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工科论文 >> 工科综合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通信学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   工业设计论文   环境工程论文   电力电气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材料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化学工程论文
 机械工程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   建筑期刊   工科综合论文   汽车制造
浅谈RTK&infill测量模式的应用
  【摘 要】外业中,由于地形遮挡等原因,无线电信号无法顺利到达流动站,此时无法获得测量数据,需要测量人员长时间地等待或者采取措施力争完成测量工作,有时不得不放弃测量这些无法观测到的点,采取另设基准站等方法补测。本题的目的是寻求rtk测量中的变通方法,使得在无线通讯链路无法达到的区域也能够得到测量。
  【关键词】gps rtk;数据处理;遮掩物;infill测量
  在外业中,由于地形遮挡等原因,无线电信号无法顺利到达流动站,此时无法获得测量数据,需要测量人员长时间地等待或者采取措施力争完成测量工作,有时不得不暂时放弃测量这些无法测得的点,采取另设基准站等方法补测。如果这些因为数据通讯链路原因而无法测得的点能够一次测得,就会大大节省测量时间、劳力和测量费用。本题的目的是寻求rtk测量中的变通方法--rtk&infill模式测量,使得在无线通讯链路无法达到的区也能够得到测量。
  有时在某些区域,流动站虽然能够接收到足够数量的卫星,但是无线电信号不强,控制器屏幕状态栏中的“rtk”无法“固定”,一直处于“rtk=浮动”或“rtk=自动”状态。尤其在闹市区高楼比较多的地段或者对无线电干扰比较强烈的地带,这种现象时有发生,严重的影响了rtk测量的正常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用到“rtk&infill”测量形式。
  1.卫星定位系统定位原理
  1.1 全球定位系统组成
  1)空间星座部分
  2)地面监控系统
  3)用户设备部分
  1.2 定位方法
  gps定位方法分类
  1)按gps定位方式可分为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
  2)根据确定gps接收机在地球坐标系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单机的绝对定位和多机的相对定位。
  (1)绝对定位
  绝对定位是确定独立待定点在地球坐标系中的位置。由于单点绝对定位受接收卫星信号时误差的影响,精度较低。
  (2)相对定位
  相对定位是确定同步跟踪相同gps信号的若干台接收机之间的相对位置的一种方法。由于采用同步观测,各同步站获得信号的许多误差是相同的或大致相同的(如卫星时钟误差、星历误差、信号的大气传播误差等),可以消除或减弱这些误差,获得很高的相对位置。
  3)gps定位,根据处理信号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伪距法和载波相位法。
  (1)伪距法
  定位时,接收机本机振荡产生与卫星发射信号相同的一组测距码(p码或c/a码),通过延迟器与接收机收到的信号进行比较,当两组信号彼此完全重合(相关)时,测出本机信号延迟量即为卫星信号的传输时间,加上一系列的改正后乘以光速,得出卫星与天线相位中心的斜距。
  (2) 载波相位法
  把载波作为量测信号,对载波进行量测,确定卫星信号和接收机参考信号的相位差,推算出相位观测值。然后采用和伪距法原理相同,求出测站的位置和时钟误差等。
  1.3 gps 定位作业方式
  gps 定位主要包括gps 实时定位、事后处理的动态定位和用于测量的静态相对定位等几种。
  1)gps动态定位
  gps 实时定位是要求观测和处理数据在定位的瞬间完成,其主要目的是导航,绝对定位采用民用标准定位服务的gps定位水平位置精度为100米左右。伪距法cdgps的主站和用户站的作用距离在100公里以内,精度为5~10米。载波相位法cdgps的主站和用户站的作用距离在30公里以内,精度为厘米级。 2)事后处理的动态定位
  这是一种载波相位的动态定位技术。通常一台接收机安置在地面已知点上,而另一台(或多台)接收机置于高速运动的物体上,各站同步观测,事后根据两者间的载波相位差确定运动物体相对于已知点的位置。
  3)用于地面测量的静态(或准动态)相对定位
  这是一种载波相位的相对定位技术。一般有三种定位模式:
  (1)静态相对定位 : 利用两套(及以上)的gps接收机,分别安置在每条基线的端点上,同步观测四颗以上的卫星0.5~1小时,基线的长度在20公里以内,其精度较高。
  (2)快速静态相对定位: 在测区中部选一个基准站,用gps接收机连续跟踪所有可见卫星,另一台接收机依次到各流动站对5颗以上的卫星同步观测1~2分钟,各流动站到基准站的基线的长度在15公里以内,构成以基准站为中心的放射图形。
  (3)准动态相对定

:在测区内选一个基准站,用gps接收机连续跟踪所有可见卫星,另一台接收机首先在起始站点对5颗以上的卫星同步观测1~2分钟,然后保持对所有卫星的连续跟踪的情况下,流动到各观测站观测数秒钟,各流动站到基准站的基线长度在15公里以内。
  2.基本实验与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我们在知行楼四楼选取了8个点,点号分别为s1,s2…s8。分别用全站仪、rtk模式,rtk&infill模式对8个点进行测量,测出点的坐标,拿这三种数据进行对比,来确定当地形物遮挡以及无线电信号不强时rtk&infill模式测量的可行性。
  2.1 rtk&infill作业模式
  在这样的环境下,特别是“rtk=自动”时,为了得到较为精确的测量成果,我们可以使用测量菜单下的“rtk&infill”测量形式。此测量类型可以在丢失无线电联系时仍能继续进行动态测量。infill数据必须是后处理的。
