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通过言传身教来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以求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师德建设与德育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本文对学校中存在的个别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师德建设与德育教育存在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在教育中利用两者关系取得良好效果进行探讨。
【关键词】师德建设 德育教育 相互作用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学校德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目前虽然我们每个学校在德育方面都花了很大的力气,可德育的效果却总是不尽人意。可以看见一些学生自私懒惰、冷漠无情、粗鲁无礼、学习缺乏动力、报复心极强……虽然这里存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但我们学校的德育也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通过言传身教来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以求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师德建设与德育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1.现象描述、现象分析与相互作用
1.1 行礼与无礼。
现象描述:
学生在校园里见到老师或老师模样的成年人要行队礼并说“老师好!”;成年人大多不回礼,很多老师甚至连头都不点一下;学生已经形成心理定势——等我的“你好!”还没说完,他(她)已经跑很远了。
现象分析:
(1)学生向认识的老师行礼,还可以解释为对老师及其劳动的尊重,对老师模样的成年人行礼则仅仅因为他们是成年人。久而久之,学生会慢慢明白,成年人是与自己不同的人,他们具有自己所不具备的优势。无论一个人自己怎么样,单凭他是成年人,作为未成年人,你就得尊敬他。
(2)这一“潜台词”还具有辐射和蔓延作用: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有优越地位的人,可以不尊重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学生相对于老师和成年人,是弱势群体,但学生这一群体内部也有强弱之分。出于强势的学生对处于弱势的学生的不尊重、甚至欺辱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这一“潜台词”的投射。更可怕的是,长期处在这种文化浸润之中的孩子,这种文化偏见很可能会沉淀到其人格深层,打下终身都解不开的“死结”。
相互作用:
学生向老师行礼并问好本身包含着道德教育目的,旨在养成尊重长辈和老师的行为习惯,但操作的现实却让学生扭曲理解。学生认为强势群体可以不行礼或生活中可以无礼。以往下去,学校的德育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可见师德建设与德育教育有着密切关系。
1.2 “口头禅”。
现象描述:
一些老师对部分所谓“差生”十分看不上眼,动辄斥之以这样的语言:“笨蛋!”“傻瓜!”“蠢死了!” “脑袋进水了!”“榆木疙瘩!”……这样一些恶言恶语很多老师都说过,甚至成了一些老师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常被老师骂的这些学生,往往在同学眼里也是另类,多被孤立。
现象分析:
这些所谓的“口头禅”在社会学上是一种语言“倭化”。当我们将自己看作“正常人”, 而把他人看作“不是真正的人”时,我们就是在倭化他人。教师在对所谓“差生”恶语相向时,就是将这些学生当作与自己和其他学生不一样的“另类”,肆意用语言攻击他们。语言倭化对被倭化者的影响则是巨大的。如果你说一个有独立判断能力的人是笨蛋,他可能会反过来说你胡说,他会反抗。但对一个未成的孩子来说,教师作为“重要他人”,反复对其进行倭化,其自尊和自我期待就会被刀一样锋利的倭化语言削成教师所说的那种人而不能自拔。几个字,一句话,表明上看是所谓的“口头禅”,实际上是砍向儿童心灵的锋利无比的尖刀!
相互作用:
当老师倭化一些学生时,其行为和态度也会影响其他学生的看法。同时学生也会对教师有所看法,一贯的学校平等性尽失。学生也会潜移默化用于他人。
2. 师德建设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2.1 师德建设是时代的要求。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用无产阶级的先进思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教育和陶冶青少年一代。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正是特殊的工作对像和工作任务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比一般人更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
2.2 师德建设是德育教育前提。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功能之一就是传递历史文化。它是一个民族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前提。而教师正是在人类文化的继承
和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从每个人成长经历看,教师往往又起着对学生人生引路人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在于挖掘人所蕴藏的巨大潜力,引导人们朝着健康、全面、和谐的方向发展。作为教师本人,当然有必要首先尽可能完善自己,其中也包括加强师德修养,使自己不断向高尚的道德境界迈进。
2.3 师德建设有助于德育教育进行。
教师劳动的基本特点,自始至终都是一种人与人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这种劳动,没有严格的时空界限。在学生看来,老师在学校是老师,走出校门还是老师。因此,就需要教师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事事做学生的表率,把优秀的行为,包括教师的职业行为和非职业行为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这种行为的教育性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是稳定的,没有受压迫感,正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行为的影响力不是哪一级组织给予的,而是由教师自身道德品质和学识能力两方面素质决定的。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以高尚的道德、渊博的知识,严谨的作风,优良的品质等人格力量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3. 教育的实施者与德育教育受益者的相互影响
3.1 教师是道德建设的实施者,对学生道德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召开主题班会、说教、与同学谈心等方式,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教师可以用自己丰富的人生经验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把握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鼓励学生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教师通过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比如,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会无形中影响师生间的距离,会对引导学生注重文明礼貌产生积极影响。此外,教师的影响还会通过学生干部间接辐射到全体学生。通常学生干部是与教师接触最频繁的群体,因此他们的一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会直接受到教师的影响,往往又会在他们的日常行为中对全体同学产生辐射作用,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大而又长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