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工科论文 >> 工科综合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通信学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   工业设计论文   环境工程论文   电力电气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材料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化学工程论文
 机械工程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   建筑期刊   工科综合论文   汽车制造
多党合作视域下参政党“同心”解析
同心思想是参政党建设的主线,也是搞好政治交接的关键问题所在,把握同心思想对参政党提出的价值要求,寻求参政党实现同心的路径,是参政党自身建设当前的主要任务所在。
  关键词:多党合作;参政党;同心思想
  04
  一、 同心思想对参政党提出的价值要求
  思想理论建设是参政党的根本建设,只有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用同心思想武装广大成员,才能体现参政党的进步性,在中国特色的视域中提高参政议政水平。同心思想对于参政党具有重要的价值要求和理念塑造。
  1. 规范性的价值理念。政党制度作为人类政治活动的本质现象之一,它所体现出的是政党在其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则及规范。这种规则和规范体系来自于两方面,通常由非正式约束和正式的法规组成。从当前来看,正式法规由宪法、法律和法令组成,它们表达的是一种强制或命令。而非正式约束包括道德约束、政治惯例和政治传统等,非正式约束表达的是一种软约束、软规范。我国现有的宪法、法律和政策文件作为正式法规约束着中国各政党的行为,制约着政党活动的方向,而同心思想与它们不同,体现的是对中国各政党非正式的约束。这种非正式的约束来自于三方面的同心:一是各政党之间同心,也就是说,参政党不仅要和执政党同心,参政党之间也要同心,这也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根源所在,没有同心,甚至走向异心,是不能长期共存的,更没有办法做到互相监督。二是各政党与国家政权同心,包括参政党在内的中国各政党,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政治共同体,需要一个内核作为支撑的,失去一个共同的内核,共同体将不会存在,参政党也将失去其政治地位和政治作用。这个内核就是国家政权。三是各政党与社会同心。政党代表着民众,反映着人民的利益诉求,如果参政党违背民意,不去反应民意、民生,那么政党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心思想的同德、同向、同行三个层面有力地补充完善了我国政党制度的规范性价值理念,可以更好地推动我国政党活动的规范化和有序化发展。可以说,这种规范导向对于参政党来说,是在价值关系的主体尺度与客体尺度的张力关系中实现的。这种规范导向功能主要是指理想自我对现实自我的规范引导作用,其解决的是统一战线成员的合目的性问题,价值关系之客体尺度的规范导向功能主要是指主体必须受到方向与行动的双重约束,其解决的是合规律性问题,规范导向功能通过主体之客体化和客体之主体化的双向运动过程,实现统一战线发展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2. 主体性的价值理念。任何一个政党都有其主体性理念,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一例外。就中国来讲,主体性价值理念是要求政党制度引导政党将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放在至上的位置,把人民当作政治力量的来源,将人民至于社会主体和国家主人的地位而反映人民的诉求,并为其提供政治服务。可以说,经过几十年的政党实践与发展,人民性已经成为我国政党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本质内容和鲜明特征。为人民谋利益是中国各党派必须坚持的原则。如何实现人民性,需要参政党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参政党与人民同心,各政党以天下为公,没有自己的一党私利,改革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各政党和团体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必然先要明确与人民利益的关系,这也是参政党思想建设的基本任务。中国共产党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其政治信念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干。参政党团结各界人士致力于促进人民利益和社会和谐,这就构成了围绕人民利益的多党合作制度和爱国力量。参政党有参政为公的优良传统,即以人民利益为大为公,不以谋求私利为宗旨。这里既有传统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更有现代民主政治的思想。二是同德,理想的共识,道路的认同,是巩固和发展我国的多党合作事业,团结和凝聚广大成员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的根本前提。各参政党是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和倡导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准则和精神风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参政党进一步搞好政治交接、与中国共产党长期亲密合作的政治保证。三是同向,目标是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如果目标不一致,就会南辕北辙。所以,目标上同心同向是根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奋斗是各政党的始终坚持

渝的方向。同心同向是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奋斗是“同心思想”的要求。伟大的事业需要坚定的信念支撑和推动。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之奋斗的目标。四是同行,执政党和参政党是有差异性的,这是无可辩驳的,这种差异性体现在:第一、党建目标上的差异性。作为执政党,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了党建目标,即“把党建设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领导核心。”这与参政党的目标是不同的,参政党的根本目标就是要把自己建设成为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主义事业的参政党。第二、政治纲领上的差异性。中国共产党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作为接受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其政治纲领与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相一致。