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旨在探讨台湾林务局人员在自然教育中心方面应具备的专业知能及他们在这方面专业发展的需求。研究采用文献分析、群体讨论、专家审核、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整理归纳出四大面向的专业知能架构,即自然教育中心的整体性理念、自然教育中心的经营与管理、环境教育与解说方案之发展与推动、自然教育中心的场域资源与设施,共三十条细部内容。结果显示,经营与管理人员最需要“自然教育中心的整体性理念”及“自然教育中心的经营与管理”方面专业知能。教育与解说人员最需要具备“环境教育与解说方案之发展与推动”及“自然教育中心的整体性理念”。场域与设施人员最需认识“自然教育中心的整体性理念”、“自然教育中心的场域资源与设施”、“自然教育中心的经营与管理”。面临的挑战主要是缺乏工作以外的进修时间以及担心课程质量,因此期待的协助包括“建置数据库以提供适当的专业发展数据”、“提供具有层次与进阶性的专业发展课程”等。研究结果可供台湾林务局及其他自然资源管理单位,作为规划有关自然中心人员专业发展活动之参考。
关键词:林务局;自然教育中心;专业知能;专业发展;需求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应世界环境教育之趋势与需求,许多国家和地区已陆续成立具有教育、研究、保育、文化、游憩等功能的自然中心、环境学习中心等相关机构。中国内地在此方面亦有发展,称为“环境教育基地”。台湾的林业管理单位——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自2006年起将所辖八处国家森林游乐区发展强化成为自然教育中心。[1]然而,林务局在推动环境教育业务上,最大的限制在于“环境教育专业人力的缺乏”,“人员的专业发展”是主要面临的课题之一[2]。林务局对于其同仁在组织的核心工作之能力,均有相当的要求与培养。而自然教育中心属新发展项目之工作能力。故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讨台湾林务局人员在原本应具备的职场专业知能之外,对于从事自然教育中心工作所需具备的专业知能。因此,本研究目标为:(1)探讨林务局人员应具备的自然教育中心方面专业知能;(2)了解林务局人员对于应具备的自然教育中心方面专业知能之看法,以及其专业发展之需求。
一、自然中心人员的专业发展
自然中心(nature center)与环境学习中心(environmental learning center)的发展有其历史意义与价值,自然中心是使用较早与较久的名称。[1]台湾林务局发展的机构“自然教育中心”,其功能意义、目标宗旨与自然中心的精神一致。在定义上,自然中心是在一片具有环境教育资源特色(不论是大或小)的土地区域内,整合环境教育专业人力、专业课程方案与适当的环境资源,整体发挥其能量,提供环境教育专业服务给第一线的顾客如学生、一般社会民众,以达成教育、研究、保育、文化、游憩之多功能目标的环境教育专业设施。而一个自然中心的成功运作,需要的要素包含方案(program)、设施 (facility)、人(people)、营运管理(operation)。[2]在上列要素中,欲达成教育的目标则需要有“人”去执行。相关研究也指出,一个好的自然中心应具备“专业的师资与活动引导人员”、 “专业的环教人员”[3-4]。所以,专业人员的具备,对于一个自然中心的营运成功与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专业知能(professional competency),又称专业能力,指专门行业的从业人员欲成功地扮演该职务的角色,在工作上发挥其功能时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与态度。[5]而专业发展是设计用来提升专业知识、技巧及教育态度的活动。[6]但影响人员专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专业发展实施的形式以及过程中的挑战等,可能影响他们参加专业发展活动的意愿、态度与成效。
台湾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自2006年起,将所辖国家森林游乐区,发展强化为“林务局国家森林游乐区自然教育中心”。包括东眼山、罗东、八仙山、奥万大、池南、触口、双流、知本等八处自然教育中心。在这项计划中,各中心皆组成专业成长团队,但在专业训练的课程上较缺乏系统性的训练与发展,对户外教学或是其他参访团体的学习成效之影响有限。[7]研究者认为,林务局在推动自然教育中心的挑战之一,便是缺乏专业人力、能力及缺乏专业发展的制度。故在先了解人员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能以及专业发展的需求后,应能逐步建立其在自然教育中心方面的专业发展培训课程与制度。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调查研究法,针对欲达成的目标,主要分两个阶段,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搜集信息与意见,详述于后:
(一)第一阶段目标:探讨林务局人员应具备的自然教育中心方面专业知能
