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我国传统建筑文化载体之一的寺院正所体现的“天人合一” “宁静祥和”的文化内涵,和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宝通禅寺为“市中寺”,它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自然和谐,并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关键词:宝通寺传统形制:园林布局;辩证
1 引言
建筑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物质文明,它传承了人类的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也是一种巨大的文化载体。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指出
3.2隔景
隔景也是园林学中的一个名词。是园林分隔景区的一种手法。使本身不具备风景的内容,通过墙、数、窗、廊等各种手法形成不同的区域。这种手法就是为了使原本平淡的场面更加曲折变化。使游人感受不一样的兴致和惊喜。
宝通寺也用了隔景的手法,但它却不是常见的人工制作的墙、窗、廊等,而是巧妙地借助山势,把其分成四个区:山门一弥勒殿、大雄宝殿一玉佛殿、祖师殿一罗汉堂、法界宫一洪山宝塔。山门开在一个平缓的斜坡上,站在山门往里看,圣僧桥挡住了所有人的视线,以至于后面的弥勒殿半隐半现在红墙绿柳之中,顺看这个缓坡,沿看高高低低、上上下下的台阶,才可以望见弥勒殿。初看让人以为宝通寺只有一个弥勒殿。拜完弥勒殿,殿后门却是一个陡坡,大雄宝殿就在这坡上,一阶一抬头,让人感到佛的庄严。参完大雄宝殿却见后面又一殿,原来著名的玉佛殿就隐藏在这层层楼宇中。玉佛殿并没有后门,宝通寺的轴线也似乎在此嘎然而止,然而它的左边有一个凉风习习的长廊,长廊尽头却又见步步石阶,顺山而升,站在这台阶上,祖师殿、罗汉堂、洪山宝塔由远及近一一呈列在山坡之上,苍松翠柏、山风阵阵、庄严肃穆中有透着天然的野趣。
4 结语
《墨子·经上第四十》说:“穷,或不容尺,有穷,莫不容尺,无穷”,宝通寺虽小,但它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理解、辩证的运用,却体现出了无限的涵义。既敢守成规,有敢破成规。它的设计和运用手法对我们进行现代设计亦有借鉴意义。在百花纷呈的今天,我们要尊重传统文化,也要尊重现实条件,更好地辨别现代设计理念的是与非,以创造出更美好的设计。
唯有争鸣,才有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