也只有西部的柴达木盆地(从远景看还有塔里木盆地罗布泊)。目前我国钾肥(氯化钾)的产量,90%以上来自于柴达木盆地。从生产成本上来看,可与进口的氯化钾竞争。
磷矿:我国的磷矿储量位于摩洛哥、美国、前苏联之后,居第四位。主要分布在西部的云、贵、川,其中云南(占38.95%)、贵州(占18.48%)、四川(占12.93%)三省储量占70.36%,中部的湖北省储量占22.15%,湖南省储量占1.92%,其他省份储量共占5.67%。
若按p2o5含量大于30%统计,全国富矿保有工业储量中,云南(占38.11%)、贵州(占43.69%)、四川(占4.91%)三省占86.71%,湖北省占13.29%(其中96%在宜昌)。
铬矿:铬矿属于重要的化学矿。我国是一个铬矿资源短缺的国家,为了满足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的需要,每年都要大量进口。因此,铬矿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十分重要。就我国目前已探明的铬矿资源分布来看,近98%分布在西部的西藏(占52%)、内蒙古(占12%)、新疆(占12%)、甘肃(占11.5%)、青海(占9.3%)、陕西(占l%),重庆、新疆等地也有一定的铬盐生产基础。东部只河北省有铬矿,储量仅占全国储量的2%。
其他化学矿:西部地区氯化钠、镁盐、氯化狸、银矿、芒硝、硼矿的储量都居全国首位。其中,仅青海高原的氯化镁、氯化钾、氯化钾等的储量,已占全国探明储量的90%以上。青海、西藏的硼矿储量居全国第一,青海的漠储量占全国第二。这些都是发展化学工业所必需的原料。
3. 加快西部石油和化工发展的重点
确定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重点,一定要从市场需求、市场竞争力和现有条件、比较优势以及科技水平和劳动者素质等诸多方面来综合考虑。
3.1 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与“西气东输”
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与利用、“西气东输”,这不仅是西部开发的重点,也是国家的发展重点。
3.2 天然气的后加工
我国天然气目前主要用于化工生产或作为工业燃料、城市民用和油气田生产用气,用于发电的比例很低。
以1998年为例,我国天然气的应用构成是:化工生产用43.5%,油气田生产用25.9%,城市民用10.96%,发电用12.7%(其中香港用气发电占我国发电用气的94.3%),商业及服务业用0.8%。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今后我国天然气的利用方向,将发生很大变化,以气代油、以气发电,城市气化的使用比例将不断提高,而化工用气和工业燃料用气比例则会逐步降低(详见表l)。
天然气是生产合成氨、尿素和甲醇的最佳原料。“十五”期间天然气在后加工方面的利用,主要是用于化肥厂及甲醇厂的改扩建。要抓紧现有项目的建设进度,包括泽普二期、
兰化、乌石化一期油改气;宁夏化肥厂三期、乌石化三期、沪天化二期建设的筹备。要经过“十五”或凡个五年计划,在乌石化、宁夏等地分别经过改扩建成100万t/a合成氨、200万t/a以上尿素的生产基地。
表:我国天然气利用结构空化预测 %
----------------------------------------------------
应用领域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2015年
----------------------------------------------------
发电 4.00 22.00 31.00 33.80
化工 40.00 22.37 17.30 13.80
城市燃料 22.00 26.40 28.10 32.60
工业燃料 34.00 29.30 23.60 20.42
----------------------------------------------------
在此期间,随着技术进步和国产化的实施,应该建设更大规模(60万t/a~90万t/a)的合成氨、甲醇装置,以提高竞争力。另外,还应采用高新技术建设有机化工原料如甲醛、聚甲醛、尿醛树脂、季戊四醇等装置,以提高经济效益。
天然气的价格要合理。据预测,用于化肥生产的天然气,可承受的最高价格为0.71~0.86元/m3根据测算得知,我国天然气外销价各地各厂差别很大,届时只能根据市场经济原则并考虑到支持农业的精神商定。
3.3 积极稳妥地发展炼油和石油化工
西部甘肃的玉门、新疆的克拉玛依和兰州炼化公司都是我国石油开采和炼制的发源地和老基地。目前,克拉玛依、独山于、兰州、乌鲁木齐、延安都有一定的石油一次加工能力并具有配套的二次加工能力。其中,兰炼是全国最大的润滑油生产厂之一,也是全国三大炼油催化剂生产基地和两大石油添加剂生产基地之一。今后,这些企业几乎都面临着通过进一步技术改造、提高原油加工深度、减少重质油比重、充分发挥已有加工能力、提高竞争云、贵、川、渝是极大的油品市场,而这些地区却没有象样的炼油厂。其油品的供应是由兰炼扩大炼量用管道输送解决,还是像有人建议的那样在四川建炼厂解决,以带动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石油化工的发展,要通过科学论证后再确定。但是这个间题应在2005年之前解决。
兰炼应充分发挥其配套二次加工能力的优势,建成我国润滑油、催化剂、润滑油添加剂、道路沥青生产基地。
独山子、兰化都有14万t/a~16万t/a乙烯生产装置,在一段时间内,主要应立足于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至20万t/a左右,并重点搞好几个后加工产品。
西部大乙烯项目的建设,兰化已经做过大量前期工作,有了一定的生产建设中小乙烯装置的经验,原料供应相对有保证。但兰化的原料油的供应距离、价格都不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加之环保容量的限制,一直进展不快。若合资生产,当前吸引力还不是很大,因此对兰化或西部地区45万t/a~60万t/a乙烯项目的建设,既要积极又要充分论证,认真地做扎实的、多方案的比较后再定。但是笔者相信,随着西部的大开发,一定会有达到国际经济规模的大乙烯装置矗立在祖国西部的土地上。
3.4 大力发展磷矿开采及后加工
