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现场采样和室内试验,对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后干垃圾、湿垃圾的物理组成、含水率、容重、发热量、元素以及生化指标等理化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分类垃圾的处置方式。结果表明:分类干垃圾有机物减少30%,而潜在可回收废物、易燃物均提高约75%,含水率、容重显著降低,而热值(湿基低位发热量)6881~7279 kj/kg。适合作焚烧处置,利于处置效果的实现;分类湿垃圾有机物比重80%,含水率为72%,容重达304 kg/m3,热值(湿基低位发热量)低于2500 kj/kg,有机质、蛋白质、粗脂肪的含量占其干物质比例,分别为75%、14%、7%,是生化堆肥的良好材料。
关键词:分类垃圾;上海市;理化特性;处置方式
中图分类号:x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8023604
1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问题越来越成为上海市突出的环境问题[1]。目前,上海市居民生活垃圾尚处于以混合收集为主,并逐渐实行分类收集试点阶段。上海市垃圾分类为干湿垃圾分类法,即先将专项收集的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单独收集后,把生活垃圾分类为厨余、果皮垃圾(湿垃圾)和其他垃圾(干垃圾)两类。对分类后的各种垃圾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进行垃圾减量化、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置。为此,掌握分类垃圾理化特性数据及其规律显得尤为重要,关系垃圾后续处置方式选择。目前有关垃圾理化特性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混合收集垃圾特性研究[2],仅有的涉及垃圾分类的也多侧重于分类方式方法的研究等[3,4],而对分类垃圾理化特性的研究甚少。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分类垃圾的物理组成、含水率、容重、发热量、元素、生化指标的测试及分析,并将其与常规的混合收集垃圾特性进行比对分析,研究分类干、湿垃圾的理化特性,并探讨分类垃圾后续合理的处置利用方式。为探索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技术途径,提供数据支撑与技术支持。
2试验方法
随机选取上海市4个城区居民分类小区,对其干、湿垃圾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及分析。为保证比较的一致相关性,选定城区居民混合垃圾为对比。
2.1分析方法
生活垃圾主要理化特性包括容重、物理组成、含水率、发热量(热值)、元素等。各指标测定均参考《生活垃圾采样和分析方法》(cj/t313-2009)。具体操作为:容重测定采用容器法,将采集的样品破袋混匀,在不施加外力的作用下填满固定容积的容器,称量记录,计算垃圾的容重;物理组成测定是将各组分称量记录,并计算每类湿基成分比重;各物理组分缩分取样,先单组分含水率分析,根据湿基成分质量分数计算混合状态下垃圾的含水率;单组分样品烘干后制样,制成的样品进入发热量、元素、生化指标等测试阶段,获得干基状态下的检测结果,结合单组分样品含水率、元素含量等数据,计算湿基状态下生活垃圾的发热量、元素和灰分。
2.2材料与设备
磅秤、样品采集车辆、分类样品容器;分析天平、电热鼓风恒温干燥箱、研磨仪(研磨系统)、元素分析仪、氧弹式量热仪。
3结果与分析
3.1物理组成
从湿基角度,通过与混合收集生活垃圾物理组成作对比,分析说明分类干、湿垃圾的组分情况,并从可资源化利用角度,对比分析垃圾潜在可回收物、易燃物以及易腐物质比例。表1是混合垃圾和分类垃圾的物理组成。由表1可看出:分类干、湿垃圾各组分含量相对混合垃圾有显著变化。
分类干垃圾可回收废物比例显著提高,有机物比例明显降低。潜在可回收废物包括纸类、橡塑类、橡塑类、纺织类、金属类、玻璃类等,分类干垃圾中可回收废物量达到垃圾总量的45%以上,比混合收集垃圾提高了近75%;分类干垃圾中有机物(易腐厨余类)含量减少了约30%;渣石、煤灰等其他垃圾因其本身含量较低,相差不甚明显;此外,从易燃组分(仅包括纸类、橡塑类、木竹类、纺织类)角度看,干垃圾易燃组分比混合垃圾含量显著提高,由原来24%增加至41%,提高了近75%。
从分类干垃圾各组分比例看,厨余类最大(51%),橡塑类次之(21%~27%),其次为纸类(11%~18%),橡塑类、纸类、厨余类比重含量之和近90%,可见,厨余、橡塑、纸是分类干垃圾的主体部分。与混合收集垃圾相比,分类干垃圾纸类、橡塑类、金属类、玻璃类比例均有所提升,分别上升了147%、73%、292%、62%;
木竹类、纺织类、厨余类比例均有所降低,分别下降27%、44%、30%。由此可见,分类干垃圾中的厨余类含量的减少导致了有机物减少;而分类后纸类、金属、玻璃、塑料的增加,与潜在可回收废物的增多直接相关,尤其金属提升近3倍、纸类提升1倍以上。
2009标准一致。其中,分类湿垃圾中的“混合类”指除了厨余类之外的其他垃圾分类湿垃圾主要是剩饭、剩菜、菜皮、果皮及过期食品等厨余果类。数据结果表明(表1),相较混合收集生活垃圾而言,分类湿垃圾几乎不含塑料、纸类、玻璃等组分,有机物(厨余)纯度较高,其比例占湿垃圾总量的80%,利于有机生活垃圾的有效利用。
3.2含水率、容重、发热量