  为了进一步明确该功能的使用方法,我做了如下实验,在此只简单介绍一下rtk&infill测量形式以及后处理的方法:
  1)假定一个坐标系,用全站仪在该坐标系中任意测量出三个点的坐标作为已知点。
  2)将gps基准站架在未知点,利用rtk测量形式设置基准站和流动站,然后用假定坐标系中的三个“已知点”进行点校正。   3)校正结束并检查合格后,在离基准站较远的地方任选一固定点,在“rtk=固定”的条件下测量该点的坐标并存贮。
  4)保持流动站接收机测杆位置不动,另取一手簿连接到基准站接收机再次设置准站。在创建测量形式时配置“rtk&infill”测量类型,选择基准站选项,将测量类型域改为“rtk&infill”,指定记录设备和记录间隔。记录间隔用于infill期间,接收机的记录间隔通常为5秒,rtk间隔为1秒。设置完毕后,该手簿仍然要保持与基准站接收机连接。
  5)在流动站选项中做同样设定,之后拧下无线电天线,此时“rtk=浮动”,稳定后按下f1键测量,观测2—3分钟,后按“enter”键,屏幕提示“是否存贮该点”,按“enter”存贮该点。
  6)接下来拧下流动站电台天线馈线,此时流动站已失去与基准站无线电的联系,状态栏显示下面信息:rtk=自动,可接收到卫星数目为七颗,并提示:无线电连接已丢失。在这种情况下,将测量形式转换为“rtk&infill”,选择“开始ppinfill”,为了得到厘米级的精度,对于后处理测量必须进行“初始化”。在初始化过程中,屏幕状态栏中显示:“infill=浮动”。由于此时卫星数目大于六颗,初始化时间为8分钟。当初始化完成后,显示:“infill=固定”,然后和实时动态测量一样进行。按下“测量” 对应的f1键,数秒钟后提示“存贮”,再按f1就保存该点。
  7)按“esc”或“menu”键返回主菜单,进入“文件”中的“查看当前任务”,即可查看刚才所测点的坐标,如下表所示:
  如果把“rtk=固定”时所测的数据当成标准坐标,由上表可知,当“rtk=浮动”时的坐标成果与标准坐标相差到分米级,而infill数据与标准坐标差别更大,但由于infill数据需要利用tgo软件进行后处理,所以我们必须将手簿中的数据下载到计算机。下载完毕,我们会发现利用rtk测量形式所测出的原始数据是以*.dc的格式存贮的,而rtk&infill形式测量的数据都是以*.dat的格式存贮的。
  将基准站和流动站两个手簿中的infill数据都传入计算机,导入tgo软件进行基线处理。
  由于该实验是在假定坐标系中进行的,数据导入后所测点位显示的网格坐标与假定坐标毫无关系,无法进行数据处理,故没有得到最后的处理结果。
  2.2 数据处理
  分别用全站仪、rtk和rtk&infill模式对实验8个点进行测量,对数据进行处理得:
  3.结论
  利用rtk技术进行地形测量,在大面积开阔地区具有巨大的优势,使得水下地形测量这项工程变得简单、方便、快捷、轻松、高效、经济,可以全天候实施测量工作,同时也提高了测量精度。但在障碍物遮挡严重的地区如部分陡峭峡谷,河道等区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测量方法,必须结合交会法或极坐标法才能取得更理想的效果。随着rtk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虽然在rtk浮动时也可测出点位坐标,但其精度很差,在要求较高(如厘米级)的测量工作中,“rtk=浮动”的情况下的测量成果是不宜采用的, 在rtk测量过程中,参考

站可记录静态观测数据,当流动站与无线电信号失去联系无法作业时,可应用rtk&infill动态作业模式观测,然后利用tgo软件进行后处理,会得到较为理想得结果。
  参考文献:
  [1]崔希璋,於宗俦,陶本藻,刘大杰,于正林.广义测量平差(第二版).北京:测绘出版社,1992.
  [2]陶本藻.测量数据统计分析.北京:测绘出版社,1992.
  [3]刘大杰,陶本藻.gps测量数据处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4]陈俊勇等.国际大地测量技术的新进展.测绘通报,1998(1).
  [5]陈俊勇.建设我国现代大地测量基准的思考.武汉大学学报(资讯科学版),文章编号:1671-8860(2003)z3-0001-06,2003.
  [6]刘经南,刘晖.建立我国卫星定位连续运行站网的若干思考.武汉大学学报(资讯科学版),文章编号:1671-8860(2003)z3-0027-05,2003.
  [7] gerhard wübbena, andreas bagge, martin schmitz.rtk networks based on geo++? gnsmart concepts, implementation, results, ion gps 2001,2001.
  [8]徐绍铨,张华海,杨志强,王泽民.gps测量原理及应用.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9]王劲松,刘新亮,梁光华. rtk在公路工程中的一些技术问题.公路与汽运.2002,(6).-40-42.
  [10]李正航,黄劲松等.gps测量与数据处理. 武汉大学出版社.
  • 上一篇工学论文:
  • 下一篇工学论文:
  •  更新时间: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
    浅谈建设工程清单计价规范下的招标控制价编…
    浅谈军队大中型建设项目投资偏差产生的原因…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有机蔬菜及其生产技术
    浅谈水闸闸墩裂缝的原因及防治
    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浅谈乡镇林业站如何保护森林资源
    浅谈城市道路常见病害种类与养护措施
    浅谈一次性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温度裂缝控…
    浅谈初中体育快乐教学
    浅谈如何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品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