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工科论文 >> 工科综合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通信学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   工业设计论文   环境工程论文   电力电气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材料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化学工程论文
 机械工程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   建筑期刊   工科综合论文   汽车制造
《陆云集》四考
 陆云集; 异名; 错简;
  摘要: 陆云集原本散佚,现存陆云集乃辑自前代类书,错讹较多。本文就陆云集诗文异名问题、存疑作品作者归属问题、《与兄平原书》之错简以及辑佚文《泰伯碑》的作者问题作了详细考论。
  中图分类号: i206.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1
  four researches on luyunji liu yunhao, ding taixie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china)key words: luyunji; poetry synonyms; error paragraphsabstract: luyunji in origonal has dissipated and the existing version was gathered from the previous series of books, which has lots of errors. discuss the four problems on luyunji: poetry synonyms, works of doubtful attribution, errors in letters to his brother lu pingyuan and the author of tabor monument.
  《陆云集》原本散佚,南宋庆元年间徐民瞻刻本《晋二俊文集》,或乃据存世残卷,杂采类书,捃摭而成。今徐本亦不可见,所存者乃以明项元汴重装宋庆元六年华亭县学刊《晋二俊文集》本、《四部丛刊》影印明陆元大翻刻宋本为早。因文集乃辑自前代类书,错讹较多。今人黄葵校点《陆云集》、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虽勘校精审,然千虑一失,间或有之。本文就《陆云集》校勘的几个问题考证如下:
   一、诗文异名考
   1.《从事中郎张彦明为中护军》诗题、诗序误题考
   此诗《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诗纪》卷三十六、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并作“从事中郎张彦明为中护军(六章)”,无序。华亭县学刊本、《汉魏六朝诸家文集》本、《六朝诗集》本、陈仲鱼手录陆敕先校宋本(台湾图书馆藏)、邓邦述手校并跋汪士贤校本(台湾图书馆藏)、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并作“从事中郎张彦明为中护军(并序)”。明长洲吴氏丛书堂抄本(台湾图书馆藏),亦作“从事中郎张彦明为中护军(并序)”。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六、黄葵《陆云集》此诗题是:“从事中郎张彦明为中护军,奚世都为汲郡太守,各将之官,大将军崇贤之德既远,而厚下之恩又隆。