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型理念是随着大学的内涵发展和职能变化,行政型、服务型和学术型理念形态日益融合,形成的具有“三型合一”特征的核心理念模式,是大学科研管理中具有复合性内涵特征的概念范畴。随着当代大学科研管理的内涵发展与职能深化,集成型理念作为最为根本性的理念型态。已成为构建大学科研管理体制机制的思想基础。
關键词:集成型理念;大学科研管理;制度架构;思想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2)03-0036-04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讲话中,对全面提高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四项要求,即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这就为当代大学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为了发挥高等教育的“四项功能”,各级各类院校都应当准确定位,科学规划,以便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在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方面,大学科研管理部门承担着重要责任,其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大学科研管理制度建设的核心观念模式,即理念型态已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并逐步过渡为行政型、服务型和学术型相融合的集成型理念模式。集成型理念模式的提出为大学科研管理制度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集成型理念:当代大学科研管理的核心观念模式
中国大学科研管理理念经历了行政型、服务型和学术型等不同发展阶段。行政型理念指的是由传统大学中官僚体制机制所导致科层或官僚特色的理念型态;服务型理念是由于“管理就是服务”观念逐步明晰而出现的理念型态:学术型理念则是由当代大学传统回归和职能拓展所出现的理念型态。从一定意义上说,经过多年努力,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已大见成效。因此,国家反复强调奉行稳定规模,坚持内涵发展,以及提高办学效益的治教方略。各大学也把内涵发展列入了重要日程,大学科研工作的任务便显得繁重艰巨。为适应这一发展变化趋势,大学科研管理机构及科研管理工作者,应确立起集成型理念这一核心观念模式,从而使科学研究这一现代大学的重要功能获取良性健康发展。
所谓集成型理念,是指随着大学的内涵发展和职能变化,上述科研管理中的行政型、服务型和学术型理念形态日益融合。形成的具有“二三型合一”特征的核心理念模式。从本质上来说,行政型、服务型与学术型三种理念型态既具有各自相对的独立性,各有其核心内涵,同时又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结构体系及其内在联系。集成型理念的提出促使“三型合一”特征更加科学化,内涵也显得更加丰富,利于建立和完善当代大学科研管理的科学体系,促进其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对提高管理质量,提升科研水平,以及发挥科研管理对大学科研工作的组织和保障作用十分重要。因此,科研管理制度建设中应当建构“三型合一”特征的核心观念模式,有效推进集成型理念的应用,跳出过去仅从单一理念型态认知理解的片面和局限。其实,上述方面就是从结构、整体和协同等认知视角,对当代大学科研管理理念发展进行重新释读,以寻求解决科研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三种类型理念间的關联性特征,要妥善处理和选择其中的结合点,以适应科研管理中理念型态的发展变迁,努力做到以科研人员为本,建构健康、科学和持续发展的科研管理生态,从而更有效地推进并实现各级各类大学的健康、科学和持续发展。
目前,中国大学科研项目主要来源于中央部委、科学院和基金委等政府相關工作或管理机构,还有相当部分来源于各学校自身所提供的资助项目。为科学开展、有效推进项目研究并合理分配使用科研经费,科研管理部门首先必须结合本校实际,从宏观着眼和微观人手,制定行之有效的科研规划,完善管理规则系统。科研管理系统中的制度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参照国家所发布的课题指南,以及申请和审批程序,力求准确向科研人员提供信息,立项过程中要努力做到有章可循,尽量减少其他外在因素干扰,减少科研活动中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二是要为资源合理流动提供便利,包括人力资源、设备和资金:三是对科研人员间合作及可能发生矛盾冲突进行有效协调,制定奖励激励政策,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②由此可见,在科研管理系统内,机构设置及其隶属關系等无不体现制度特色。制度决定了
研活动中所涉及各类活动结构。客观来说,近年来大学科研管理存在着诸多弊端,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比如,“要管起来”思维定势根深蒂固难以改变,服务意识和条件保障意识较差,项目审批和下达不公,科研人员团队意识欠缺,管理部门协调不够等,已严重阻碍科研事业发展,迫切需要以集成型理念为根本思想基础,在科研管理制度建设上狠下工夫。
二、当代大学科研管理制度的建设现状与集成型理念的基础价值