第三、思想建设方面的差异性。中国共产党要求党员要学习掌握马列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在思想上把党建设成为马列主义政党。作为参政党的思想建设,坚持马列主义思想的指导是必要的,但中心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马列主义其它原理的学习靠自觉自愿。同时,也允许一些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爱国主义和拥护社会主义的其它进步思想存在。第四、组织建设方面的差异性。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具有铁一般纪律”的政党,有着严密的组织纪律性。这种组织纪律性,是与工人阶级政党所承担的历史使命联系在一起的。民主党派也加强组织建设,但其政党特点决定了其组织程度上的相对宽松性。为更好地发挥参政党的这种差异优势,需要把差异放到同心中来考虑,来发挥差异所具有的中国特色的优势。性的价值理念。相融性价值理念是要求政党制度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相融合。从同心思想所蕴含的相融性价值理念看,这种相容体现在:一是政党制度与国家制度同心相容,是国家制度这一政治共同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政党制度是在国家意志主导下国家与社会互动的产物,那么政党制度在满足政党生存与发展基本利益的同时,也必须充分满足国家组织社会、驾驭社会、保障社会以及实现统治的基本要求。从现代国家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看,这种要求核心主要有两个:一是制度化;二是一体化。这两个要求是现代国家建设的两个基本方面,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一体化是制度化的前提,制度化是一体化的保障。所以,从逻辑上讲,政党活动的制度化是现代国家建设追求制度化和一体化的必然结果。虽然国家不能直接决定制度化的政党活动以什么样的结构和形式展开,但将政党的活动纳入到和平有序的制度框架却是现代国家建设的基本前提。做不到这一点,任何国家不管其实力有多么强大,都无法维护基本的一体化和制度化,自然也就无法维系自身的生存,实现自身的发展。从另一方面讲,政党一旦被制度所规范,其功能和使命也会相应地发生转变,其中最根本的变化就是从“宗派性的部分”角色向“作为整体的部分”的角色转换,从分散性、甚至是分裂性的力量向表达性和整合性的力量转化。
  二是各政党存在的相容。“中国无产阶级应该懂得:他们自己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在中国社会的各阶级中,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坚固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也是可靠的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则是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的同盟军,这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所已经证明了的根本规律之一。”所以,无论如何,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这些阶级,或者已经觉悟,或者正在觉悟起来,他们必然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构成和政权构成的基本部分,而无产阶级则是领导的力量。同心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长期共存的根基所在,互相监督的目的所系,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保障所依。没有同心、同向、同行,就谈不上十六字方针的贯彻实行。三是各政党发展的相容。中国的历史与社会状况决定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与发展,必须要有强有力政党领导的支撑。众所周知,中国是被

外部的现代化力量强行拉入现代化发展潮流的。所以,对中国来说,现代化不是内生的,而是从外部嵌入的。这决定了中国是在没有形成现代化的社会力量,包括新兴的阶级力量的前提下迈入现代化的。各政党能够以合作、参与、协商为基本精神,搞好合作共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是尔虞我诈,争权夺利。
  二、 参政党同心实现路径选择
  在政治制度上实现同心。对于这个同心,其实质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问题。这个道路不是别人强加给参政党的。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更不是由某些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是各民主党派老一辈领导人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作出的正确的历史选择,无论时代怎样变化,这条“正道”不能偏离。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各民主党派继承发扬老一辈领导人与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团结合作中形成的坚定信仰、优秀品质和高尚风范,自觉坚定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对于这个政治发展道路要做到同心。首先,要理念的认同,也就是要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之大成,把我们党倡导的基本理论、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系统凝练地整合在一起,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决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它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能够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力,能够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其次要政治体系认同。政党同政治体系之间已经形成了挣不脱、割不断的关系。政治体系自身的组织系统、意识及行为都会对政党其成员产生全面的影响,政党对政治体系的态度、情感也因此而成为了政治认同系统的骨架支撑。中国的政治体系有了巨大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基本制度框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这个体系能够满足中国的历史与国情对政治制度提出的要求,在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出了明显的制度优势。