垃圾含水率与厨余相关性大[5]。研究结果表明(图1、表2),分类干垃圾含水率显著降低,含水率平均值不到55%,比混合垃圾含水率降低了20%;分类湿垃圾含水率相对较高,其值高达72%。由图1可知,含水率与容重呈正比关系,而与热值呈负相关性,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一致[6]。
一般而言,垃圾主体成分不同,容重值将有所不同。厨余类比例越高,容重就越大,而塑料等包装物组分越高,则容重越小,反之亦然。由图1、表2知,分类干垃圾容重显著减小,其值为117~133 kg/m3,相对混合收集垃圾减少了约40%;随着分类湿垃圾中厨果类组分的集中,含水率增多,湿垃圾容重增大,最大值达304 kg/m3。 3.3元素、三成分
“三成分”即水分、灰分、可燃分;垃圾元素包括碳、氢、氮、氧、挥发性氯、燃烧性硫等元素,与垃圾作为资源、能源的价值密切相关。
一般情况下,垃圾中纸、塑料含量多少决定c、h元素含量的高低。研究结果表明(表3),分类湿垃圾中各元素含量均低于混合收集生活垃圾,尤其c、h元素比例显著较低,其值分别为8.75%和1.45%,这与分类湿垃圾纸、塑料等组分含量较少有关;分类湿垃圾可燃分比例13.37%~19.2%,低于混合收集垃圾近20%。尽管分类湿垃圾灰分较低,因其可燃分低且水分高,说明分类湿垃圾不易燃烧。这与发热量呈现良好的正相关性。
3.5处置方式
生活垃圾混合收集,一方面增加垃圾收集和运输数量,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增加垃圾处理的技术难度、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不利于垃圾的减量、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由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垃圾理化特性可知,一方面干垃圾的易燃组分高,厨余组分少,垃圾含水率低而热值高,改善了垃圾焚烧性能;另一方面,随着厨余类组分集中,湿垃圾有机质纯度高且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可集中生化处理转化为肥料等实现资源再利用;同时居民源头垃圾分类,避免了有害垃圾直接混入末端处置设施,预防环境二次污染。
综上可知,收集应有利于后期收运和处置,有助于减少垃圾处理的难度。目前上海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多以混合收集为主,建议后续的配套措施有效跟进,将垃圾分类目的与后续的垃圾处理方式有效结合,提高和改进分类垃圾处理技术;应重视高科技处理技术转化应用于分类垃圾处置,尤其对塑料袋、废纸、厨余等加工和应用。
4结论与建议
(1)相比混合收集垃圾,分类干垃圾有机物减少,而可回收废物、易燃物含量增加。其中,有机物减少约30%,潜在可回收废物、易燃物增加约75%。纸、塑、厨余为分类干垃圾的主要组分,比重之和近90%;含水率55%,比混合垃圾减少了20%;容重显著降低,其值为117~133 kg/m3;热值(湿基低位发热量)6881~7279 kj/kg。适合作焚烧处置,利于处置效果的实现。
(2)分类湿垃圾有机物纯度高,占湿垃圾比重80%;含水率为72%,容重达304 kg/m3,热值(湿基低位发热量)低于2500 kj/kg,而有机质、蛋白质、粗脂肪的含量占其干物质比例,分别为75%、14%、7%。是生化堆肥的良好材料,不适合焚烧及填埋处置。
(3)垃圾分类收集,有利于后期收运和处置,有助于减少垃圾处理的难度。建议后续的配套措施有效跟进,提高和改进分类垃圾处理技术;应重视高科技处理技术转化应用于分类垃圾处置,尤其对塑料袋、废纸、厨余等加工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胡倩雨,陈超,黄盈盈.上海市城市社区推行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j].绿色科技,2013,3(3):164~167.
[2]孙晓杰,徐迪民,李雄.上海城市生活垃圾的组成及热值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3
):356~360.
[3]徐佳萱.上海市浦东新区干湿垃圾分类收集试点阶段的研究[j].绿色科技,2011(9):118~119.
[4]王晓红,阮星,邢霏霏.上海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瓶颈及对策思考[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3(1):24~27.
[5]秦宇飞,白焰,王潇.北京市朝阳区城市生活垃圾组分分布特征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9,3(8):1498~1502.
[6]王磊,吴爽,马志峻.上海市产生源生活垃圾理化特性比较及处理方式探讨[j].环境卫生工程,2011,19(4):34~37.
[7]孙陪峰,李晓东,池涌.城市生活垃圾热值预测的研究[j].能源工程,2006(5):39~42.
[8]王晋,李定龙,张凤娥.江苏省城市生活垃圾特性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30(6):42~44.(下转第244页)
收稿日期:20130603
作者简介:陈燕(1982-),女,上海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监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