先通过文献分析,搜集林务局相关学术研究与自然教育中心发展计划报告书、国内外自然中心相关书籍及网站、国家公园及博物馆教育人员环境教育专业知能与专业发展课程、专业发展课程理论、环境与永续发展、自然资源保育等相关文献资料[8-21],并结合林务局专业成长团队成员讨论结果,整理并草拟出林务局人员在自然教育中心方面可能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能架构项目。再进一步委请九位具自然中心相关领域专业之学者专家,及三位林务局负责自然教育中心业务推展且经验丰富的同仁,对研究者发展之《林务局人员自然教育中心专业知能架构之语义文字咨询问卷》之内容语义及文字适当性、内容完整性进行审核与修正。最后修正调整,形成“林务局人员自然教育中心专业知能架构”,共计四大项目与三十条细部内容。
(二)第二阶段目标:了解林务局人员对于应具备的自然教育中心方面专业知能之看法,以及其专业发展之需求
1问卷设计
依据“林务局人员自然教育中心专业知能架构”,并参考相关的需求评估研究,进一步编制《林务局人员自然教育中心专业知能与专业发展需求调查问卷》。本问卷包含三部分,共44题,说明如下:
(1)应具备之自然教育中心方面专业知能:本部分目的为了解研究对象对林务局人员应具备的自然教育中心方面之专业知能的看法。题目以李克特式(likert)五点量表之方式设计,填答者依据自身的看法,认为自然教育中心各类别人员(经营与管理、教育与解说、场域与设施)应具备各专业知能项目之程度予以勾选,分别为“非常不需要”、“不需要”、“无意见”、“需要”、“非常需要”。 (2)自然教育中心方面专业发展之需求:过去进行与自然教育中心有关之专业发展的形式、对于未来进行与自然教育中心有关之专业发展形式的参与意愿、过去进行与自然教育中心有关之专业发展时曾遭遇的困难、未来进行与自然教育中心有关之专业发展时所需要的协助或支持。
(3)个人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专业背景之基本资料、林务局填答者曾负责之工作与年资,在林务局工作的总年资、非林务局填答者之专长领域与工作资历及在林务局自然教育中心发展计划中之角色。
2问卷寄发
①林务局行动研究团队:林务局自然教育中心发展计划执行之初,林务局八个林区管理处分别组成行动研究团队,并由林务局本部组成指导顾问团队,以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的方式,具体落实自然教育中心相关方案发展。其工作在于拟定发展蓝图及自然教育中心计划、研拟课程方案架构及内容、发展专业人力、建构在地伙伴单位、设施改善工作及经营管理运作测试及执行等。2008年5月23日将《林务局人员自然教育中心专业知能与专业发展需求调查问卷》寄发给林务局各管理处自然教育中心之行动研究团队①成员填写。取样为“典型的”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寄发单位包括林务局森林育乐组、罗东林区管理处、新竹林区管理处、东势林区管理处、南投林区管理处、嘉义林区管理处、屏东林区管理处、台东林区管理处及花莲林区管理处。
3资料分析与诠释
回收问卷后,即以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问卷统计、分析与诠释。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林务局人员应具备的自然教育中心方面专业知能
通过文献分析、群体讨论、专家审核的方式,整理出“林务局人员自然教育中心专业知能架构”(图1)。该架构包括四大项目:自然教育中心的整体性理念、自然教育中心的经营与管理、环境教育与解说方案之发展与推动、自然教育中心的场域资源与设施。每大项目包含两到四项不等的中项目,中项目下又包含一到七项不等的小项目内容,所对应之意涵内容项目详述于后。
1自然教育中心的整体性理念即能了解自然教育中心发展理念与愿景、环境及永续发展教育等基本概念及其精神。
(1)自然教育中心之认识。 能了解自然中心(nature center)之定义、定位、内涵、发展、愿景、使命、目标及其发展趋势; 能了解林务局发展自然教育中心的理念与愿景、从业人员之角色、责任与分工。
(2)自然教育中
心的环境与永续发展教育。能了解环境教育的理念与内涵;能了解永续发展教育的理念与内涵;能了解并落实自然教育中心的环境与永续发展教育之方法与策略。
2自然教育中心的经营与管理:熟悉自然教育中心营运之相关法规,并具有组织发展、经营与管理的能力,能掌握中心公共关系之运作。
(1)相关法规。能了解中心人事、行政运作、环境及核心议题等相关法规。
(2)组织发展、经营与管理。能进行中心的策略规划与整体发展规划;能了解中心的有效经营管理与领导方式;能掌握中心各项业务的标准作业流程;能建立与推动中心内部人员的专业发展与学习型组织;具有危机处理及风险管理的能力;能建立与落实中心的防灾救难系统;能进行中心之信息服务及管理。
(3)公共关系与营销。具备自然教育中心所需之公共关系与营销的知识与能力;能建立中心与小区的关系;能建立中心的伙伴关系网络。
3环境教育与解说方案之发展与推动:具备环境与永续发展教育、环境解说,及教育基础理论之实务知识与能力,并能应用于课程与解说方案的规划、设计、执行及评估。
(1)环境与永续发展教育理论及应用。能了解当代全球性、国家性与地区性的重要环境议题;具备环境教育与永续发展教育的基础理论与实务之知识与能力;能有效执行非正规环境教育系统规划与推动。
