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工科论文 >> 工科综合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通信学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   工业设计论文   环境工程论文   电力电气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材料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化学工程论文
 机械工程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   建筑期刊   工科综合论文   汽车制造
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与培养
摘要: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与培养引起了国际的普遍关注,对此进行研究需要分析其影响因素,需要理性的规范。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构建良性生态系统,借助好的家庭与师承关系,借助国家人才培养系统工程的综合培养,创造更多合适的培养模式,联合更多部门协同培养。
  关键词:创新人才;发现;培养
  中图分类号:g40-0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3)03-0054-06
  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需要大量创新人才的涌现与汇聚。无论采取内部培养、外部引进还是多层面培育等措施,社会各领域的人才都将面临一次次洗牌与重组。从宏观层面来讲。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种优势力量与资源协同实施。作为人才的基础工程,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与培养一直是很多国家尤其是发達国家的重头戏。很多发達国家采取各种优惠政策与优厚条件吸引各年龄层次的创新型人才。据专家统计分析,我国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严重不足:在158个国际一级科学组织及其包含的1566个主要二级组织中,参与领导层的我国科学家仅占总数的2.26%。面对这一严重危机与挑战,我国从未停止探索、变革的脚步。
  一、创新人才早期发现与培养的理论探索
  针对创新人才是否需要早期发现与培养,不同专家存有争议:有些教育专家按照经验论从创新人才突显的几率角度进行研究,认为不需要过度或过早关注其发展,创新人才应该在自然状态下“自然而生”;另有专家从社会学、现象学视角提出,创新人才需要整个社会协同培养,越早发现、越早采取一定的路径,创新人才就有可能更好、更多地出现。创新人才需求的现实迫切性与时代挑战促使人们对其进行研究。
  (一)影响创新人才早期发现与培养的因素分析
  1.童年时期的家庭、社会影响
  创新人才是有别于常人思维和心灵的人,他们在某一领域或很多领域有着独特敏感和创新能力。从现实来讲,很多人才从很低的年龄阶段就表现出不同于凡人的行迹。有些人会自我觉知并执着地发展,如孩提时代的達,芬奇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兴趣广泛;玛丽·居里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诺贝尔化学奖雅可比·亨利克·范霍夫、钱永健等人小时候就喜欢做化学实验……遗憾的是,更多的人才在重重羁绊里销声匿迹。比如,现实中很多人儿时也曾制造过各种火药枪、布娃娃、小车炮等玩偶,但是大多只是玩玩而已,根本上升不到科学水平,缺少教师或专家帮助或引导,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是幸运的。比如,约翰·d·洛克菲勒带领孩子锻炼身体与游历世界,增强孩子认识社会多元化和准确把握社会常理的能力等。作为父母或教育者,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敢于、善于接受其“离经叛道”,用灵敏的双眼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其勇敢地去探索。
  2.成长过程中的社会制度、文化环境影响
  创新人才有时不能融于现世,无法应和当下的价值空域,他们是一种马丁·海德格尔视域下“将在”的持存。在当时的存在时代,很多人才有时会成为众矢之的,有时会被无端羁押入狱,有时甚至要为真理牺牲宝贵的生命。如塞万提斯·萨维德拉、尼古拉·哥白尼、乔尔丹诺,布鲁诺等众所周知的残酷案例。现实中,通过调查发现,一些较为冷门专业的大学生在国外大学研究成果优秀,满怀一腔热血归国发展,结果很多人根本找不到合适的部门,有些可能被某个单位或部门录用了,却没有发挥其所学的场地与机会。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曾强调:“天才唯有在自由的环境里才能自在呼吸。在平庸的国度里,天才就意味着危险。”创新人才很多时候是时代或人群中的弱势类群,随时面临夭折的险境,更需每个时代给予应有的道德关怀和生命融生,为人才的发展和价值实现创造合适的环境。
  (二)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与培养需要理性的规约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人才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这是人才概念的基本内涵,是对人才的定性描述。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指出,“任何社会最终都将由精英统治。”由此可知,无论从哪个层面都能理解,人类的进步,尤其是文明的更迭,始终和在各个领域有着非凡才能的人不可分离。政治领袖可以改变一个时代的格局,

学家可以带动科技进步,哲学家、思想家能够从思想上改变人群,艺术家潜移默化地在创造着人类的文化发展。由此看来,教育需要给予这些影响社会发展的未来精英们以价值观念、社会理想、对未来的远见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这些品质与能力需要教育者去精心培养的。
  社会发展、国家强大需要精英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应摒弃权威、权术、权力的传统官本位思维,强调使命、规则、影响力。创新人才追求的是做事的机会和做事的过程,而不是地位与荣耀。
