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行会计岗位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是《会计法》明确规定的基本制度之一,是促进会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重要手段和基础保障。加强会计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管理,对于规范财务收支行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提高财会队伍业务素质,营造良好从业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操作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平凉市会计岗位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改进和加强会计岗位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会计管理 从业人员 持证上岗
1.平凉市会计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现状
平凉市下辖六县一区,加上市本级共8个行政区域,全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共计2169名。经过认真调查摸底和统计汇总,平凉市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只有持证上岗人员1366名,持证上岗率为63%;无证上岗人员803名,占37%.分区域看,市本级会计从业人员336名,持证上岗人员205名,持证上岗率为61%;崆峒区会计从业人员392名、持证上岗278名,持证上岗率为71%;泾川县会计从业人员338名、持证上岗279名,持证上岗率为83%;灵台县会计从业人员219名、持证上岗136名,持证上岗率为62%;崇信县会计从业人员140名、持证上岗71名,持证上岗率为51%;华亭县会计从业人员192名、持证上岗117名,持证上岗率为61%;庄浪县会计从业人员292名、持证上岗96名,持证上岗率为33%;静宁县会计从业人员260名、持证上岗184名,持证上岗率为71%,8个行政区域中,持证上岗率最高的为83%,最低的为33%,相差50%,区域间不平衡的问题十分突出。
2. 无证上岗问题的成因分析
2.1 违规行为处罚措施单一。
现有法律法规对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的处罚条款相对较粗,没有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细化明确,有的甚至没有处罚规定。例如:《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26号)第三十二条规定“持证人员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办理注册、调转登记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公告”; 第三十四条规定“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发现单位任用(聘用)未经注册、调转登记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应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公告。”但对公告后还不改正的情况如何处理没有规定,造成会计管理部门依法监管时,缺少有力的执法依据和行政措施。
2.2 持证上岗法律意识不强。
这是导致无证上岗现象存在并且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在历次对会计从业人员无证上岗情况的调查中,多数无证人员对持证上岗的法律规定和要求认识不够明确,觉得只要会做账,做好账就行,有证无证关系不大,加之有的单位领导对会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同时缺乏必要的财务内控意识,任用无证人员从事财务工作。此外,调查中还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因工作人员少,财会人员大多为兼职,这些财会人员主观上就不愿从事财务工作或为临时指定从事财务工作,他们对有没有证抱无所谓的态度,即使被查到,不再从事会计工作也无关紧要,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无证上岗现象的普遍存在。
2.3 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随着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的深入,会计从业证书的取得,需通过财经法规、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三门课程考试合格后才能获取,而这三门课程的考试,考生不但要熟知相关的财务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计算机实务操作能力,考试难度相应增加,这就使只熟悉财会业务知识而不精通计算机实务操作或只精通计算机实务操作而不熟悉财会业务知识的考生,一次考试通过率均不高,导致每年报名的考生多,通过的人数少。
2.4 现行考试机制局限性较大。
目前全省会计从业资格实行无纸化考试,考试系统必须依托省财政厅广域网运行,从财政资金拨付运行安全的角度考虑,各市州考试考场的设置均以自建为主,而不能像过去租赁学校考点。以平凉市为例,全市无纸化考试标准化考场,布署考试用机50台,按2012年报考人数1002名测算,组织一次考试由原来的一天半延长为现在的一个月,考试周期的延长,使每名考生每年只有一次考试机会,同时财政部出台新规定,会计无纸化考试成绩有效期由原来的两年调整为现在的一年,假如一名考生通过了会计无纸化考试,而没有通过会计电算化考试,就会导致前两门成绩作废,无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人员提高技能、考取
业资格证书的积极性。
2.5 财政会计监管力量薄弱。
