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地方高校入学新生在scl90、epq及upi测验结果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cl90、epq、upi分别对282名2011级新生及313名2012级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scl90与epq测验结果之间相关显著,且在scl90各因子上男女差异不显著,在epq量表中的e、n分量表上男女生有显著差异;(2)scl90与upi测验之间相关显著,并且upi与scl90中每个因子间相关显著;(3)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scl90、epq测验结果进行数据拟合,建立了人格与心理健康的理论关系模型;(4)判别函数对正常组和危机组被试判别正确率分别为76.3%和54.5%,总体判别符合率为65.4%。结论:scl90与epq及upi测验结果之间有显著相关,彼此之间相互联系。epq人格测验与scl90中的人际敏感、强迫、抑郁、恐怖及精神病性因子存在内在结构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评定量表;相关;结构方程模型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result of scl90 、epq and upi. methods:total of 282 freshmen in grade 2011 and 313 in grade 2012 were tested by scl90、epq and upi.results:(1)there wa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scl90 and epq test results,college freshmen had no gender differences in all factors of scl90,but had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in e and n subscales of epq;(2)there wa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scl90 and upi;(3)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was used for the data from 282 college students who were tested wth scl90,epq, to establish a structural model of them;(4)the correct identification rates of the normal group and crisis group were 76.3% and 54.5% by discriminant function ,and the coincidence rate is 65.4%. conclusion:there we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mong scl90、epq、upi test results,and intrinsic structural relations between epq and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compulsion, depression, hostility and psychoticism factor of scl90.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rating scales; relevant;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cl90(症状自评量表)、epq(艾森克人格问卷)、upi(大学生人格问卷)是高校心理健康调查中使用较多的三个量表,由于测试内容有所不同,因而,三个测验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和区别。它们各自从不同角度对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研究,由于以往研究对测验结果的相关及测验结果在不同类别学生上的差异比较研究较多[1],而对测验的构成及彼此间的结构关系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以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入学新生为例,探讨三个心理评定量表之间的测验分数相关及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某地方高校2011级新生282名,其中男生130人,女生152人;2012级新生313名,男生153人,女生160人,年龄在18-22岁之间。
1.2 测量工具 scl90、epq和upi
1.2.1 scl90 该量表由90个项目组成,其中包括十个分量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每个项目由0-4的五级评分法计分,分数越高,表明心理状况越不佳。
1.2.2 epq 是由三个人格维度量表(e 神经质、n 精神病性、p 内外向性)和一个效度量表(l)所组成的自陈人格量表,根据三个量表的分数及倾向性可判断其个性特征。
1.2.3 upi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主要以大学新生为对象,筛选存在心理危机情况的学生,了解学生中神经症、心身症、精神分裂症等简易量表。根据测验结果可分为三类,有心理健康组、心理问题组、危机状况组,若总分大于25,表明被试心理状况需要关注。
1.3 测试过程
运用惠诚心理测评系统对大学入学新生进行集体测试。通过spss随机筛选数据并运用spss16.0及amos17.o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总体状况
将2011、2012级入学新生scl90各个因子分数与全国常模相比,见表1、表2。
表1 scl90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表2 epq分量表得分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由表1、表2可知,2011级新生scl90与epq测验结果与常模相比,scl90与常模
数无显著差异,这与以往研究结论是有差别的,可能表明地方本科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水平较重点高校学生要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刚入学,大学生还未体会较多的学业及就业压力,心情较为轻松愉悦[2]。而从epq测验结果与全国常模的比较可看出,男女学生p分较高,表示所测学生普遍较为外向、活泼,而女生epq中e分较常模高外,其它分数都偏低,其中epqn分与常模相比有较明显差异,表明该院校入学新生存在较少严重的心理问题学生,2012级新生与2011级新生在scl90各个因子上的差异均不显著,在性别上差异也不显著。 2.2 scl90与epq、scl90与upi的相关统计结果