悲此离析,有感圣皇,既蒙引见,又宴于后园,感鹿鸣之宴乐,咏鱼藻之凯歌,而作是诗。”逯钦立案曰:“本集、《诗纪》俱误。诗中言‘出抚邦家,入翔紫微’,非仅赠张彦明一人甚明。若从《诗纪》,则题、诗冲突,可见‘奚世都’以下不得移于他篇。‘从事中郎张彦明为护军’与‘奚世都’以下实相连为一长题,校刻者不知之,误割为二,遂扞格而不通。”[1]700此诗项元卞重装之华亭县学刊本及别本作“并序”,误;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黄葵《陆云集》所题之诗题,亦误;且逯钦立、黄葵将原本“客”径改为“各”,大谬。
   第一,原序明确说明此诗乃饯别奚世都应制而作,所赠对象惟奚世都一人,在内容上与《从事中郎张彦明为中护军》没有任何联系,不可能是此诗之序。故《古诗纪》等将原文集之《从事中郎张彦明为中护军》序,移至下篇作《赠汲郡太守》序。惟此,则序与诗内容吻合。《西晋文纪》卷十六录其序,亦作《赠汲郡太守诗序》。第二,逯钦立的核心论据是:“诗中言‘出抚邦家,入翔紫微’,非仅赠张彦明一人甚明。”这是一个很大误解。在晋代,从事中郎是将帅的幕僚,而中护军则是与领军将军或中领军同掌中央军职的选用。所引诗句“出抚邦家”,谓出则安其封藩——指出藩任司马颖的幕僚;“入翔紫微”,谓入则翱翔帝宫——指入朝掌军事的选用。与张彦明由从事中郎迁中护军的身份十分吻合,并非逯所言“扞格而不通”。而《赠汲郡太守》“入赞崇华,遂登帷幄”之句,乃谓奚世都由朝廷属官而出镇藩地,与张彦明之“出抚邦家,入翔紫微”大相径庭。而且,陆云用这种句式描述一人官职的变迁乃是常格,如“入辅帏幄,出御千里”(《赠鄱阳府君张仲膺》),与“出抚邦家,入翔紫微”,句式完全相同。由此可证,两首诗乃分赠张、奚二人,前诗赠张,后诗赠奚,题旨甚明。若将“从事中郎张彦明为中护军”与“奚世都”以下连为一题,与内容抵牾,才真正造成“题、诗冲突”。第三,“客将之官”之“客”,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校曰:“应作各。”黄葵《陆云集》径改为“各”,未出

校。二人校改均无版本依据,乃妄改。推其原因:若将“从事中郎张彦明为中护军”与序合并为一题,则是一诗分赠两人,作“客”则不可解,故改为“各”而勉强自圆其说。从现存版本、诗之内容综合考之,当以《古诗纪》、《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以及《西晋文纪》为是。诗题无误,不得妄改。
   2.《征西大将军京陵王公会射堂皇太子见命作此诗》之“西”当作“东”字考
   此题“征西大将军”之“西”,又作“东”。虽一字之差,却涉及所赠对象以及诗内容的解读,故必须辨正之。《汉魏六朝诸家文集》本、长沙寄生草堂刻汪士贤校本、《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汉魏六朝诸名家集》本、四部丛刊本并作“西”;项元汴重装之华亭县学刊本、明长洲吴氏丛书堂抄本、清影宋抄本并作“东”;陈仲鱼手录陆敕先校宋本、邓邦述手校并跋汪士贤校本并作“西”,然均以朱笔校作“东”。黄葵《陆云集》作“西”,其校勘曰:“‘西’,原作‘东’,据丛刊本、汪本、叶本、张本改。《晋书·惠帝纪》:‘(元康五年夏)征伦为车骑将军,以梁王肜为征西大将军。’《晋书》五十九《赵王伦传》:‘元康初,(伦)迁征西将军。’征西大将军即赵王司马伦。”[2]30黄葵认为“征西大将军即赵王伦”,误;将原文“东”校改为“西”,尤误。
   第一,此诗乃皇太子于会射堂宴京陵王公,陆云应制而作。皇太子指司马遹。考《惠帝纪》,遹于太熙元年八月立为太子,至元康九年十二月被废。在此期间,征西大将军之职变化如下:元康元年四月,梁王肜为征西大将军,九月,迁卫将军。是年八月,赵王伦为征东将军,九月,迁征西大将军。元康六年五月,赵王伦为车骑将军,梁王肜复为征西大将军[3]89