由于国家不断加大对大学教学科研投入,中国各级各类大学的基础设施,包括科研条件,都有了重大改进和发展,但部分领域软件建设方面却相对滞后。在科研体制改革中,制度不健全和不科学的矛盾不断显现,新问题也不断产生。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来说,应从如何进一步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人手,在简化项目申请和审批程序,营造宽松活跃的科研环境,以及解决如何继续加大投入,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投入机制,特别是要在理顺教学与科研间相互關系,引导科研人员和教师明确工作目标,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和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强化制度创新,促进科研工作良性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来临,大学科研所拥有有限资源与申请项目繁杂间矛盾十分突出。管理部门很难抓住重心,因此也就存在诸多不协调。为此,必须着重解决以下问题:一是亟需完善科研项目评价制度。健全科研项目评价体系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關键。毕竟科研项目评价体系不同,科研绩效便会产生差异。从特定层面来说,科研项目评价体系和评价制度对科研绩效评定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科学、可操作性强的项目评价制度,也有利于简化申请和审批程序,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以及繁冗申请和审批过程所带给科研人员的压力和抱怨。其实,中国早就引入了定量定性评价方法,并设计出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推进科研项目评价的科学性。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推行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系统,主要指针涉及报告论著、学术创新、政策建议、效益水平、国际交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通过综合分析获取评价结果。但在工作实践中,这种制度和做法并不尽如人意。比如,注重形式、产出和数量,轻视内容、质量和转化;课题获取立项后,硬性规定完成期限,并与科研绩效也就是和经费及奖励挂钩,这不仅造成了科研成果原创性普遍不足,而且科研管理和学术研究中也容易滋生腐败现象;二是亟待保障科研项目管理效率。大学科研项目管理虽然参照了某些国 际惯例,采用同行评议和专家评审相结合方式,但科研人员还是为获取项目立项和经费而承受巨大压力,并由此产生了诸多科研管理运行中的非正常现象,比如,急功近利、追求功名利禄,大搞人情关系,寻门子、找关系、托熟人、投机取巧,致使项目审批和下达不公,出现学术腐败。更为严重的是出现各种权力“寻租”、“创租”和“抽租”等不公平竞争和特权垄断等倾向,不仅扼杀创新精神,造成科研资源浪费,甚至还产生连锁反应,形成恶性循环,使歪风邪气膨胀,正气难以弘扬,真正精英的积极性受到伤害,产生长期性恶果;三是对科研项目及经费进行有效管理,把有限资金用于最能发挥效益的项目。科研经费直接涉及科研人员和所在单位利益,比如,科研经费数额和级别已成为相关管理机构和管理者考评工作业绩、定岗定职和确定绩效津贴,以及确定研究机构参与各种项目竞争的重要指标。相关部门虽然反复强调禁止挤占、挪用课题经费,编制虚假预算等行为,明确主管部门、课题依托单位和课题负责人在经费管理方面职责,但科研经费不能合理使用现象仍屡屡发生。
与此同时,大学管理体制和制度诸多弊端直接导致人财物智等方面巨大浪费。比如,把承担科研项目和论文发表数量与职称评定、晋级提拔和获取声望直接挂钩,致使科研管理者和科研人员思维心态异化,严重背离科研管理和学术研究的本质精神,其直接代价就是造成研究者追求学术真善精神的失落及学术研究操守的丢失,导致科研成果创新性和创造性在极大程度上丧失,进而产生大量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等不良学术行为和现象。集成型理念融合了诸如行政型理念组织分工明确和理性程度较高,服务型理念以教学科研人员为本,以及学术型理念的学术型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等特征。因此,把集成性理念作为大学科研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就为有效解决科研工作所面临诸多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导。在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中主
动运用集成性理念,对更为科学合理的大学科研管理体系创新,提升科研管理质量水平,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价值与现实意义。
三、以集成型理念为根本思想指导,不断推进当代大学科研管理制度建设
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对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提出必须深化科技和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消除制约科技进步创新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以及稳定支持从事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科研机构,建立健全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大会从战略层面为全国科学技术工作提出了具体规划目标,也为高等院校科研管理制度建设确立了宏观发展方向,这就意味着大学现有科研体制、机制和政策必须面对挑战和迎接机遇,形成一套与新环境相适应的科研管理理念和方法。