(2)教育理论与实务。具备基础的教育学理论与实务知识、应用之能力;能了解与掌握国民教育之课程发展与状况。
(3)环境教育方案规划、设计、执行与评估。具备环境教育系统规划与发展的知识与能力;能有效进行环境教育课程发展、规划、设计、执行与评估的能力;具备户外教育的理论知识与教学能力; 能引领环境教育与解说人员之专业发展。
(4)环境解说方案规划、设计、执行与评估。具备环境解说理论、知识及应用的能力;具备环境解说系统规划与发展的能力;具备环境解说方案的发展、规划、设计、执行与评估的能力。
4自然教育中心的场域资源与设施:能在自然教育中心有效进行环境管理与资源保育,并将永续的理念与方法应用于中心场域设施之规划与设计之中。
(1)环境管理与资源保育。具备在自然教育中心有效进行环境管理与资源保育之知识与能力。
(2)永续规划与设计。能将永续的理念与方法应用于中心场域设施之规划与设计。
(二)林务局人员对于应具备的自然教育中心方面专业知能之看法,以及其专业发展之需求
研究共发放问卷14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为86%,其中有效问卷为106份,有效问卷率为88%。填答者男女比例近1∶ 1,以31~40岁为多数。多数具有硕士学历,其次为大学,且多数之专业背景为森林科系;工作场域以在林务局为主,比例最高的工作经历为森林育乐业务,此工作与目前自然教育中心业务有较高的相关性,其中最高年资为20年,最低年资不到1个月。以下依据问卷调查结果逐项分析、讨论。
依据问卷填答情形,勾选“非常需要”者配分为五分,勾选“需要”者配分为四分,三分以下则代表需求程度较低。故本部分之叙述以平均得分为四分以上的专业知能项目为主,以呈现较明显之需求倾向。兹针对参与运作林务局自然教育中心可能的三种类别人员(经营与管理、教育与解说、场域与设施)需具备的专业知能,对问卷结果加以分析整理如下:
(1)经营与管理人员。问卷显示需要“自然教育中心的整体性理念”及“自然教育中心的经营与管理”两大方面的专业知能。专业知能项目前三高分为“能了解中心的有效经营管理与领导方式”、“能进行中心的策略规划与整体发展规划”、“具有危机处理及风险管理的能力”。此外,每项专业知能项目皆具有4分以上的平均数,故研究对象对于经营与管理人员需具备的专业知能可能具有较多的期待与需求,其需求程度整理如表1。 育与解说人员。问卷显示需要“环境教育与解说方案之发展与推动”及“自然教育中心的整体性理念”两大方面的专业知能,排序前三位的专业知能项目为“具备户外教育的理论知识与教学能力”、“能了解环境教育的理念与内涵”、“具备环境解说理论、知识及应用的能力”。多数填答者亦认为教育与解说人员也应具备危机处理及风险管理、环境管理与资源保育、建立与推动中心内部人员的专业发展与学习型组织等业务相关专业知能,其需求程度整理如表2。
(3)场域与设施人员。问卷显示最需要认识“自然教育中心的整体性理念”、“自然教育中心的场域资源与设施”、“自然教育中心的经营与管理”三大项目,而专业知能排序前三位的分别为“能将永续的理念与方法应用于中心场域设施之规划与设计”、“能建立与落实中心的防灾救难系统”、“能了解林务局发展自然教育中心的理念与愿景、从业人员之角色、责任与分工”。另外,在林务局自然教育中心发展的认识也是关切项目之一,其需求程度整理如表3。
(4)林务局自然教育中心人员应共同具备的专业知能,问卷分析结果显示,此三种类别人员皆有得分平均数较高、共同应具备的专业知能项目,可视为林务局人员从事自然教育中心方面之工作者,必须共同具备的最基础之专业知能。包括“能了解自然中心之定义、定位、内涵、发展、愿景、使命、目标及其发展趋势”、“能了解林务局发展自然教育中心的理念与愿景、从业人员之角色、责任与分工”及“能了解并落实自然教育中心的环境与永续发展教育之方法与策略”,是共同需具备的专业知能。这表明,研究对象大都认为先了解自然教育中心推动的整体性理念后才能在其业务上以自然教育中心的宗旨、愿景、使命与目标为基础,了解各角色的分工及其重要性,进一步推动各项符合经营理念的工作。
综合以上结果,发现填答者对于各项专业知能项目多抱持肯定的态度,且“经营与管理人员”及“教育与解说人员”对于应具备的专业知能显然较“场域与设施人员”为多。
(三)在自然教育中心方面之专业发展需求
(1)过去进行与自然教育中心有关之专业发展:形式以“向资深同仁咨询”、“参与林务局举办之专题演讲、课程或研(习)讨会”为多。显示在遇到问题或需要专业意见时,倾向采取较方便且立即可得的解决方法,而专业发展活动亦提高人员进修的机会。
(2)对于未来进行专业发展形式的参与意愿:除了向资深同仁咨询外,包括“参观访问、考察”、“林务局举办之专题演讲、课程或研(习)讨会”、“举办座谈、讨论与经验交流”及“其他公部门举办之专题演讲、课程或研(习)讨会”等。显示研究对象重视信息分享、互动与交流的精神,及在对话中提升自我的专业知能,并展现对于公部门办理活动的信心。
(3)过去进行专业发展时曾遭遇的困难:最多的挑战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参与”,其次为“无法配合训练的时间”,再者为“课程缺乏层次与进阶性”等。显示出成人在工作职场中时常面对繁重的业务,即使有专业发展的需求与意愿,但往往受限于没有时间参与,或无法配合训练的时间。此外,许多专业发展活动可能缺乏较完整的系统性规划,课程间的安排较独立,关联性低,或无明确的目标,使参与者感到成效不大。或者有时因课程安排太过浅显或艰深,无层次性与进阶性的安排,无法得到实质上的专业提升,而降低其参与专业发展活动的意愿。
