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院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其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功近利。本文就高职院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思考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53-02
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现今成为社会广为关注的一个问题,网上就“高校图书馆是否该向公众全面开放”设置调查问卷,在参加调查的近两千人中有近四分之三的人选择应该开放。他们的观点是,高校的书籍资源应该让公众也广泛获益。而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观点,也逐渐为多数高职院校所接受。但高职院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并不是简单的事,应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加之高职院校图书馆对自身存在的阻力因素缺乏认识,使其对外开放没有长足的发展。本文就针对高职院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冷思考
高职院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同类型的图书馆有着不一样的社会职责。从根本上来讲,高职院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本身就违背了其最初制定的职责和工作范围,这是一个机制问题。同时,高职院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也有着不同的服务对象,所承担的任务也不一样。
(一)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比较研究
公共图书馆由国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的特点:为市民服务的图书馆,一般由政府税收来支持。与专业图书馆不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可以针对儿童到成人,即所有的普通居民。提供非专业的图书(包括通俗读物、期刊杂志和参考书籍)、公共信息、互联网的连接及图书馆教育。这类的图书馆也会收集与当地地方特色有关的书籍和资讯,并提供社区活动的场所。
学校图书馆是为高等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图书馆,是指大学图书馆和学院图书馆等,是高等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其主要任务是担负着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双重任务,是培养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冷思考
正如北京大学图书馆朱强馆长的观点,“应该让读者知道,高校图书馆并不是对所有公众都有价值,因为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是用来解决学术性问题的,一般性的阅读需求更适合去公共图书馆,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人力、资金的占用。”
高职院校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是学校师生、前来进修、培训的学生或企业员工,以及其他校企合作单位的读者。在书籍资源以及人力资源配备上,也仅能满足为这些读者服务。如果完全向社会开放,在空间、书籍以及人力资源上,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承载能力实在有限。
对此,有人会提到一些国家,特别是社会的公共服务已达到较高水平的英美高校图书馆的例子,来说明我国的高校图书馆也应该尽快、尽可能多的无条件对外开放。但我们要知道,国外高校图书馆的这种对外开放,多数是建立在公共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发达的基础之上的。更重要的是,国外大学图书馆对外开放,实际只是作为公共图书馆系统的补充而存在的。
所以,理性而言,我们既不能裹足不前,不积极发挥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对社会服务的作用;也不能不遵循客观规律,急功近利,不按照我国的国情逐步实施。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存在的几个问题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对外开放,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与之相应的各类有效保障。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阻碍了其对外开放。
(一)自身的管理制度和服务理念
1、我国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现在还只是在行使为学校提供教学科研文献资源的职能,相应的管理制度也是为此设立。如果图书馆对外开放,那么现行的管理制度必然会出现问题,使得对外开放难以实现。
2、高职院校图书馆缺少对公众服务的意识,没有认识到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不仅仅是为在校师生所享用,也应为全民所享用。
(二)馆藏资源
虽然高职院校图书馆具有人才、资源和设备设施等优势条件,培养的目标也以技能型人才为主,馆藏资源在层次上比普通高等院校更符合大众的阅读需求,但各个高校的学科和专业设置不同,图书的选购侧重就不同。如果是在学科和专业设置的范围之外,则该校图书
馆的馆藏资源就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从而对读者没有任何帮助。因为任何一个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藏书建设,都要根据本校的教学任务和科研工作来进行。同时,学科设置越来越细,专业之外的人很难进入某一学科的前沿,所以校外的读书爱好者,很难会借阅那些专业性非常强的图书资源,他们的需求也难以得到满足。
(三)人力资源与设施
高职院校图书馆对外开放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校外人员的入馆,势必会挤占有限的图书资源和座位资源,与学校师生的权益发生冲突。尤其是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人力资源和座位等设施比较有限的情况下,冲突尤为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优先满足校内师生的需要,毕竟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根本宗旨是为本校师生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学习,提供信息资料和学术资源支持。
再者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接待能力和服务能力有限,图书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由于人力资源的搭配、开放时间的延长或变更,势必会增加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从而影响对教师和学生服务的质量。
(四)经费
高职院校一般都存在办学经费不足,资金匮乏的现象。当前,我国许多高校不断扩招,而经费投入又长期不足,使得师生人均占有图书馆资源急剧下降,已经满足不了学校自身的教学科研文献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对外开放显得力不从心。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探索
高职院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是一种发展趋势,但怎么开放还在讨论,这应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地方。
(一)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意识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当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在做好为校内教学、科研服务的工作的同时,创新管理制度,提高服务意识,更新相关管理系统和软件,最大限度的为对外开放工作做好准备。
(二)对外服务方式的探索
高职院校图书馆里很多资源是以数据库形式呈现的。在数字时代,完全可以利用数字技术、物流服务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我们说的公众到图书馆来借书、看书,其实是传统意义上的开放,毕竟人力、物力等客观因素都存在,对外开放存在很大的困难。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应该先是数据库开放,通过数字化、网络的方式对外开放。
对于校外人员进入图书馆挤占本校师生资源的问题,可以通过设立单独的公共阅览室、提供特色借阅服务、弥补空间的不足。
(三)要建立政府、企业和高校共建图书馆的新模式
从目前各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来看,对外开放紧紧依靠高职院校图书馆自己,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即使图书馆有这个想法,往往也力不从心。但是在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下,就能更好地解决图书馆资源不足的问题,才能更好地为解决教学科研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是大势所趋,高职院校图书馆也在努力为这一公益性事业转变思想,付诸于行动。当然,对外开放需要时间,需要理解,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不能急功近利。同时,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完善自身制度建设,创新管理,更新服务理念,主动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合作,这样才能真正的、更好的做到对外开放。
参考文献:
[1]朱卫华.浅析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制约瓶颈和应对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7):110-112.
[2]李肖滨.针对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问题的探索[j].图书与档案,2008,10(下):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