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最大的难点,也是中学语文老师都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直以来,语文老师们都纠结于作文教学的范文、作文教学的序列、作文教学的效果等等。在近日我市举行了“读课文学写作研究”研讨会暨教学大赛,几个老师都选择了《春》这篇课文作为参赛课题,他们各自从本篇课文的结构、语言、方法等不同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了写作指导,颇有新意。
关键词:《春》 作文教学 写作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最大的难点,也是中学语文老师都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直以来,语文老师们都纠结于作文教学的范文、作文教学的序列、作文教学的效果等等。今年4月,郴州市举行了“读课文学写作研究”研讨会暨教学大赛,几个老师都选择了《春》这篇课文作为参赛课题,他们各自从本篇课文的结构、语言、方法等不同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了写作指导,颇有新意。
一.读课文,析结构,以“树”的形态指导写作
作文教学中的构思,一直是作文教学的难点。我们在以前的训练中,总是先讲解什么是构思,怎样合理地组织素材等等。讲了很多,也练习了很多,可是学生一想到构思,一想到提纲,就紧皱眉头,但是,利用我们的课文作为例子,在日常教学中将课文结构的分析,以“树”的形态,展示给同学们,这样,学生的这一难题就会得到解决。
《春》这篇课文,在文章的结构上表现比较明显。所以,针对此文结构的特点,市六中参赛老师《分列式结构模式写作训练系列之一—分列项的构想训练》,首先就通过赏经典,让学生们回忆绘春的几幅图景,并思考作者为什么会选取这样几幅图画。于是,围绕一个话题,分别排出了几个分列式的结构。紧跟着,又就春花图这一段,分成了树上、花下、遍地三个框架,这样,学生们就自然地发现,不但全文可以用到分列项,段落也可以分成各个分列项,以此思路写作,不仅有话可写,尤其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上课老师当堂以《我们的校园》为题进行了分列项的训练,有的学生将写作内容分成了“春夏秋冬”四季,有的分成“校园的清晨、校园的午后,校园的夜晚”,也有的按环境分成“操场、教室、综合楼”。然后,老师又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小组所列的分列项进行分任务写作,孩子们在课堂上奋笔疾书,十分钟之后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有的写春,有的写夏,有的写秋、有的写冬,一篇文章的大致内容很快就完成了。学生们对于文章结构的分列比较明确,课堂效果十分明显。无独有偶,资兴市鲤鱼江中学的参赛老师所上的《赏<春>之树——分解法作文训练》,也是让学生先回忆春选择了那几幅图景来描绘,然后重点以春草图和春花图为例,对文句进行了分析,从分析中,发现作者写春草图就写了草的“钻”,草的“嫩”,草的“绿”,草的“满”,老师点拨大家这是从动态、质地、色泽、长势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解;写春花图则是写了花的多、花的色、花的香等,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几个方面进行分解,上课老师用“树”的姿态很形象地将这种作文的结构展示了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构思《可爱的家乡》时,就从家乡分解到家乡的风景、家乡的人情、家乡的习俗,又将家乡的风景分解成大树、大山、小溪,人情分解成父母、邻居、亲戚,习俗分解成服装、食物、习惯。在展示之后的点评中,学生们更细致地指出,大树、大山、小溪太笼统,应该抓住家乡的特征,选几个有代表的山、水等。有学生将可爱的家乡分解为人美、景美、物美、历史美,甚至还指出要扣住可爱来选材料,在这节课上,学生对于写作的要求明显提高,对于作文的思路也进一步细化。
可见,我们在平时的课文教学中,只要认真分析课文,发掘课文的结构思路,围绕写作进行设计,我们就会解决一直以来困惑我们的作文构思问题,学生在写作中也就会深切地感受到写作并不是那么难,因为这样的训练真的可以让学生觉得思路清晰,有话可写。
二.读课文,品语言,从细微中指导学生写作
在学生的习作中,我们常常感觉到学生语言的苍白,他们不是记流水账,就是口水味太浓,所以,对于学生的语言训练也变得十分重要,基于这一点,我们总是让学生加强阅读,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实,我们的课文就是经过专家们选择的经典,在语言上就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在这次的赛课上,宜章和资兴的两位参赛老师就作了很好的尝试,一位老师在回忆春的基本内容之后
