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为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 对所有高血压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患者护理前后均进行血压监测,指导患者护理前后均填写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给予统计学分析。 结果 高血压患者护理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均较护理前明显下降;焦虑与抑郁情况均较护理前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高血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与护理干预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血压,并改善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提高治疗效果以及生存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高血压;综合护理;临床研究;焦虑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c)-0123-02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临床表现主要为体循环动脉压增高,包括原发性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1-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3],且此病绵延不愈,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安全均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本文对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前来本院就诊的100例高血压患者给予临床回顾性分析,从而探讨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有效护理措施,为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来本院就诊的100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28~83岁,平均(60.4±2.3)岁。所有患者治疗与护理前舒张压均大于90 mm hg,收缩压均大于140 mm hg,符合1999年由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高血压诊断标准》,确诊为高血压疾病。
1.2 方法
对所有高血压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常规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包括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心理护理等。具体如下:
1.2.1 常规护理措施 对患者进行严密的血压监测措施,若发现患者血压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主治医生进行处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脉搏等,出现异常也应及时给予纠正治疗与护理。高血压患者需长期进行服药,因此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且由于部分患者生活节奏较快或较混乱,因此易出现不遵医嘱服药等情况,此时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讲解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并时刻提醒患者按时按量服药,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若患者发生高血压相关并发症,应及时对其进行对症治疗与护理。
1.2.2 护理干预措施 高血压患者由于对自身病情不了解,或过度担心相关并发症出现,因此心理易造成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4],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为患者讲解高血压相关知识,并指导患者家属对其进行积极的配合治疗,给予患者适当自信心[5],从而使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高血压患者日常饮食应以清淡为主,每日严格控制食盐摄入量,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在5 g以下[6],并少食甜食以及脂肪较多食物,可食用富含营养的食物,如食物中含有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等,忌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补充适量膳食纤维以预防便秘发生。高血压患者进行适当运动有助于对体重的控制以及改善体内胰岛素抵抗,从而使患者体内血压维持稳定。运动量应适中,不应剧烈,可根据自身年龄、身体素质等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运动项目以及运动时间,增强患者体质。
1.3 临床观察指标
患者护理前后均进行血压监测,计算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数值,进行对比分析。指导患者护理前后均填写:(1)焦虑自评量表(sas)。此评量表主要用于评量患者对于焦虑的主观感受,满分为100分,分数越低则患者焦虑情况越严重。(2)抑郁自评量表(sds)。此评量表主要用以衡量患者的抑郁状态程度以及在治疗中的变化情况,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患者抑郁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护理前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变化情况对比分析
护理结果提示,所有患者经护理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均较护理前明显下降,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及抑郁情况对比分析
所有患者经护理后焦虑与抑郁情况均较护理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对高血压患者给予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与护理干预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并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生存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柏秀芳. 时间护理在高血压患者降压过程中的作用探讨[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7(8):1707-1708.
[2] 刘海燕. 高血压病人临床护理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2011,8(5):590-592.
[3] 刘力生,龚兰生.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 高血压杂志,2010,6(7):112-113.
[4] messlinger k,suzuki a,pawlak m,et al. involvement of nitric oxicie in the modulation of dural arterial blood flow in the rat[j]. br j pharmacol,2010,129(7):1397-1400.
[5] 邹新花,赵瑞英.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干预探讨[j]. 护理学杂志,2009,18(5):382-384.
[6] 叶桂芳. 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护理干预[j].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12(1):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