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冲击下,受众的信息需求、阅读习惯、审美方式等有了变化。处于转型探索期的城市广电报,办报风格、读者结构、广告结构,都在随机应变。需要区别对待的是,内容架构和文字风格,报纸可随市场随时做出调整;而编辑方针,经过大量调研和讨论确定后,应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新媒体时代,走城市生活周报路线的城市广电报的内容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地域性与城市性
城市广电报瞄准的是一城之受众,地域性明显。各地城市广电报都把采编内容“落地”、报纸本土化作为发展方略之一。《青岛广播电视报》在改版实践中明确提出:“这是一份办给青岛人看的周报。青岛应当始终是最为主要的资讯源,是报道重点、资讯焦点。强调地方性,不意味着不张望周边的世界,而是有主次。”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城市广电报内容的地域性,在采编、摘编上以本土信息为主,但又不局限于本土信息,适当兼顾目标读者群所关注的外地、全省乃至全国信息。地域性为主,广域性为辅,二者辩证统一。
“城市”二字也表明了城市广电报在地域性方面不同于同城的日报、晚报,与城市性紧密结合,即以城市人群为主流读者群,内容采编上融入城市生活,贴近城市百姓,形式上以时尚、新锐的城市报风格亮相。21世纪初,城市广电报尝试向城市周报转型,《无锡广播电视报》转型为《无锡新周刊》,内容上强调新闻、生活、资讯,以休闲、娱乐为辅,获得了生机。
2.新闻性与生活服务性
城市广电报由节目报转型为城市生活周报,价值在于提供信息和生活服务,这反映在它的新闻性和生活服务性上。
新闻是受众进行媒体消费的必需品,是媒体生存和发展的最初理由,本土新闻则是地方性的城市报、日报、晚报采编内容最为主要的部分。随着生存危机和报业竞争的加剧,城市广电报在提供内容时,逐渐回归到本土新闻上,将其纳入到核心竞争力的层面来增强和维护。
介入本土新闻报道领域较早的有《苏州广播电视报》、《无锡新周刊》、《芜湖广播电视报》、《乐山广播电视报》等,在内容上突出本土新闻和自采新闻。城市广电报在采编本土新闻的方向上各有侧重,或生活休闲,或民生新闻,或文化娱乐,但有一点已有共识:城市广电报所提供的本土新闻和自采新闻,区别于日报、晚报,更加注重生活服务。
生活服务内容的外延非常广泛,以贴近生活、服务受众为宗旨,大至国家有关政策调整、城市发展,小至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小事。《扬州广播电视报》就是这样的一家“专卖店”--新闻、休闲、新楼市三大板块,都围绕家庭生活,打造生活信息的超级平台。
3.深度性与综合性
城市广电报的时效性明显不如同城日报、晚报,多为一周一期。出版周期的制约决定了城市广电报不能依靠提供短、平、快的新闻、资讯生存,必须利用周报的优点,让记者用更多的时间去采访、分析和写作,在内容的深度上下功夫。
成功的城市广电报一般都有一篇或数篇大块头的自采新闻,不少报纸用多个版面聚焦一个主题。深度报道,策划先行。重要的、有影响力的深度报道在城市广电报中被称为专题。一家城市广电报专题策划的能力,最能反映报纸采编的整体水平。
深度性一般是针对城市广电报的自采或摘编的新闻类内容而言的。城市广电报可利用周报的优势,追求内容的综合性。综合性,也称广度性,城市广电报的自采、自编、摘编内容,可针对确定下来的选题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报道、描述、解释。《安阳广播电视报》的内容框架为广播电视、本地新闻与生活资讯三大板块。其中,本地新闻是记者采写的新闻与深度文章,生活资讯则以专刊形式传播生活知识。
综合性还体现在报纸整体的内容架构上,这是由目标读者群的多元化需求决定的。许多城市广电报有新闻、理财、美食、旅游、时尚、生活百事、情感、健康、房产、汽车、娱乐、导听导视等板块,满足了城市白领阶层生活、文化、消费等多层次的需求。
4.文化性与“触电”性
城市广电报本为广播电视行业的专业报,诞生之初就具有文化性和“触电”性特点。当时城市广电报的文化性是狭义的,主要报道与广播电视相关的文化类新闻,介绍剧情、节目表,刊登美文等,多数办有副刊,时常举办征文活动。向
城市生活周报转变后,其文化性也发生了改变,指在内容上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城市广电报围绕城市居民的生活、服务提供内容,较日报、晚报更易展示城市文化、居民人文,更易直接表达人文关怀。
城市广电报的“触电”性是指,虽然转型为城市生活周报,但依然未放弃不是城市广播电视报最主要的内容,但属于个性化内容--节目表和剧情介绍,依然重视娱乐新闻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