  美国对高等教育的最大贡献是服务社会的理念,富裕家庭的子弟要通过参与基层社会来完成自己的成长。通过了解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他们没有变成势利的特权阶层,而是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精英。剑桥大学新校长莱谢克·博里塞维奇爵士提出:21世纪各个大学都要不停变革,现在还没有完美的教育制度,任何一种模式的长处都应给予高度的关注。各国高等教育都有着自己的历史,外国教育经验未必适用于中国。但是,追求成功的高校用所有的资源吸引最好的学生、最好的教师,让研究者自由追求自己的兴趣。
  因此,从操作层面而言,在我国制度、机制仍不够完善的教育背景下,我们更应汲取各国先进教育理念与制度精髓,鼓励更多理解、关心与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投入其中,分门别类地吸引高端人才的介入,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持续科学而理性地进行探索。
  二、创新人才早期发现与培养的实践策略
  (一)本体层面:创造适合创新人才特质的教育
  创新人才作为不同于常规人才的特殊人群。其通俗特征是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合作能力,其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发展的有机融合,其人格特质见图1。  基于创新人才特质的综合分析,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教育规划、教育教学内容与教学评价等都将面临新的变革:首先,教育应以创新人才为本,研究、分析不同个性的人才特质,促进其全面、个性发展;其次,开辟专门研究团体或机构,创新教育制度、变革教育规划、重新设置教育教学内容与新的适应性教学评价;再次,以大教学论、大教学观、大视野,从精神层面关照其志趣意向、需要层级、能力结构、个性特征等。另外,应避免机械、单一、一体化的产品式加工,依据年龄差异、地域差异、文化差异的适合培养渠道。例如,真正爱与尊重的发现与培养,开放课堂的团队合作与个性展示,国内外游学,与科研机构进行专家对接式的专业引领等等。适合创新人才特质的教育需要灵活面对更多个性差异的学生,适应更为复杂、日新月异的个性凸显,深度探析创新人才培养与发现的教育规律。
  (二)家庭、学校层面:借助家庭、师承关系发现与培养人才
  师承关系是把科学的重要组成因素——传统、历史、伦理、思维方法——从老一代传递给新一代,并使科学得以延续的一个关键因素,比如艺术、武术、医术、法术等。一些精英家族由于良好的教育传统曾培养出很多精英人才,“诺贝尔奖中共有六对父子获奖,他们是布拉格父子、汤姆森父子、玻尔父子、西格班父子、科恩伯格父子,以及居里夫妇和他们的女儿、女婿,这可以说是一种家庭的师承。”在长期的科学研究活动中,老一代科学家形成了自己的研究风格、思维方法,这些东西只能通过师生接触交流传承给下一代。师生就是这样一种师徒关系:长辈积累的智慧和经验在一段相对稳定的、较长的时间内传授给晚辈。在考察成功科学家和诺贝尔奖得主的历史时,我们发现,导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根据1972年以前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统计结果表明,92位获奖者中有48位是之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生、助手或博士后,说明著名的学者大都有著名的老师,而许多著名的学者也大都有一批著名的学生。
  因此,导师作为学生的行为榜样、灵感之源、引路人、激励者、知己,是创新人才走向成功的助力系统。首先,在社会上应树立一大批优质家庭作为示范,带动和影响更多家庭注重创新人才的科学培养与未来发展:其次,国家应采取鼓励措施,促成导师制的出台与实施,为更多创新人才的发现与培养预设伯乐。同时,也应加强导师队伍整体道德素养、专业素养的提升,强化导师的专业能力与使命感,鼓励导师多参与国际学术论坛和学术交流活动,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在与世界保持同步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实践。《孟子·尽心上》“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作为君子三乐之一。教育者应该拥有一双

发现的眼睛和爱才、育才的教学智慧和关心,及时发现问题并主动解决。不同专业、不同领域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导师有足够的专业水准、开放的视野和耐心持恒的关注,鼓励学生跨领域、多视角去探索与实践,避免专业壁垒与学术封闭,尤其是信息时代,师承关系很多时候就是不断超越、突破与创造。导师的高境界会是人才顺達彼岸的绿色航道。
  (三)社会层面:构建创新人才早期发现与培养的良性生态系统
  人才生态系统(talent ecosystem)就是指在特定的区域与时间内,所有各类人才群体与其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科技环境等)所形成的有机复合体(见图2)。
  西安交通大学李乐山教授及其团队在6个行业200多个企业调查出对应聘大学毕业生较为满意的60项素质。这60项素质包括:谦虚、适应能力、忠诚、吃苦、朴素、合作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生活经验、主动性、独立思考能力、自律、发现问题能力、分析能力、全局性、善良、领导力、责任感、理解力、交流能力、推理能力、执行能力、表達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
  以上素质不能独断地认为是所有人才都必须具备的,而且人的很多才能也不是一下子就显现出来的(见图3)。创新人才之意向性道路需要不断激励,这提醒教育者要能够明确哪些是他们所需的素质。
  创新人才群体发展、演化总是以核心人才为种核,通常显示出强烈的人才种核效应。一个或几个同行中的领袖级人物,往往会对同类人才产生强大的号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成为群体发展的生长基点和凝聚核心,带动上下游人才向其靠拢,大大提高群体对人才的吸纳能力,并通过衍生、扩张与拓展,成为更大范围、更大规模、更大影响的人才布局,使人才集聚度不断提高,形成蔚为壮观的“人才生态链”和“人才生态圈”(见图4)。
  随着人才生态链的形成,在人才优势和发展前景的映射下,对处在人才生态链边缘外界处于“观望”心态的人才形成较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使群体外部优秀人才不断集聚,人才规模越来越大,人才生态链越来越复杂,人才群体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就越来越强;此外,由于群体感召效应,它对人才生态链上的人才也将产生持久的粘附力。