  94。赵王伦与梁王肜均任过征西大将军,若题为“征西大将军”,何知此次宴请一定是赵王伦而非梁王肜?第二,“征西将军”,与“征西大将军”爵位大不相同,黄葵据《赵王伦传》“元康初,迁征西将军”,就断定征西大将军即赵王司马伦,大谬。第三,梁王肜首任征西大将军时,都督关西诸军事;赵王伦任征西大将军,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梁王肜再任征西大将军时,亦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镇关中。所镇守之地无论是关西或是关中,与诗歌所写“淮方未靖,帝曰攸序。公于出征,奄有南浦”的内容,都不相符合。第四,诗中有“惟岳隆周,生甫及申”之句,甫申,即吉甫、申伯,皆周之卿士,而梁王肜、赵王伦皆皇室宗亲,位至藩王,诗人不可能以甫、申之典指代宗室藩王。第五,诗题尚有“京陵王公”四字,无论赵王伦或梁王肜,均无“京陵王公”之称。故此诗所赠对象绝非赵王伦或梁王肜。所以此诗之“东”不可校改作“西”。那么,本诗所写皇太子所宴者是谁呢?其实,征东大将军、京陵王公是指王浑。王浑袭父爵为京陵侯,因征吴之功,进爵为公,转征东大将军,镇寿阳。太熙初,迁司徒、惠帝即位,加侍中,元康七年卒[3]1021
稽考史料,虽然王浑官职不断升迁,然其京陵侯、征东大将军名号则终其一生。此间,亦未见诸他人封有此号,任有此职,所以诗题所言之征东大将军、京陵王公必指王浑无疑。“淮方未靖”四句,所写内容,与王浑率兵征吴、镇守寿阳之事亦相合。故从版本、史料、诗歌内容看,都当作“东”。
   3.《登遐颂》之“玄洛”“林阳子”当作“玄俗”“陵阳子”考
   (1)“玄洛”当作“玄俗”。今存《陆士龙文集》诸本并作“玄洛”,黄葵《陆云集》亦作“玄洛”,皆误。《列仙传》卷下、《广博物志》卷四十一、《太平广记》卷六十、《云笈七签》卷一百八所载之仙人并作“玄俗”;《佩文韵府》卷十一引此篇作“玄俗”;此篇又误录于《曹植集》卷七中,亦作玄俗(详下考)。俞士玲考之曰:“玄洛,当为玄俗,洛、俗形近而误。《文选》左思《魏都赋》有‘玄俗无影’句,张载注引《列仙传》云:‘玄俗者,自言河间人也,饵巴豆云英。卖药于市,七丸一钱……王家老舍人,自言父甘见俗,俗形无影, 王呼俗着日中,实无影。’《全晋文》一百三十九郭元祖《列仙传赞》有玄俗,亦咏其无影、卖药等事。《太平广记》卷六十引《女仙传·玄俗妻》云:‘后数年,玄俗与女俱人常山。’常山即北岳恒山,避讳改,故陆云此颂有‘逍遥北岳’语。”[4]俞说甚是。
   (2)“林阳子”当作“陵阳子”。此颂之题,惟《文章辨体汇选》卷七百三十七作“陵阳子”

。今存《陆士龙文集》诸本并作“林阳子”,黄葵《陆云集》亦作“林阳子”,皆误。考《列仙传》卷下、《云笈七签》卷一百八,《宋书》卷三十五、《两汉博闻》卷五引应劭语,言仙人均作“陵阳”。陵阳子明,汉末仙人。刘向《列仙传》卷下:“陵阳子明者,铚乡人也。好钓鱼,于旋溪钓得白龙。子明惧,解钓,拜而放之。后得白鱼,腹中有书,教子明服食之法。子明遂上黄山,采五石脂,沸水而服之。三年,龙来迎去,止陵阳山上百余年。山去地千余丈,大呼下人,令上山半,告言溪中子安当来,问子明钓车在否?后二十余年,子安死,人取葬石山下,有黄鹤来栖其冢边树上,鸣呼子安云。”[5]451颂有“陵阳饵车,明视聪耳”,与《列仙传》内容相合,故此颂之题当为“陵阳子”,乃陵阳子明之省称。
   二、存疑作品作者归属考
   1.《登遐颂·王子乔》为陆云作考
   此文宋本《晋二俊文集》重收,一作陆机,一作陆云。黄葵《陆云集》收之,未出校。考之当为陆云所作。