  在国家发展上实现同心。自鸦片战争以来,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是中国一代代仁人志士探索追求的崇高目标和前赴后继的无穷动力。也是中国各政党探索与奋斗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开始了现代化建设必备条件的四方面积累与创建。一是建立独立的国家。共同建国是实现国家发展的第一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商讨了建国大政方针,确定了国家国体和政体,结束了“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的局面,让中国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也第一次让中国作为一个整体来追求现代化,以强有力的国家机器保障现代化进程,这才开启了古老中国现代化的新纪元。二是有效政府。通过政治协商会议,颁布《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搭建了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以及无党派人士参加的联合政府。三是建立了合理的制度,一个国家的发展必须靠制度作支撑,从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国确定了社会主义制度,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保障。四是科学的规划。“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二个“五年计划”,它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可持续保障。
  在文化认同上实现同心。文化认同是一种群体文化认同的感觉,是一种个体被群体的文化影响的感觉。虽然与政治认同有相似之处,但是不是同义重复。文化认同,尤其是对外来文化价值的认同,足以瓦解一国的政治制度,一民族的凝聚力;反之,本国人民对自身文化的强烈认同,既是该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精神力量,又是使民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文化是融化在血液里的天然联系。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作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的文化认同显得越来越重要。第一,正确处理“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的关系。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文化价值观念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突

出的特点是单一的文化价值观念被打破,各种各样的文化价值观念交织在一起,逐渐形成了多元并存的文化格局。而要最大限度地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就必须用“一元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整合多样化的文化和价值观。失去“一元主导”,思想文化领域必然陷入一片混乱。第二、正确处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实现文化创新,达到新的文化认同。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党派自身的文化建设,推动全会形成价值理念的共识,以优秀中华文化的巨大魅力增强会员的爱国情感,努力建设现代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夯实文化的基础。
  其次,要大力开展同心品牌的统战文化活动方式。从实践看,统一战线的同心品牌本身就是在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的“毕节模式”基础上提出的。所以,统战文化要紧密结合各地实际,在实际工作中找准切入点,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同心工程”。在当前,统战文化建设要践行同心思想,就是要全力服务“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推动科学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
  总之,社会转型期,“同心思想”是统战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指南,保证了统一思想的引领、一致目标的激励和根本利益的维系。而统战文化是同心思想的重要实现体现,以和谐为旨归,注重求同存异、体谅包容,既强调同一性和一致性,又尊重多样性和差异性。参考文献:
  [1] 《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统一战线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国统一战线》,2011年7月.
  [2] 林华山:《同心思想:统战文化的核心内涵》,《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3] 彭镇秋:《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加强参政党能力建设》,《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4月.
  [4] 梁晓宇:《参政党践行“同心”思想的基本原则和任务刍议》,《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3月.
  [5] 贺善侃:《统战文化与文化统战》,《学习与实践》,2009年9月.
  [6] 叶文龙、高李生:《充分发挥统战文化在统战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5月.
  [7] 罗振建、吴文华:《统一战线学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年版,第34页.
  • 上一篇工学论文:
  • 下一篇工学论文:
  •  更新时间: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高中地理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
    加强学生数学合作交流意识的培养
    基于新课改背景的“合作式”习题课教学
    合作学习与过程体裁教学法在高职英文写作教…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光合作用课堂教学的研…
    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经济思想研究综述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社会政策选择和保…
    找准合作点,精心设计活动,提高合作效益
    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的四个误区
    基于模糊dEA模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运营效率…
    合作营销浅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