  (四)国家层面:通过国家、政府系统的人才工程进行综合培养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人才资源总量从现在的1.14亿人增加到1.8亿人,增长58%,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6%,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见表1)。与此目标相对应,国家开启了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青年英才开发计划、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等12项重大人才工程。
  拔尖创新人才的深度培养更需要结合当前和未来我国、国际发展趋势,既不能随波逐流、一蹴而就,也应摆脱“等靠要”的消极思维,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和探索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系?a href="http://www.baidu.com"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肪丁4葱氯瞬诺呐嘌枰幸恢в判愕慕淌χ游椋媲缶难趸肪常沙中淖式鹜度胱魑vぁ?
  (五)培养模式方面:创新人才早期发现与培养模式创新探析
  借鉴多维学习目标,结合教育改革中的战略措施对创新人才开展学习与教育工作,更有效地促成其整体提升、多元发展。上海拓软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官方微博于2013年发布了“创新人才培养六大要点”:一要突出人才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导向;二要完善创新人才选拔体系:三要建立杰出人才培养的特殊机制:四要加快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五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保障力度;六要改进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方式。基于此,建议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应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驱动力,采用基于项目的研究型教学方法,使学生利用先进教育科技和工具进行高效的学习(见图5)。
  此外,上述学习(教育)模式也可作为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技术手段和先进商业模式灵活运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将其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在所培养的学习者内部资

源共享,从而为学习者提供更快捷全面的资源服务,促进学习者学习趣味、学习效率的提升;通过对课程的重新设计,更有效地落实相关知识、能力与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建构主义学习模式是一种较为流行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而言,该模式以“问题解决”作为主线贯穿设计的始终。通过问题的解决,一方面可以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概念转换和知识建构建立心智模型,从而进一步促进概念转化、解决问题和知识结构的更新(见图6、图7、图8)。
  图6到图8三幅示意图分别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框架”、“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方式与创新素质的关系”到“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型”三个层面逐层递进地展示了建构主义学习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架构与模型,教育者可以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专业、不同潜能的学生制定各自的培养方案。而且,发现和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有必要把基于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改变为基于项目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上来。随着人才全球化、网络化与竞争趋势的深度发展,我们的人才培养理念与策略也应打破更多固有的设限,大胆吸收、融汇不同行业、不同文化领域的先进培养、提升模式和资源,鼓励中小学、高校、各种教育机构积极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的不断创新。
  • 上一篇工学论文:
  • 下一篇工学论文:
  •  更新时间:
    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问题初探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创新思…
    创新TASK板块教学,侧重教学目标定位
    积极学习和利用民间儿童游戏,培养幼儿创新…
    浅谈旧工业建筑的改造与创新设计
    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发展模式研究——…
    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划快题设计教学研究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八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均衡发展的…
    英语教学在创新教育中的探究与发展
    论通过文化艺术活动创新医院工会工作的意义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