   题名陆机,《艺文类聚》卷七十八为始作俑者,题为《王子乔赞》。其文曰:“遗形灵岳,顾景忘归。乘云倏忽,飘飖紫微。”后代总集《西晋文纪》卷十五、《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卷四十八,类书《渊鉴类函》卷三百十八并作陆机,文题、文字与《艺文类聚》卷七十八相同。题名陆云,首见《陆士龙文集》卷六,乃《登遐颂》之一篇。其文曰:“王乔渊嘿,遂志潜辉。遗形灵岳,顾景亡归。娈彼有传,与尔翻飞。承云倏忽,飘飖紫微。”《西晋文纪》卷十六、《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卷五十、《文章辨体汇选》卷四百六十一并作陆云,文题、文字与《陆士龙文集》同。《河南通志》卷七十七亦作陆云,然文题、文字与《艺文类聚》卷七十八相同。
   二文比较,实为一篇。《陆士衡文集》所收为残篇,可参阅《陆士衡文集校注》之校勘[6]882,《陆士龙文集》所收则为完篇。宋本《晋二俊文集》之《陆士衡文集》所收当是误辑于《艺文类聚》。《艺文类聚》摘录陆机之作,后世传抄以《艺文类聚》为摹本,而误以为全篇。《陆士龙文集》此文未佚,故后代总集抄自士龙集者皆为完篇。因此,此文当非陆机所作,明矣。其文体亦当为“颂”而非“赞”。《文章辨体汇选》惟录《陆士龙文集》,归为“颂”体,亦可为证。《西晋文纪》、《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重出,乃撮录辑本《晋二俊文集》,未加详考之故。
   2.《登遐颂·孔子》为陆机作考
   此文宋本《晋二俊文集》重收,一作陆机,一作陆云。黄葵《陆云集》收之,未出校。考之当为陆机所作。
   《陆士衡文集》卷九题作《孔子赞》:“孔丘大圣,配天弘道。风扇玄流,思探神宝。明发怀周,兴言谟老。灵魄有行,言观苍昊。清歌先诫,丹书有造。"与《登遐颂·孔子》比较,惟有两处异文,其余内容皆同,故二文实为一篇。
   关于此颂的作者,《艺文类聚》卷二十、《西晋文纪》卷十五、《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卷四十八、《山东通志》卷三十五、《古俪府》卷八、《骈字类编》卷八、《佩文韵府》卷二十六及卷八十三作陆机,《西晋文纪》卷十六、《文章辨体汇选》卷四百六十一、《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卷五十作陆云。凡作陆云皆题为“颂”,作陆机则题为“赞”。考之当为陆机所作。第一,士龙《登遐颂》全文,所颂者或为仙人,或为方士,中间插入颂孔子之作,内容颇为不类。第二,现存典籍,除士龙别集以外,多题为陆机,《西晋文纪》、《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重出,或题陆云,或题陆机,乃因分别抄自二陆别集,未详考之故。第三,晋人挚虞、湛方生均有同题之作《孔子赞》,而作《孔子颂》惟见于《陆士龙文集》。魏晋人好逞才斗能,同题之作比比皆是。陆云若颂孔子,亦当以“赞”为题。故无论从内容、文献,抑或魏晋文人创作的风气看,均应为陆机所作。或因宋前之类书有误题陆云者,宋人未加详察,而误刊士龙集中。
   3.《登遐颂·玄俗》非曹植作考
   《玄俗颂》(《文集》作玄洛,见上考),又见《曹植集》卷七。其文曰:“玄俗妙识,饥饵神颖。在阴倐游,即阳无景。逍遥北岳,凌霄引领。挥雾昊天,含神自静。”与陆云之作虽有多处异文,但其内容基本相同。此文类书、总集并有收录。《艺文类聚》卷七十八、《渊鉴类函》卷三百十八并作曹植,《西晋文纪》卷十六、《文章辨体汇选》卷四百六十一作陆云。《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重收之

,卷二十六作曹植《玄俗颂》,卷五十作陆云《玄洛颂》。考之当为陆云所作。
