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学思想品德课本身就担负着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重任。如何运用教学手段来发展个性、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思想品德课特点出发,阐述了思想品德课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承担的任务,论述了培养学生的个体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提出应注意的问题。力求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个性、能力、提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思想品德新教材的使用,探究性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已逐渐成为思想品德课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它给我们的课堂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的能力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没有考虑到小组合作中各成员的成绩水平、能力水平、兴趣志向、性格特征等,大多数的情况是一节课中回答问题等等几乎集中在几个"优等生"身上,其他学生活动过程往往会被忽略掉。由此一些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培养这部分学生的个体能力,使之也能赶上"优等生"的水平,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教师应该通过学生个体能力发展共同促进整体的前进,使我们的学生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
一、思想品德课担负发展学生个性的重任
教育改革的唯一出路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的能力。目前我国正推行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根本任务的素质教育,这对思想品德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除了曾提出的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一般的能力外,还应着重强调培养学生学会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辨别是非、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帮助学生把以上几方面的知识、能力、觉悟转化为自身的行动,为培养学生成为"四有" 的社会主义公民服务。可见,实际上中学思想品德课本身就担负着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重任。
二、发展个体、促进能力提升方法
思想品德课在培养学生个体能力方面担负着重要的任务,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要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重任,紧紧把握课堂主阵地,逐步培养学生的个体能力。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1、教师要在课堂中创建和谐平等的环境,让每一位学生平等发展。
一个好的老师应以建设和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和环境为己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牢牢记住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因材施教,能接纳学生的行为,尊重学生的人格,乐于帮助学生,能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分享学生情感体验,理解学生成长过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学生做到正确认识自我,保持自我发展,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另外教师要充分运用形体语言,如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次赞扬、一个期待都能强化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在轻松心态下接受教育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让每位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下自由发展、平等发展、共同发展,让每位学生的个体能力在发展中不断提高。
2、教学过程中多进行角色转换,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在"实践与评价"中要进行分组讨论时,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学生自觉参与学习,参与合作,学会做人。教学中可有意识的提倡进行"角色转换",不能单单指定某一学生一成不变的作为同一角色出现在小组合作中。因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爱好,有不同的发展空间。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以学生最大的发展优势为目标,合理安排他们的"角色转换",保证他们在原有的基础,拓宽他们的发展空间,使他们有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在不同的小组合作中成为"记录员、发言者、小组代表"等等不同的角色。让学生感到其中"易""趣""活",缩短学生与教师,周围环境的距离。通过角色意识的反复强化,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个体能力在此过程中不断发展。
3、在课堂中有目的有层次地给予学生必要的自主探究性学习空间。
新教材创造性地以"探究园"、导入新课,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通过班级风景,个案研讨,材料透视等情景首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或社会中的情景入手,带领学生体验、探究不同的学习主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三、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个体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1、培养学生个体能力,应该真正以学生为本。
如果小组合作和探究性实验没有"以人为本"的话,那么一些教学活动真的是为了走过场而设计,最多也只能说明上课比以前更热闹而已。课堂也许就变成了一个绣花枕头,中看而不中用了,学生就不可能从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中学到真正的知识。
2、要建立好小组合作的学习机制。
建立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纪律机制,强调和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确保小组人人动手,人人动脑,人人都有收获。要给每一个小组都布置了任务,并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是使学生明确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意义;二是加强管理,合理分工,并追踪任务的落实情况,还应有相应的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
总之,如何培养学生的的个体能力,以利于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目前教学中面临的一个现实的问题。如果能用现有的教育手段提高学生的个体能力,不仅仅是为了促进我们的教学,更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材提供了可能。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的个体能力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也会促进我们教学不断的进步。
参考文献:
⑴《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刘 芳 2003.3 中国和平出版社
⑵《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课题组 2003.6 西安地图出版社
⑶《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作用》张德银 2002.2 现代中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