从系统观点来看,大学科研管理系统是学校组织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相互作用和交互反馈的结果,其主要行为者是教学研究人员及参与教学科研系统运行的行政管理人员。也就是说,高等院校科研管理系统是由学校内部各部院系所室等机构中的科研及管理人员所组成。从科研系统角度来看,就是大学科研管理部门通过设置各种管理环节和开展各项管理活动,从而达成最优科研管理效率,并实现科研工作绩效目标。大学科研管理制度也是处理大学教学科研人员与国家、社会及大学内部等因素间各种关系的相关制度。集成型理念作为大学科研管理制度建设的思想基础,利于调节其中所存在诸种关系,发挥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对大学科研管理和学术发展所具有的规制价值与作用。运用集成型理念耦合当代大学科研管理中的制度架构,可使科研管理制度逐步走向科学完善,从而为大学科研发展和质量水平提升提供制度性的保障条件。
与此同时,作为大学行政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管理部门既要制定大学科研管理和发展规划,又要协助科研人员确定课题、论证报批、组织团队和筹措经费及其他相关服务,发挥对科研发展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因此更应以集成型理念为根本思想指导,促使制度架构形成有机整体,建立起卓有成效的运行机制,从而支撑大学科研保持健康运行和蓬勃发展,科学组织各种科研活动,实施各种有效管理措施,并将科层体制变为扁平体制,形成日益高效的大学科研管理系统,当然特别是要确立以教学科研人员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和全面协调的价值取向。另外,就是要处理好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学者自主和科研管理者监督间的交互关系,努力达成党委有决策权、校长有行政权、教授有治学权、学者有自主权、科研管理者有监督权的管理目标,促使科研管理制度内涵日益丰富、健全和完善。温家宝总理在中国科学院建院6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提出要创造良好环境,让科技工作者更加自由讨论、更加专心研究、更加自主探索,呼吁全社会都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实践、尊重创造,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全民科学素质。这为大学科研制度建设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因此大学科研管理部门更应遵循集成型理念,在制度建设中注重人文关怀,充分尊重、关心和团结学者,通过有效开展各种服务,最大限度激发科研人员的研究热情。并且还要努力提高管理开放性和透明度,做到制度约束与激励政策的统一,进而达到增强凝聚力和提升科研人员创造力的目标。大学提高了整体科学研究能力,其核心竞争力便会相应提升,就可实现科学、健康和持续发展的目标。
综上所述。大学科研活动是特殊复杂系统,集成性理念的提出和应用能使大学科研管理及其制度建设更加符合科学技术发展内在规律和科研人才发展的客观规律,利于深化大学管理及其制度改革,以及建立科学良性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大学良好学术环境,从而为高水平科研发展与高素质人才成长创造更为优良的社会环境和学术氛围。同时,这样还可以明确相关各方在大学科研管理和学术研究进程中的社会职责,最大限度减轻科研人员在实现科研目标、任务、经费和考核等方面所存在的巨大压力,从而形成内在激励和自觉驱动机制,最终顺利实现大学科研管理和学术研究事业的创新发展。
当然还应指出,科研管理及其制度因素对提升大学科研质量水平只是产生引导和影响等有限作用,而且理念
还必须通过实践不断创新,并在良性互动中逐渐完备,因此集成型理念也必须在实践创新中进一步发展。大学科研水平高低毕竟更多的是取决于科研人员素质和课题项目设计等内部因素,当然也包括资金投入和条件配备等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其实,上述方面也正是需要以集成型理念为根本思想指导,不断推进大学科研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①冯文宇,大学科研管理理念型态发展论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9)
②李宁,关于国家科研系统制度与文化的思考[j],民主与科学,2011,(2)
③马健,科研项目评价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10)
④⑧姚玉鹏,对我国科研资助体系存在问题及深化改革的思考[n],科学时报,2010-11-29,2010-12-06,
⑤曲铭峰等,中文总序,参见:罗伯特·w·布什威,高等院校科研管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⑥从70篇sci论文被撤销说起——谈严谨治学及科研评价制度改革,教育部新闻办公室,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对话教育热点:2010[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97-210
⑦宁进,论大学文化的作用[n],光明日报,2011-08-28
⑨郭雷,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三建议[n],人民日报,201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