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合徐家庄330kv变电站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原有电缆沟排水系统的原理,指出了这种排水法存在的缺点,同时提出了对电缆沟排水系统的改进意见和具体对策。
关键词:电缆沟排水系统 技术改造
0 引言
防汛工作是变电站的日常工作,但是现有电缆沟排水一般采用自然排水法,在遇到雨势较大的情况下排水速度较慢,而且在最低点存在积水排不干净的现象。为了避免电缆沟内因积水浸泡电缆设备而引发设备责任事故,进一步提高电力设施供电可靠性及设备防御和抵抗洪涝灾害能力,对电缆沟排水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研制电缆沟排水器。
1 变电站电缆沟排积水概况
徐家庄330kv变电站(以下简称“徐变”)地处宁夏灵武市宁东镇,总占地面积为5.8万平方米。徐变的地势自南向北降低、自西向东降低,35kv设备区的电缆沟沿地势从高到低汇集至110kv设备区的电缆沟,而在110kv设备区每处电缆沟t型交汇处即电缆沟内最低点(放坡系数1:0.5而形成最低点)旁设置了一个汇水井和排水道,再通过排水主管道排至站外低洼处。(330kv设备区排水原理同上)。排水道是将积在巡视道路上的积水排入汇水井。汇水井的作用是将电缆沟中、排水道排入的积水汇集,并通过贯通的主管道将积水排出至站外低洼处。
2 电缆沟自然排水法的弊端
上述排水法中将电缆沟中的积水汇至汇水井中的主要原理是在电缆沟t型交汇处即每道电缆沟最低点处加装了一根排水管,但由于安装位置距离最低点0.05m,造成了低于排水管0.05m的积水无法排出,形成安全隐患。
a,b是排积水主管道;c为连通电缆沟与汇水井的排水管道;d为与排水道相连排水管;a为c管道距地面距离a=0.05m;b为排水主管距井底距离b=0.10m;c为汇水井井深c=2.0m;d为电缆沟最低点深度d=1.90m。
3 改进方案
针对积水不能完全排净的现象,提出以下4种解决办法:①将电缆沟密封:电缆沟的检查是变电站的例行工作之一,所以不允许将电缆沟进行密封。②采用单一水泵抽水:此项工程耗时耗力,而且不能做到有积水就排出,时效性、灵活性差。③将原有排水管装设位置降低:每个变电站建成投运,土建工程都已经结束,电缆沟已铺设完毕。而徐变占地面积5.8万平方米,电缆沟面积约2455.2平方米,将其翻修改造经济预算较高;即使将排水管贴近地面铺设,但电缆沟最低处横截面积2.28平方米、宽1.2m、且最低处平面长0.5m,当积水量大于等于最低点截面积1/5的时候,水流速度大,积水量小于最低点截面积1/5的时候,且电缆沟地面为泥土易吸水,水流速度较慢,所不能解决快速排水问题。④制作电缆沟排水器:需要研制电缆沟排水器达到既经济方便,又能快速排出积水。
4 研制电缆沟排水器
4.1 排水器装置 在电缆沟最低点下挖一个高度0.03m、半径为0.15m的圆坑,在坑内加装一个抽水泵e,泵上连接半径为0.1m的抽水管,并通至电缆沟旁的汇水井内。
4.2 工作原理 利用下挖的圆坑汇集在电缆沟内的积水,尤其能很好的汇集低于原排水管0.05m的未被排净的积水。再由加装的水泵e将积水通过抽水管f抽至汇水井内。这样改造后的排水器不受积水量、人为因素、天气条件的限制就能快速、可靠的将积水排出,并且更经济,其实效性、灵活性高。
5 系统改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
若发生洪涝、暴雨灾害时,积水全部汇集至汇水井,由汇水井排水主管a、b排出。由于积水量过大,而排水主管a、b横截面积不变,不能适应快速排水,这样汇水井的积水面将升高。当积水面高于f管,将导致积水倒流至电缆沟内,造成次生灾害,影响设备健康运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f管在汇水井的出口处加装逆止阀,只允许积水单向流入汇水井,无法形成回流。
6 结束语
电缆沟排水系统的改造即制作电缆沟排水器,投入安装后,有效的解决了电缆沟积水排不净的难题,至今没有发生电缆浸泡的事故。电缆沟排水系统改造的成功,提高了排水的速度和可靠性,改善了电缆沟内的设备环境,为变电站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升.电力、电缆沟及排水管道施工方案 http://info.tgnet.cn/detail/2
00809113272604583/.
[2]张晓军.企业变电所电缆沟排水装置的改进措施.《科技资讯》2007年6期.
[3]郑洪品.井下主排水系统及中央变电所设计若干问题探讨.《煤炭工程》2001年(12)期.
[4]孙调凤.塑料排水管道在变电所排水工程中的应用.《云南电力技术》2004年3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