(4)未来进行专业发展时所需要的协助或支持:期待的协助以具方便性、立即性、自主性,且具备较完整专业咨询内容的“建置数据库以提供适当的专业发展数据”为最多,如此一来有利于进行自主学习。此外,“提供具有层次与进阶性的专业发展课程”亦是需求所在。尤其是环境教育教学法与活动设计、人员领导与人力规划、环境解说规划、执行、发展与经营管理等。此外,研究对象也期待“服务单位有清楚的人员自然教育中心专业发展的目标和策略”,以便于自我的专业发展有所依循。
四、建议
本研究依据结果提出结论与建议,以提供林务局在规划自然教育中心方面人员专业发展活动之参考。而对于其他有意发展自然中心服务的自然资源管理机构,以下之建议多少也具有参考价值。
(一)针对自然教育中心发展与运作之人员,建议课程内涵说明如下
(1)经营与管理人员:建议课程方向为自然教育中心发展理念与愿景、环境及永续发展教育等基本概念及其精神、自然教育中心营运之相关法规、组织发展、经营与管理、公共关系与营销等层面。
(2)教育与解说人员:建议课程方向为环境与永续发展教育、环境解说、教育基础理论、环境教育课程与解说方案的规划、设计、执行及评估、自然教育中心发展理念与愿景、环境及永续发展教育等层面。
(3)场域与设施人员:建议课程内涵包括自然教育中心发展之理念与愿景、环境及永续发展教育等基本概念及其精神
、自然教育中心环境管理与资源保育、自然教育中心场域与设施之规划理念、危机处理与风险管理等。
(二)逐步建立系统性的专业发展课程架构及制度
建议林务局及其他发展自然中心类型的单位,能依据各类型人员的业务不同,制定明确的人员专业发展目标与策略,规划能提升各类型人员专业知能的课程内容,建立完整之专业发展课程架构及专业发展制度。
(三)规划以经验交流、参观访问、现场实务应用为主的专业发展活动
成人对于专业发展活动的形式较偏好互动性高、信息交流方便、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座谈会、讨论会、实际参观访问等。建议未来能规划较多元且符合成人学习需求的专业发展活动,以现场实务应用为主的内容,有助于达到专业发展的目标与成效。
(四)建构自然教育中心人员专业发展数字学习平台
建议林务局可建构自然中心之专业发展内容之数据库与互动之学习平台,内容可依据人员的工作情况与需求,建置与实务工作有关之经营管理方式、教育方案执行、场域设施管理等面向之个案讨论、实际问题解决策略等内容,使得平台不仅有知识及技能的内容,更具备与现场实务工作有关之多元议题讨论、交流的分享功能,引领同仁以数字学习的方式进行弹性、自主的专业发展。 立自然中心学习型组织
本研究显示,研究对象无论是过去参与经验或未来意愿,“向资深同仁咨询”是研究对象最能接受的专业发展形式之一。peter senge曾提出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强调成员间不断的自我充实与相互激发,共同塑造组织愿景。[22]目前台湾林务局自然教育中心的发展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亦是学习型组织的执行方法之一。因此,建议相关单位可以行动研究团队为基础,进一步组成学习型组织,让内部成员更了解自然教育中心的目标与愿景,通过对话、批判思考等共同解决问题,提升工作质量与整体团队的动量。
(六)建立自然教育中心专业发展的制度与规准
建议可建立一套专业发展制度与规准,以明确的规范,提高业务相关同仁的专业发展活动的参与率,并加强职前训练,或规划留任制度,避免因人事的流动而造成专业人才的流失,导致经验无法传承与持续。
参考文献:
[1]周儒. 实践环境教育——环境学习中心[m].台北:五南图书, 2011.
[2]周儒. 寻找一个环境教育的实践场所——“环境学习中心”的需求与概念[c]//台湾师范大学环境教育研究所.中华民国九十年度环境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台湾师范大学环境教育研究所, 2001: 72-80.
[3]周儒. 另一种休闲产业——台湾的自然中心需求与可能[c]//台湾大学农业推广学系.休闲、文化与绿色资源理论、政策与实务论坛论文集.台北:台湾大学农业推广学系, 2003: 2a7.1-2a7.22.
[4]周儒, 姜永浚.透过德怀术探讨优质环境学习中心之特质[j]. 环境教育研究, 2012,9(2).
[5]jarvis p. an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m]. london: routledge, 1990.
[6]guskey t r. evaluat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m].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2000.
[7]周儒.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国家森林游乐区自然教育中心发展计划结案报告书[m].台北:行政院农委会林务局, 2007.
[8]何森元. 探索林务局推动环境教育现况及未来发展需求[d].台北:台湾师范大学环境教育研究所, 2003.