   第一,从版本异文看,《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卷二十六、《渊鉴类函》卷三百十八以及《曹植集》卷七文字基本与《艺文类聚》相同,比勘之,惟“游”作“逝”,乃形近而讹,其它文字均同。可知,此篇嫁名曹植,《艺文类聚》乃始作俑者。《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乃分别抄自二人别集,故重出,亦未详考之故。第二,今所见《曹植集》最早版本乃明嘉靖六年翻刻宋宁宗时旧本,此本非《曹植集》善本,集中多窜入他人作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曰:“陈振孙《书录解题》……谓其间颇有采取《御览》、《书钞》、《类聚》中所有者,则捃摭而成,……残篇断句,错出其间。……《善哉行》一篇,诸本皆作古词,乃误为植作。……至于王宋妻诗,《艺文类聚》作魏文帝诗,邢凯《坦斋通编》据旧本《新咏》作植诗,今本《玉台新咏》又作王宋自赋之诗……不得谓之善本。”[7]今本《曹植集》错讹严重,于此可见一斑。故依据《曹植集》而定为曹植之作,不足为凭。第三,考士龙此颂为《登遐颂》之一首,与其它篇内容统一,风格一致。而《曹植集》“颂”九篇,其顺序:《皇子生颂》、《玄俗颂》、《母仪颂》、《明贤颂》、《孔子庙颂》、《学官颂》、《社颂》、《宜男花颂》、《冬至献袜颂》。《玄俗颂》在颂皇子之后,颂皇后之前,颇为不类,且九篇颂中,惟此篇颂仙人,取材与其它几篇不同,风格亦异。故从内容、取材、风格看,亦当为陆云所作。俞士玲说:“《艺文类聚》卷七十八引曹植《玄俗颂》, 与陆云此颂全同, 陆云创作《登遐颂》过程甚明晰, 此组《登遐颂》结构较完整, 玄俗确为神仙登遐者, 故疑当为陆云文而误人曹植集中。”[4]俞说甚是。
与兄平原书》错简考
  
   《与兄平原书》错简涉及三封书信,内容颇为丛杂。为便于读者对校,现将所涉及的版本以及错简的内容,列表并加按语对照附于文后。
   黄葵《陆云集》校:“此信宋刻本有错简:‘游仙诗故自能’至‘诸应作传及作’,误置‘歌亦平平’后、‘彼见人赞叙’前;而‘引甚单常欲更之’至‘歌亦平平’误置‘信以白兄作’后、‘游仙诗故自能’前。今据影宋本、丛刊本、汪本、张本等订正。”据后出之本而改宋本,欠妥。从文意看,亦当以宋本为善。
   关于此书错简,前人已有考证。第一,国家图书馆藏汪士贤校《汉魏六朝诸家文集》本,傅增湘校曰:“宋本至‘作’字止为第二页,‘游’字以下为第八页,中隔三、四、五、六、七共五页。文气不接,乃书号码误刻,当以汪本为合。”又曰:“征观文义,照宋版似亦无不可。故以目宋本为号码,误者因之。中有‘二颂’,字意其指《二祖颂》及《刘氏颂》也。晋人尺牍难通,校不可确定,□□宋本页码标出,顺其次可见宋本之真面。”又校曰:“‘引’字为宋本第三页起,汪刻误接。当从宋本接此本第十三页第九行‘彼见’云云,以甲乙等字识之。”又校曰:“‘彼见’以下接汪刻第八页第一行‘作’字下。宋版为第十一页起头。”傅增湘校汪本,特标出宋本页码,意在恢复“宋本之真面目”。考傅氏所标注之行款、页码与华亭县学刊本相同,可知二者乃同一底本。第二,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四部丛刊》本附朱笔“订正”曰:“卷八四四页下七行‘以白兄作’,下应接四五页下十六行‘引甚单常欲引之’,至四九叶下四行‘歌亦平平’止。四九叶下四行‘歌亦平平’,下应接四四叶下七行‘《游仙诗》故自能’,至四五叶下十六行‘诸应作传及作’止。四五叶下十六行‘诸应作传及作’ 下应接四九叶下五行‘彼见人赞叙者’,至卷终。”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四部丛刊》本之订正次序,与傅增湘校正相同,亦据华亭县学刊本。恢复二者校勘内容,即是上表左栏所引华亭县学刊本、明长洲吴氏丛书堂抄本之内容。
   而华亭县学刊本,乃明项元汴重装之宋本,是现存《陆士龙文集》最早刻本;台湾图书馆藏明长洲吴氏丛书堂抄本乃明人抄本,清韩应陛手书题记。据其《岁暮赋》题记:“以陆敕先校宋本,略勘数处,不仅佳处与宋本相同,且有胜于宋本者……足见其所本者,乃又一宋本也。”可知,吴氏丛书堂抄本可能抄自别一宋本。就版本而言,这两种版本之可信是不言而喻的。且傅增湘谓别本“文气不接”,乃属错简。故考其文意,亦当以华亭县学刊本、明长洲吴氏丛书堂抄本为善。