从监管现状来看,要切实从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持证上岗管理,必须经常到部门单位入户进行检查,但由于财政会计管理机构人员职数有限,对会计工作的监管更多地停留在诸如各类会计考试、报名、发书、培训、办证等具体事务管理上,致使监管力量薄弱,监管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另外,从七县(区)财政会计部门工作现状看,由于人员编制少等原因,会计管理部门均同别的科室合属办公,日常事务性工作任务繁重,会计监管力量显得更加薄弱,深入开展会计从业资格监督管理的困难更大。
2.6 会计从业管理信息不全。
目前使用的“会计人员管理系统”存在不能批量检索、分类查询等功能缺陷,已不能满足当前信息时代对会计人员管理的需求。此外,现行体制下,单位财务人员的任免由各单位自主决定,有的财务人员因工作需要发生岗位变动,不再从事财务工作,未能及时到财政部门变更相关信息,致使财政会计管理部门会计从业人员信息与会计人员持证上岗的实际情况不符,造成依法监管的基础数据失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会计人员持证上岗的动态监管。
3. 加强会计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的对策建议
会计从业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具有普遍性,这既是会计人员本身认识不足的表现,也是会计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的反映。因此,改善目前会计从业人员的持证现状,需要从完善法规体系、加强管理举措和提高服务水平等多方面下功夫。 3.1 完善法律条文的相关规定。
明确、规范的法律法规,是会计人员执业遵从、管理部门进行管理的依据和基石。国家应针对现有会计体系的法律法规进行适度修改,制定具体可操作性的规定,进一步明确法律责任,加强执法力度,以《行政许可法》为前提,对会计证的有效性做出规定;可以对未参加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进行处罚,对补学以前年度的继续教育设定期限,逾期未补的可以吊销会计证;对未及时办理会计关系调转、登记手续的会计人员明确责任,逾期未办理的可以吊销会计证。市、县(区)两级财政部门可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操作办法。只有为会计证赋予更多的法律效力,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财会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2 强化社会舆论宣传和引导。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工作将越来越重要,会计核算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会计法》理应成为普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不仅要对《会计法》这一专门法律进行宣传,还要对管理部门出台的相关法规进行宣传。宣传的对象应该更广一些,不仅要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宣传引导,还要直接面对单位负责人进行宣传。具体来说,可以由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对各单位财务负责人的宣传培训,弥补单位负责人对《会计法》等相关知识的缺陷,避免产生一些无知性违规违纪问题。
3.3 加强会计从业信息化管理。
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管理必须依托有效的信息系统,建立信息完整、准确的会计人员管理系统,这是提升会计管理效率,提高会计人员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财政部门应充分利用换证、年审、普查、检查等监管手段,准确掌握会计从业人员基础信息数据,通过分析比对,登记造册,健全完善会计从业人员管理信息库,进一步优化会计从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管理系统集实用性、安全性、时效性为一体,实现会计从业人员从注册、调转、信息变更到审核等“台账式”的管理,全面促进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3.4 加强与多部门的协同管理。
对于会计人员的管理、监督仅靠会计管理部门是不够的,应该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同合作。财政会计管理部门应密切同纪检、监察、审计、税务、会计事务所等部门、行业间的协调与沟通,健全完善会计从业人员准入、考核、奖惩、培训、退出等管理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各部门的检查情况进行交流沟通,促进信息共享,保持信息畅通,使会计管理部门能够及时掌握会计人员的最新情况,形成“财政+部门+行业”的多层次协同监管新格局,逐步取缔无证上岗现象,努力营造会计从业人员遵法、守法的良好执业环境。
3.5 积极整合财政监管资源。
树立财政“大监督”理念,整合财政执法监管资源,将会计日常执法检查与各类财政专项检查有机结合,形成合力,联
合执法,综合施策,依法加大对单位会计岗位职责不明、无证上岗、会计核算不规范等重点会计基础工作的查处力度,使会计执法检查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不断增强会计工作监管的透明度,并建立和完善惩防结合的会计监督机制,及时面向社会通报会计人员违法违规相关信息,切实保障会计从业人员依法履职尽责。
3.6 全面创新监管服务机制。
不断创新会计工作管理机制,改变坐等违规违纪问题发生后再做行政处罚的被动工作局面,前移监管关口,定期不定期地抽组人员,分部门、分行业入户进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情况的专题调研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开通如qq会话、政策服务热线电话等交流平台,及时向广大会计从业人员宣传新的财会法规政策,不断扩大监管服务范围,寓管理于服务,全面提升会计工作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