,让全体同学听《春》的朗诵,在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划记文中优美的句子,并对这些句子进行赏析,学生们在赏析中发现,文中景物之所有格外生动,是因为作者大多运用了修辞。老师再让学生围绕修辞找句子,并分析修辞手法在句子中的作用,学生们就达到了“巧用修辞,写活景物”的效果。再利用图片,通过学生的想象,运用修辞写几个句子,最后推演到运用修辞描写景物的段落。在此指导下,学生们展示的作品精彩纷呈,十分生动。另一位老师利用《春》的优美句子,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让学生找出句子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学生们找出了“偷偷地”“钻”“闹”等词语,围绕这些词语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并用一个句子与《春》的“吹面不寒杨柳风……”进行比较,发现通过添枝加叶,可以使句子更具体、更生动。学生们经过这样的理解,在后来的展示中,就对于景物描写的用词比较用心,写出来的句子也颇有生气。
其实,语言的生动性,在我们的课文中比比皆是,只要我们用心分析课文,合理利用课文中的段落、句子,从字词、修辞、情感等方面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学生的语言就会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地生动起来。
三.读课文、悟方法,从技巧上引领学生写作
《(2011年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汉字的学习上提出了“随文学字”,其实,对于作文,我们更要注重随文学作,因为我们的课文,穿插了大量的写作技巧,平时在授课中,我们应该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甚至整合这些资源,在日常的课文教学中,利用课文中出现的各种写作方法,引领学生进行写作。这样,我们就能从不同的课文中,有侧重地对不同的写作技巧予以指导,这些写作技巧,只要我们用心揣摩,在平时的教学中予以训练,学生写出来的文字就会生动、有序,变得灵妙起来。
桂阳一位参赛老师就选择了春花图的文字描写进行细致分析,她首先要求同学们轻声朗读春花图,勾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字、词、句,试着说说它好在哪里。学生们经过朗读之后,踊跃发言,有谈到这里运用了排比、比喻的,有谈到“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一个“闹着”写出了蜜蜂多,成千成百。有谈到写花,是静景,嗡嗡地闹,写的是动景;有谈到“从侧面烘托花开艳,花比较多”,有赶趟儿,写出了花的茂盛繁多,用了拟人的手法,甚至有学生谈到侧面描写了草的茂盛和由眼前花想到了秋天的硕果累累的虚实结合,提到“情感渗透”的情景交融,联系感官、安排顺序等等。由此,学生们不由地佩服起朱自清来,毕竟是大家,能在这幅短短的春花图集中了这么多的写作手法。老师抓住这个契机,反复播放了一个景物视频,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用写作方法进行写作,八分钟之后,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他们大多选择了刚才所谈的写作技巧,写出了很多优美的文字。在点评时学生们更是结合写作技巧予以强化,使得写作技巧在实际的作文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只是,笔者认为,每篇课文,认真去分析写作方法的话,都不止单纯的一种,朱自清是“大家”,自然能够在短短的文字中,熟练地运用如此多的技法。但对于初学写作的初中生,要达到那个层次是有距离的,所以我们需要对课文的写作方法有所归纳与选择,并且有所侧重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得学生对于我们课文中出现的写作手法能够得心应手,真正做到从课文中悟写作方法,从技巧上引领学生写作。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也无非就是一个例子。”是的,课文确实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我们只要对课文的结构、课文的语言,课文的写作技巧等认真分析,认真归纳,学生们就可以从我们的课文上学到很多的写作知识,老师们就可以从我们的课文中找到作文教学的突破口。甚至,我们还可以通过课文内容的整理,让学生积累素材,发散思维,使我们的作文教学真正变得活起来。所以,中学语文课文就是最为直接、可供利用的素材,是指导学生读写结合的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