   四、辑佚文《泰伯碑

乃梁陆云公所作考
   《陆云集》“补遗”辑佚《泰伯碑》一文。《泰伯碑》(亦题《太伯碑》)为梁陆云公所作,然《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七十二家集》本均收录之,黄葵《陆云集》亦在“补遗”中辑录,未出校,亦误。考其误收之原因,《艺文类聚》乃始作俑者。该书卷二十一录其碑文,题为梁陆云《泰伯碑》。其误有二:第一,人名在“陆云”后夺一“公”字,遂至后人与西晋陆云混淆;第二,碑文名在“泰伯”后夺一“庙”字,后人未加详考,误以为《泰伯碑》、《泰伯庙碑》为二文,清代类书如《渊鉴类函》卷二百七十六引作《泰伯碑》题陆云,卷一百九十六引作《泰伯庙碑》则题陆云公,淆乱如此!兹考之如下:《泰伯庙碑》作者是陆云公,而非陆云,梅鼎祚《梁文纪》曾有详细考证。其卷十一《泰伯庙碑》考之曰:“陆云公,字子龙,倕从孙。举秀才,累迁中书黄门郎,掌著作。云公迁湘东王行军参军,先制《泰伯庙碑》,张缵读其文,叹曰:‘今之蔡伯喈也。’至都掌选,言于高祖,召兼尚书仪曹郎。按:上系本传。《艺文》作梁陆云,失‘公’字,误。”梅氏所考极是。《梁书》、《南史》陆云公本传,均载其作《泰伯庙碑》而受张缵叹赏之事,信史所载,当为铁证。然《梁书》、《南史》陆云公本传均作《太伯庙碑》,实即《泰伯庙碑》。“泰”、“太”古相通。问题在于《泰伯碑》与《泰伯庙碑》是一文抑或二文?比勘《艺文类聚》与《梁文纪》所录文之内容,则可知二者实乃一篇文章。后代类书,如《骈字类编》引七次、《佩文韵府》引二十次、《韵府拾遗》引两次,《渊鉴类函》引两次,虽有异文,却是同一碑文无疑。由此可以结论:《泰伯碑》当题为《泰伯庙碑》,作者是梁代陆云公而非晋代陆云。
   此外,《大正藏》卷五二第235页,录陆云《御讲般若经序》,亦为陆云公所作而非陆云。文中有“天监十一年注释《大品》”之语,亦为证也。
  参考文献:
  [1]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 黄葵.陆云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8.
  [3] 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 俞士玲.陆云登遐颂考释[j].古籍整理学刊.2005,(4).
  [5] 刘向.列仙传[m]∥四库全书精品文存.北京:团结出版社,1997.
  [6] 刘运好.陆士衡文集校注[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
  [7] 永瑢,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整理本)[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杨柏岭
  附:《与兄平原书》错简对照表
  华亭县学刊本、明长洲吴氏丛书堂抄本 《西晋文纪》卷十七、《七十二家集》本、《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汪士贤《汉魏六朝二十名家集》刻本、翁少麓《汉魏六朝诸名家集》刻本、长沙寄生草堂重刻汪士贤校本、四部丛刊本、影宋钞本、四部备要本;陈仲鱼手录陆敕先校宋本、邓邦述手校并跋汪士贤校本
  云再拜:《二祖颂》甚为高伟。云作虽时有一佳语,见兄作,又欲成贫俭家,无缘当致兄此谦辞。又云亦复不以苟自退耳。然意故复谓之微多,“民不辍叹”一句,谓可省。武烈未得有吴,说桓王之事,而云“建其孤”,恐太祖不得为桓王之孙。云前作此颂及信以白兄,作引甚单,常欲更之未得。兄所作引甚好,云方欲更作引。《述思赋》“党自竭厉”,然云意皆已尽,不知本复何言。方当积思,思有利钝。如兄所赋,恐不可须,愿兄且以示伯声兄弟。
