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认知系统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系统,它对人的情绪、情感、动机和行为,有较强的调控作用。个体在压力应对过程中,时刻离不开认知系统的评估与调整。认知系统在从压力源到临床相的逻辑过程中,有重要的功能,在压力源评估、压力应对策略的选择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认知系统;压力;压力源评估;压力应对
在一个价值观多元、社会飞速发展变化的时代,人随时要遇到不同强度不同性质的刺激,它带给人或显或隐的焦虑及不安全感,进而影响着人的自我存在感,这就是压力所带来的影响。面对压力,无论是积极地面对,还是消极地逃避,还是调节自我,都离不开人的主观意识的参与与调节。正确认识压力的作用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对可能出现的过度压力有心理准备,并主动学习处理压力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认知系统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系统,它将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活动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一定的功能系统,从而实现对个体认识活动的调节作用,以实现个体对某一事件的认识和看法。个体在压力应对过程中,时刻离不开认知系统的评估与调整。
一、认知系统在从压力源到临床相的逻辑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功能
压力(stress),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压力源指的是现实生活要求我们去适应的事件。压力反应是主体觉察到压力源后,出现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这些心理与行为反应可以是正向效应的,如警觉、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情绪适度唤起,这种状态有利于事件解决。这些心理反应还可能是负向效应的,表现为烦躁、抑郁、焦虑、激动不安、愤怒、失望、消沉等,它会使自我评价降低、自信心减弱,甚至出现身心症状。
压力作用于个体后,并不直接表现为临床症状,而是进入中介系统,经过中介系统的增益或消解,压力的相对强度就会产生某些变化。中介系统的这种增益或消解功能是由它的三个子系统——认知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和生物调节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认知系统是对压力的意义进行评估的第一步,决定了增益与消减这两种性质不同的作用的走向。
二、认知系统在对压力源评估中的意义
认知系统对压力源主要有两方面的具体作用:认知评估作用和调节控制作用。
1.认知决定了个体对压力相对强度的评估及体验
美国心理学家拉扎鲁斯(r.s.lazarus))认为一件事是否有压力取决于人怎样在认知上评价和解释它。
人们一接触到压力源,首先是在觉察、理解的基础上,评估压力源的性质、程度及压力源对自己的利弊,进而评估自己的实力,确定自己能否应对以及确定应对方式。正确地评估压力源、正确评估自己的实力,可使压力的强度相对降低,否则,效果相反。
拉扎鲁斯等人对认知系统影响压力相对强度的理论认为,认知影响压力相对强度的方式有如下三种:
(1)对认知结果可能性的评估。事件既可能是压力源,它要求自己去适应;也可有对自己不构成危胁,无需去应对它。评估结果如何,因人而异。
(2)对事件严重性的评估。这类评估可以影响压力的体验,过高评估客观事件的严重性,可能增强焦虑情绪的程度。评估强度的高低,因人而异。
(3)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影响压力的相对强度。自我能力评估过低,可以增强焦虑情绪,即增强对压力体验的强度。自我评估结果的高低,因人而异。以他的观点看来,评价事件可以分为两步,初次评价和二次评价。在初次评价中,个体评价一件事是包含已经造成的伤害或损失、对未来的危胁,还是一项有待克服的挑战。他认为把压力看成一项有待克服的挑战而不是一种危胁,是减少压力较好的策略。这种策略与顽强这种有助于应对压力的个性因素相一致。
在二次评价中,个体衡量自己的资源,确定怎样可以有效地利用自己的资源来处理事情。在很多情况下,在初评价中把压力看做一项挑战,可以为二次评价中更好地寻求解决方法铺平道路。
只要个体能对压力源形成正确客观的认知评估,实行科学有效的调节控制,那么认知系统就能充分发挥其消解功能了。
2.认知影响着个体对压力可控性的判断
认知系统对压力的中介作用,还决定于个体对自身掌控外界事件的能力的
评估,进而产生控制感。它是影响压力的一项重要因素。个体如果认为自己能控制局面,能自由地调整自己的适应行为,则这压力是可控压力。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够控制形势并且得到积极的结果,会产生自我效能感。如认为某一压力自己不能控制,就称这一压力为不可控压力。如能将不可控压力转化为可控压力,压力所致临床症状就会大大减轻。
三、认知系统在选择压力应对策略中的作用
拉扎罗斯认为人们应对压力的策略有两类:处理困扰与减轻不适感。处理困扰指直接改变压力来源的问题聚焦应对方法;减轻不适感指不直接解决问题,而是调节自己,消解不良反应的情绪聚焦应对方法。
问题聚焦应对,是直接面对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的认知策略。个体对问题进行分析,寻找解决途径。情绪聚焦应对,是以防御机制来对压力做出反应的策略。在情绪聚焦应对中,人可能会选择逃避,将已经发生的事情合理化,否认正在发生的事,对其一笑了之或者通过宗教信仰来寻求解脱。面对问题时,这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许多人在适应压力环境的过程中成功地运用了问题聚焦和情绪聚焦两种应对方法。从长远观点来看,相对情绪聚焦,问题聚焦才是最有效的应对方法。
认知作为理性的心理活动,对人的情绪、情感、动机、行为,有极强的调节作用。这一特征,在人们应对心理压力的过程中,随着心理学临床实践范围的不断扩大,日益在不同的心理疗法当中得到体现和运用。
参考文献:
[1] 常若松,辽宁省教师培训交流中心组编. 教育心理学[m].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
[2] 约翰.w.桑特罗克著,吴思为、岳盈盈、赵敏、陶塑等译.心理学和我们[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3]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学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潘庆戎.男(1954-),沈阳市艺术幼儿师范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政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