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学生评教由于受教师、学生、课程、环境的影响,评教结果的客观性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偏差。为了解决由此带来的问题,一是要从实际出发而非从理想出发设计合理的指标体系;二是要对学生进行评教前的培训;三是要合理选择评教时间;四是要将学校主导模式的评价和教师自主模式的评价方式相结合;五是管理者要正确对待、合理利用评教结果。
[关键词]高校 学生评教 影响因素 对策
[作者简介]费秀芬(1981- ),女,四川眉山人,重庆文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重庆 402160)
[课题项目]本文系重庆文理学院科研项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评教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2009jk3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2-0106-02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部分高校就开始引入学生评教制度。最近几年,我国高校学生评教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学生评教在越来越多的高校被定期化、制度化地采用。但是与此同时,对于高校学生评价的合理性、合法性、可操作性以及结果利用等问题一直处于争议之中。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笔者发现,实际上绝大多数争议的焦点都集中到一个问题,即学生评教结果的客观性问题。评教结果的客观性是指学生的评教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真实地反映被评教师的教学水平。如果学生评教结果是真实客观地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那么以此作为考评教师的工具实际并无争议。因此学生评教结果的客观性问题衍生出了本领域诸多其他问题。所以,探讨学生评教结果的客观性问题就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中笔者将通过探讨影响学生评教的若干教学因素来分析其结果的客观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学生评教结果客观性的相关策略。
一、影响高校学生评教结果客观性的若干因素分析
1.评价客体——教师因素对评教结果的影响。就教师因素而言,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能力、专业素养等与教学密切相关的教学性因素会直接影响评教的结果,但除此之外,教师的部分教学无关性因素(即与教学无关的因素)或教学相关性因素(与教学有关系但关系不大的因素)却也作为非教学性因素间接影响评教结果。这些因素包括教师的性别、年龄、相貌、穿着打扮、教师课堂点名频率、是否喜欢“挂人”、教师的知识面、公正与否、幽默与否等。虽然这些非教学因素并不作为学生评教的内容,但会作为学生评教时的强大心理支撑背景影响学生对该教师的总体印象并进而影响评教时的判断,导致评教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差。
2.评价主体——学生因素对评教结果的影响。学生因素又可细分为学生评教态度、学生评教能力、学生个性差异等。
第一,学生评教态度对评教结果的影响。首先要关注的是评价态度上的客观公正问题。我们可以说大多数学生在评教时的态度是实事求的,是不戴有色眼镜的,但我们不敢说百分之百的学生都能做到客观。而实际情况也是被教师点名批评或迟到旷课被教师扣分而怀恨在心的学生往往对该教师进行恶意评价,而和教师私人关系好的学生则更多地进行褒性评价。其次要关注的是学生在评价时是否严肃认真。当学生以一种应付心态评教时,其评教结果的客观性可想而知。
第二,学生评教能力对评教结果的影响。“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采用的学生评教指标通常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这四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又分为若干个二级指标,分别付以权重”。这些指标涵盖了对课程设计和课程传授的评价。课程设计包括确定本次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难点重点的处理方面,课程传授是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对于学生来说,课程传授是学生能实际感受、观察的,因而较易进行评价,而课程设计涉及教师业务水平层面,如教学内容是否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能否反映当代科学发展水平、选用教材是否合适、教学中教师如何体现其教研教改成果等,学生则很难全面、科学地进行评价。
第三,学生个性差异对评教结果的影响。在目前班级授课制(甚至是大班授课制)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同一个教师很难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口味。所以,对于同一个教师的教学,即使学生是出于完全公正客观的心态,也有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评价结果。
3.学习内容——
课程对评教结果的影响。课程本身的重要度、趣味度、难易度以及与学生需求的契合度都影响着学生对课程本身的态度。
由于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由于课程本身性质导致的学生的努力程度和学习状态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教师在课堂上的情绪、思维活动、语言表达、对学生的态度、教学方法等一系列因素。而这些内容又成为评教内容的组成部分。所以,在评估学生评教结果客观性时不能忽略课程本身的影响。
4.环境对评教结果的影响。除课程、教师、学生对评教结果产生影响外,环境也会对结果产生影响。环境包括学校排名、校风、班风、学校设施设备情况、教学组织形式、班级人数等因素。以班级规模为例,很多学者的研究发现,教授小班课的教师得到的评价更高。
综上所述,由于影响学生评教结果的因素多种多样,而非仅仅要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因素,“学生评教”时容易受到学校教学条件、服务环境、课程性质、教材质量、学习动机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甚至将自己对学校的整体质量感受渗透在对教师的评价中,从而降低了对教师评价结论的可信度。
既然现有学生评价指标体系不能完全客观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情况,那么我们如何面对和应用现有学生评教结果呢?又如何提高评教结果的客观性呢?
二、解决学生评教问题的策略探讨
1.从实际出发而非从理想出发设计合理的指标体系。第一,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指标体系。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的评价指标体系往往是从“什么是好的教学”这一理念出发,通过因素分析划分出了若干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评价指标体系显得系统而完备。但是却忽略了作为评价主体的学生对于这些指标的实际理解和对此作出的评价。有研究表明,“学生并不一定关心评教体系的若干指标,而是从教师教学的整体评价入手,先入为主,最终对不同指标进行打分。”所以实际上那些看起来很完备的指标体系在学生手中是被搁置了的。因此,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一是要设计那些学生可以感知并能做出恰当判断的题目;二是进行表述时要尽量清晰明了,尽量用可操作性的动作表述代替一些概念化的表述;三是完全摈弃那些学生既不能感知也不能判断的项目;四是在设计题目时不要贪多求全,而要选择一些核心项目,做到“少而精”。第二,从学校实际出发设计指标体系。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培养目的,对教师教学的要求也不相同,比如研究型大学更注重的是教师课堂上的深度和广度,对学生思维的引领;而应用型本科院校更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和形成。因此不能盲目照搬别人的经验,而要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专业情况设计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