   按:“二祖”,指武烈皇帝孙坚、长沙桓王孙策。《三国志·孙策传》载,权称帝后,谥坚曰武烈皇帝,策曰长沙桓王。“引”,指文章之序。此书所言之“引”乃指《二祖颂》序言,故前论《二祖颂》,后论颂文之引,前后文意连贯,当非错简。 云再拜:《二祖颂》甚为高伟。云作虽时有一佳语,见兄作,又欲成贫俭家,无缘当致兄此谦辞。又云亦复不以苟自退耳。然意故复谓之微多,“民不辍叹”一句,谓可省。武烈未得有吴,说桓王之事,而云“建其孤”,恐太祖不得为桓王之孙。云前作此颂及信以白兄,作《游仙诗》故自能。《刘氏颂》极佳,但无出言耳。二颂不减,复过所望,如此已欲解此公之半。《岁暮赋》甚欲成之,而不可自,用得此百数十字,今送。不知于诸赋者不罢少不?想少佳。成,当送到洛。陈琳《大荒》甚极,自云作必过之,想终能自果耳。
   按:此书

前后论“颂”,中间插入论“诗”,使前后文意不连,当为错简。
  云再拜:诲欲定《吴书》,云昔尝已商之兄,此真不朽事。恐不与十分好书,同是出千载事,兄作必自与昔人相去。《辩亡》则已是《过秦》对事,求当可得耳。陈寿《吴书》有《魏赐九锡文》,及《分天下文》,《吴书》不载。又有严、陆诸君传,今当写送。兄体中佳者,可并思诸应作传。及作彼见人赞叙者,当与令伯论吴百官次第、公卿名伯,略尽识,少交当具。顷作颂,及吴事,有怆然。且公传未成,诸人所作,多不尽理。兄作之,公私并叙,且又非常业。从云,兄来作之。今略已成,甚复可惜事少,功夫亦易耳。犹可得五十卷。谨启。
   按:此书讨论《吴书》内容,“赞叙”乃史书体例之一种,前后文意连贯,当非错简。 云再拜:诲欲定《吴书》,云昔尝已商之兄,此真不朽事。恐不与十分好书,同是出千载事,兄作必自与昔人相去。《辩亡》则已是《过秦》对事,求当可得耳。陈寿《吴书》有《魏赐九锡文》,及《分天下文》,《吴书》不载。又有严、陆诸君传,今当写送。兄体中佳者,可并思诸应作传。及作引甚单,常欲更(一作引)之未得。兄所作引甚好,云方欲更作引。《述思赋》,党自竭厉。然云意皆已尽,不知本复何言。方当积思,思有利钝。如兄所赋,恐不可须,愿兄且以示伯声兄弟。
   按:此书前论《吴书》,后论赋,前后文意不连;“引”亦非史书之体例,当为错简。
  云再拜:张公箴诔,自过五言诗耳。但云自不便五言诗,由己而言耳。《玄泰诔》自不及《士祚诔》。兄《丞相箴》小多,不如《女史》清约耳。恐兄无缘思于此,意犹云何?而兄乃有高论,更复无意。云故日不作文,而常少张公文。今所作,兄辄复云过之,得作此公辈,便可裴然有所谢,故自为不及,诸碑箴辈甚极,不足与校,歌亦平平。《游仙诗》故自能。《刘氏颂》极佳,但无出言耳。二颂不减,复过所望,如此已欲解此公之半。《岁暮赋》甚欲成之,而不可自,用得此百数十字,今送。不知于诸赋者不罢少不?想少佳。成,当送到洛。陈琳《大荒》甚极,自云作必过之,想终能自果耳。谨启。
   按:此书由言张公“歌亦平平”,引出对《游仙诗》的评价,前后文意连贯,当非错简。 云再拜:张公箴诔,自过五言诗耳。但云自不便五言诗,由己而言耳。《玄泰诔》自不及《士祚诔》。兄《丞相箴》小多,不如《女史》清约耳。恐兄无缘思于此,意犹云何?而兄乃有高论,更复无意。云故日不作文,而常少张公文。今所作,兄辄复云过之,得作此公辈,便可裴然有所谢,故自为不及,诸碑箴辈甚极,不足与校,歌亦平平。彼见人赞叙者,当与令伯论吴百官次第、公卿名伯,略尽识少,交当具。顷作颂,及吴事,有怆然。且公传未成,诸人所作,多不尽理。兄作之,公私并叙,且又非常业。从云,兄来作之。今略已成,甚复可惜事少,功夫亦易耳。犹可得五十卷。谨启。”
   按:由“歌亦平平”跳到论史书之“赞叙”体例,前后文意不连,当为错简。
  • 上一篇工学论文:
  • 下一篇工学论文:
  •  更新时间:
    没有相关工学论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