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全面展开,外来文化的输入给我国高校学生思想价值观带来很大影响。兴趣取向和文化诉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新时代青年的价值观念,自我意识以及对社会的认知。研究外来文化对高校大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影响有助于我们了解大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基本状态,分析外来文化对高校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影响的利与弊,对于高等院校理清对大学生思想价值观教育的思路,加强思想教育的改革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 外来文化 当代大学生 思想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一、外来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于任何一个民族而言,文化分为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民族文化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而外来文化是指民族文化以外的文化。
在定义上对中国而言,外来文化是指通过通信,文化,民族融合等途径把外国的文化引入中国,容中外文化为一体的新文化体系。
二、外来文化对高校大学生思想价值观之形成的积极影响
外来文化有利于丰富求知猎奇的视野,促成思想价值观的多元化。儒雅谦逊的本土文化,严谨求实的德国文化,自由独立的美国文化,浪漫和缓的法国文化等等,在青年长成的阶段像美丽而且珍贵的色彩渲染。品异国文明,像浸在亘古的佳酿里,这无疑是一种精神的丰富洗礼,灵魂享受多彩的照耀。多国文化的交融定是这世界对于求知者的一种赏赐,反过来讲也是这样一批人历代远足、夜夜沉淀的结果。对于青年思想价值观的形成及其成长来说,这种文化氛围是让古人艳羡的,更应该是让自己感到幸运的满足的。我们见识的多了,便有的选择,一种或多种,自愿主动地寻求和形成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念,或许这就是本我概念里的思想解放与自由吧,没有强迫,不偏执,互相尊重的。
外来文化有利于培养群体意识,实现自我价值。诚然,群体意识伴随自有人类始,因为人类的团结与共同奋斗,现代人的生活舒适而便利。在各国文化积极寻找各种载体,在国内市场激烈竞争的当下,似乎每个人都能主动或被动地意识到自主强大的意义所在。成功者不甘于做看客,正是外来文化在国内各个领域的激荡碰撞,激起青年寻找自我,实现自我的渴望与诉求。当代高校大学生在完善自己的思想价值观的同时,凌驾于各路文明现象之上,借力发挥,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外来文化有利于宏观与辩证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正所谓“宏观的透视,辩证的思维”,外来文化形式多样,大量地涌来,扩展青年视野。同时,大学生群体通过外来文化将眼光拓展到世界范围,思想放飞的领域也在扩展,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全球各地人情世事,如此在求知者的头脑中便可建立起一个更加宏观的认知模式。中西文化的对比,多国文化的竞争,促使学生们在追求或者选择受用体的时候不自觉进行比较和分析,如此便能促进其辩证思维的形成。这种宏观与辩证的思维或许是形成于无形,却是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非常必要的一种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体现。
三、外来文化对高校大学生思想价值观之形成的消极影响
外来文化快速进入我国与思想价值观形成是一个缓慢的矛盾过程。这种文化冲突与矛盾容易让青年人的思想产生焦虑与迷茫。这种感觉程度越深,大学生在选择时盲目性和冲动性就越强。
高校大学生自身对外来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刻,往往只在乎其表面的新鲜,不能挖掘外来文化深层的价值所在。还容易因为对新鲜感的向往,造成对本我文化的轻视,容易导致他们思想价值观取向的偏差。
外来文化中信仰的部分可能不适合高校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形成的实际状况,在不能被高校学生正确理解和大学生在没有正确引导的情况下,这些都会令高校学生难以分析和应用。
四、外来文化给当代大学生思想价值观造成的消极影响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
外来文化在给高校大学生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消极的影响,对此,高校应加强教学管理,在课程设置及学业考查方面着意解决现阶段大学生思想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注意选材的效用以及教授课程的针对性。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正确的分析和引导,纠正错误消极的思想价值观,做好校园文化主题规划。教育宣传部门应加强市场监管,以社会文化氛围的健康良好发展为先导,洁净文化市场,慎重
地引进外来文化产品,严格商品投入市场的审查。
五、希望
“打铁还需自身硬”,提高自己国家的文化竞争力,净化本国文化市场,鼓励产出优秀文化产品,从国家到社会再到个人,都为国家文化事业用心,为青年思想健康发展尽力,如此当代大学生便可在外来文化激烈翻腾的今天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豪且自信地有所取舍,少一分茫然和无措。当高校学生掌握了对外来文化冷静与清晰的辨识,取其精华,为塑造自身之健康有力的思想价值观而睿智取舍的时候,我们民族与国家的文化发展、经济发展乃至社会发展就都不再是问题了。□
项目来源于黑龙江大学2012年学生学理论学术课题ta17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参考文献:
[1]郑伟红,试论外来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学理论,2012-02-29.
[2]黄高锋,当前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黄高锋,教育探索,2010-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