要充分利用西部,特别是云贵一带丰富的、品位较高的磷矿资源。一方面要保证其他省份的磷肥企业生产和建设用矿,同时可在云贵建设几个大型磷肥、氮磷钾复合肥生产基地,还可建设大型磷酸装置以供应其他省份生产磷按或复合肥。
在云贵建设磷铰企业规模要达到30万t/a~60万t/a,复合肥企业规模要达到30万t/a~90万t/a,也就是说一定要达到经济规模,以适应加入wto以后的市场竞争。
3.5 加大钾盐矿的开发力度
我国钾肥生产,目前主要靠青海柴达木盆地的钾盐矿。应在“八五”、“九五”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国内已掌握的技术,使其生产规模尽快达到100万t/a以上;同时应尽早研究塔里木盆地罗布泊的钾盐矿的开采和利用,有可能的话,在新疆建成新的钾肥生产基地。
3.6 充分利用其他矿产资源发展无机盐和无机化
工产品
我国铬矿主要产在西藏等地。重庆、新疆都有铬盐生产企业。重庆的生产规模大、经验比较丰富;新疆有一定的矿源,有必要在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对其铬盐生产企业进行改扩建。
在青海、重庆发展电子级碳酸锡,在重庆、贵州发展电子级碳酸钡、锑盐、锰盐、二氧化锰、五氧化二锑都是有基础的。
可充分利用云贵川的磷及磷酸资源加工食品级、饲料级添加剂和多种磷酸盐如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钙等产品。
青海钾肥厂所用的卤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锂、溴,也到了应考虑开发利用的时候了。综合利用可以大大提高钾矿开采利用的经济效益。
四川芒硝、钒、钛矿储量丰富,是发展元明粉、钛白粉、钒催化剂生产的极好原料。
总之,发展类似的无机盐和无机化工产品,是西部发展无机精细化工的优势,是比较切实可行的,也是有竞争力的。
3.7 其他化工产品
重庆有较好的精细化工基础,应建成多行业、多品种的精细化工基地。
云、贵、川、渝、陕、宁夏、新疆都有一定的橡胶加工基础,可以根据本地需要加以发展(例如载重钢丝子午胎等)。
川化的赖氨酸、三聚氰胺、双氧水、催化剂,甘肃的黄原胶,重庆三峡及兰州永新涂料公司的油漆,重庆、贵州有机厂的醋酸系列产品,宁夏的双氰胺等,都是可进一步发展的产品。
4 加
快西部石油和化工发展的几点思考
西部大开发是要长期坚持实施的重大战略选择,它既关系到西部的发展又关系到东部的再发展,也可以说关系到
在国外,咨询业是很发达的一个行业。企业和咨询业是生存和发展路上结伴而行的旅友。世界上的大公司和大的咨询公司,不仅在本土上相帮相携,还联手跨国跨洲作战。跨国企业到了哪里,跨国咨询公司也紧随而至。世界企业500强有95%以上都要聘用50~100家咨询公司(或专业的顾问公司)或顾问。
我国建立咨询业只有20年的历史,其市场还要进一步培育。但是,咨询业在
大削弱,成为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稳住现有人才十分重要,十分现实。
要吸引和扩大能扎根西部的化工科技队伍:一是要使来自西部的生源能回得去、留得住;二是要实行优惠政策,使东部发达地区或海外归来的愿为石油和化工做贡献的优秀人才自愿流向西部;三是西部设有化工、化学专业的大专院校应主要增加西部生源,并多分配到西部;四是要给科技人才施展才能的空间和条件。做到这几点十分重要。因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将有成千上万的项目上马,成千成万亿的资金投入,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才投入,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人才工程的开发,再大的投资项目也很难获得应有的效益,其结果很可能是事倍功半。因此,人才的教育培养、吸纳和给予施展才能的空间、条件,是十分重要的。
4.5 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
加快发展西部石油和化工,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它是随着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设施的建设而前进的。要有紧迫感,更要有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目前,西部大开发尚处在启动阶段,不可能刚开始就遍地上项目,遍地开发。例如塔里木的罗布泊发现了丰富的钾矿,若交通不解决,淡水不解决,没有人生存的起码条件,又怎么去建设一个大钾肥基地呢?某些城市被污染的环境,怎么吸引外商来建设大的石油化学工程?若不花大气力解决环境容量,行吗?要彻底解决这类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又要投入多少?要花多少时间呢?
我国西部占全国56%以上的土地面积,普遍缺水,特别是内蒙古、陕北、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缺水更为严重。水怎么解决,种草种树,水来之何处,缺水又怎能种活树,种好草?草、树种不活,水土如何保持,沙漠化如何解决?这些工作,不是一代两代人能解决的,不是人有多大胆就什么都能解决的。人才的培养、吸纳,也不是几年就到位的。可以设想,西部的优惠政策比沿海特区还优惠?要想比特区还优惠,那西部又要有多大的承受能力?这些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既要解放思想,真正做到改革开放,又不能离开西部的实际,而是要在不断开发的实践中总结和发展起来。
除了上述开发条件,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还有它自身的客观规律。首先是产品要有市场,生产有技术,资金有投入,有竞争力,而且要一一经过反复的科学论证。因此,头脑要冷静,不能不切实际地把发展速度定得大高。对开发的长期性、艰巨性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决不能抱有速战速决、速见成效的幻想。这样,发展的步伐才能更稳,效果才能更有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