[9]周儒, 蔡慧敏, 王喜青. 探索国家公园解说员环境教育及环境解说专业成长需求与课程架构[j]. 国家公园学报, 2002, 16(2): 61-83.
[10]向丽容. 台湾自然史博物馆教育人员环境教育专业知能与发展之需求[d].台北:台湾师范大学环境教育研究所, 2007.
[11]黄明月. 自我导向学习、专业社群认证与博物馆专业人员发展[c]//台湾历史博物馆.博物馆专业人员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台湾历史博物馆, 2004: 269-292.
[12]day b a, monroe m c.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 communication for a sustainable world: handbook for international practitioners [m]. washington: the academy for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2000.
[13]byrd n j. the nature center handbook: a manual of best practices from the field [m]. logan: association of nature center administrators, 1
1998.
[14]evans b, chipmanevans c. how to create and nurture a nature center in your community [m].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98.
[15]meredith j, cantrell d, conner m, et al. best practices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guideline for success [m]. columbus, ohio: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uncil of ohio, 2000.
[16]moffatt t, jurin r r. frontline to back stage. surviving the transition from interpretation to administration [j]. the interpreter, 2007,3(6): 9-11.
[17]national audubon society. audubon teacher naturalist workshop program design & delivery [m]. n y:audubon center, 2004.
[18]north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initial preparation of environmental educators [m]. ga: naaee, 2000.
[19]wilke r l, peyton r b, hungerford h r. strategies for the training of teachers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series, 25 [m]. paris: unesco, 1987.
[20]young a j, mcelhone m j. guidelin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nforma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unescounep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rogramm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series, 23 [m]. paris: unesco division of science, technical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986.
[21]zubler j r, hoover n k. guidelines for planning, developing, utilizing and maintaining outdo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laboratories [m]. harrisburg: pennsylvania state dept. of education, 1975.
[22]郭进隆. 第五项修练——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台北:天下文化,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