对2011级新生scl90总分和epq各分量表得分及upi量表得分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由下表可知,scl90总分数与四个分量表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其中与p分和l分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与e分、n分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表4的结果表明,upi与scl90各个因子之间都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
表3 总症状指数和epq各分量表相关
表4 scl90各因子、总分与upi得分的相关分析
图1 设定的理论模型
3 sem研究
3.1 模型设定
本研究设定的结构方程模型见图1,人格作为外生潜变量,显变量n、e、p作为外生潜变量人格的外生指标,显变量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恐怖、精神病性作为内生潜变量心理症状的内生指标。根据以往研究表明,scl90量表中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和敌对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最主要方面,然而,随着压力的增大,部分学生也出现了精神病性症状,如恐怖、焦虑、偏执等,将这几个因子都纳入结构方程模型作为内生指标变量,共同探讨结构方程模型与数据的拟合程度,其中e1到e9为测量误差指标。
3.2 模型评价
采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进行模型估计。模型的标准路径系数见图1,由表5可知,模型的评价指数gfi、agfi、nfi、tli、cfi都大于0.9,rmsea小于0.08,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说明该模型与数据的拟合较好。
表5 模型的评价指标
cmin:卡方值;df:自由度;p:与饱和模型的卡方差异检验;gfi:拟合集成度指数;agfi:调整的拟合优度指数;nfi:规范拟合指数;tli:tucker-lewis指数;cfi:比较拟合指数;rmsea:近似误差的均方根。
4 判别分析
判别分析是根据已知类别的事物的性质,建立相应的函数式,然后对未知事物进行判断以便将它归入到已知的类别中。在以往研究中,根据scl90总分进行个体危机状态的判别已显现部分问题,scl90总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判断的准确性,可以利用判别函数对个体的心理状况进行初步评定。
表6 判别分类结果
classification function coefficients表(本文略)显示了两组fisher线性判别函数,每组都有一组相应的系数,将观察值代入两个fisher线性判别函数,所得函数值最大的,则该观察值属于该组。
由表6显示,该判断方程对个体是否属于正常组和危机组的判断准确率达到73.8%,其中正常组判断的准确率达到76.3%,危机组达到54.5%。由数据结果可知,危机组的判断正确率并不高。需要结合其它的量表进行综合评定。
5 讨论
5.1 各量表的基本情况
由2011级、2012级scl90测验分数可知,各因子平均分与全国常模差别不大,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通过epq分量表可见,在p分上,男女学生明显高于全国常模,这说明,现今大学生普遍重视人际交往,注重培养自身外向、开朗的性格,因此,与之相对应的epq测验中的e、n分也较低,尤其n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表明个性与心理状态的关系明显,即外向性格者较内向性格者有更好的心理状态。
5.2 结构方程模型研究
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使用常用的统计方法较难了解作为整体的人格与心理症状的内在关系,结构方程模型在这个方面存在相对的优势[3]。在所建立的结构模型中,只有p因素在潜变量人格上的载荷为负,而e因素及n因素在潜变量人格上的载荷为正,scl90测验各因子在潜变量心理症状的载荷上也都为正,说明这一结构方程模型与之前的分数结果一致,也与以往scl90与epq之间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6]。p因素在潜变量的载荷上为负,表明p分越高,性格越外向者其神经质、精神质得分越低,因此出现心理症状的可能性也低。另外,模型中人格作用于心
理症状的路径系数为0.67,表明人格能够较好地解释心理症状的出现。以往研究表明,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及敌对是大学生常出现的四类心理问题,在本研究中,大学生的敌对因子在结构方程模型中不能与数据拟合,反而添加了恐惧和精神病性两因子,能否说明,除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关注大学生的发展性问题外,还需多增强大学生异常心理的相关知识,避免心理疾病的突发性,另外,还可教育大学生在平时多注意自我心理调节及良好个性的培养。
5.3 判别分析研究
由判别分析测验结果可知,对于正常组被试,判别正确率达到76.3%,危机组被试的判别正确率只有54.5%,这说明scl90测验结果对于危机学生的筛选正确率不高,需要结合心理回访及平时学习生活中的表现综合评定,在心理回访中发现危机状况学生需要密切关注,帮助尽早他们改变危机状态,顺利适应大学生活;另外,也可在每学期或每年增加心理回访次数,将疑似危机状况学生纳入到访谈人群中来,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这种形式,帮助他们更好调整心态,顺利度过危机时期。
【参考文献】
[1]季建林.不同专业大学生scl-90评定结果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0,4(3).
[2]黄婕.scl90和upi在体育职业院校新生心理普测中的比较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3,32(2).
[3]许爱萍,孙丽云.1994名新兵scl-90测试结果的聚类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0).
[4]刘佰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检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8).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