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工科论文 >> 工科综合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通信学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   工业设计论文   环境工程论文   电力电气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材料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化学工程论文
 机械工程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   建筑期刊   工科综合论文   汽车制造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40例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对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方法 通过对本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80例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内科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使用半夏泻心汤加减,以20 d为一个疗程,对比两组总有效率。结果 对照组痊愈14例,占35%;有效11例,占27.5%;无效15例,占37.5%。总有效率为62.5%。观察组痊愈25例,占62.5%;有效10例,占25%;无效5例,占12.5%。总有效率为87.5%。两组的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半夏泻心汤加减对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有理想疗效,临床上建议进一步推广运用。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加减;慢性胃炎;脾胃湿热型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黏膜浅表性炎症,它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在胃镜检查中占全部慢性胃炎的50%~85%[1]。目前临床医学认为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幽门螺杆菌的存在,容易反复发作。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于中医的胃脘痛、胃痞等范畴,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嗳气吐酸、灼热感等。慢性胃炎中医分成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胃络瘀血5个类型,而其中脾胃湿热型是最为常见的,笔者为了探讨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最佳治疗方案,通过对80例该病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获得理想疗效,具体心得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在24岁~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6)岁。病程最短为1.5年,最长为17年,平均(6±4.7)年。两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在23岁~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5.6)岁。病程最短为1年,最长为15年,平均(5±5.1)年。观察组40例,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在25岁~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6.1)岁。病程最短为1.5年,最长为17年,平均(5.5±5.8)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情况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胶体次枸椽酸铋120 mg,4次/d,阿莫西林1.0 g,甲硝唑0.4 g,奥美拉唑20 mg,2次/d,口服,其中抗生素用药时间为14 d,4周为一疗程。
  观察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具体药物如下:半夏15 g,干姜6 g,黄芩15 g,黄连10 g,党参15 g,白豆蔻10 g,茯苓15 g,白术15 g,甘草3 g,木香10 g,藿香10 g,青皮15 g,厚朴10 g,槟榔10 g。1日1剂,水煎,每日3次,每次服250 ml,连服20 d为一疗程,服药期间清淡饮食,禁止饮酒、浓茶。
  1.3 疗效判定 根据2003年大连全国慢性胃炎讨论会上制定的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症状和体征消失,胃镜下显示黏膜充血水肿消失或基本消失,糜烂或出血点消失。有效: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胃镜检查黏膜颜色淡红色,轻度充血,糜烂斑点和出血点大部分消失。无效:症状、体征以及胃镜检查较治疗前无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极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对照组痊愈14例,占35%;有效11例,占27.5%;无效15例,占37.5%。总有效率为62.5%。观察组痊愈25例,占62.5%;有效10例,占25%;无效5例,占12.5%。总有效率为87.5%。两组的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如表1。
  3 讨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基本病变是上皮细胞变性,小凹上皮增生与固有膜内炎性细胞浸润,有时可见到表面上皮及小凹上皮的肠上皮化生,不伴固有腺体的减少[24]。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但是根据科学研究发现,它不是单一的致病因素,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外,胃黏膜防御能力逐渐下降也是该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半夏泻心汤方中的黄芩、黄连具有苦寒之性,能够清除中焦之热;湿邪属于阴邪,非温不化,方中使用半夏、干姜之品具有辛温燥湿之功,具有补中益气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党参具有修复受损胃黏膜、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藿香味辛,性微

,归脾、胃经,具有芳香醒脾,化湿的作用;木香具有调中导滞、行气止痛的作用,青皮具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之功,厚朴行气除腹胀,本病基本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行气止痛,槟榔味苦、辛,性温,归胃、大肠经,能行肠胃积气,消痞散结,使水湿从二便而走;甘草具有缓和诸药之效,又有保护胃黏膜,起到屏障之功。本证因具舌苔黄腻或黄滑之舌征,做去大枣之滋腻,以防恋湿延长疗程。
  笔者认为胃病重在养,预防的作用大于治疗,建议清淡饮食,每日保证进食足够的维生素、蛋白质和铁质,定期复查,随访治疗。
  参 考 文 献
  [1]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5:201202.
  [2] 危北海.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现状和展望.中华消化杂志,2000,20(5):295296.
  [2] 姜惟,顾武军,周春祥.半夏泻心汤对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大鼠一氧化氮的影响.中国医药学报,2003,18(11):666669.
  [4] 姜惟,顾武军,周春祥.半夏泻心汤对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大鼠sod、mda的影响.天津中医药,2003,20(5):2730.
  • 上一篇工学论文:
  • 下一篇工学论文:
  •  更新时间:
    没有相关工学论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