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控稳结构层较厚、松散并富含地下水时,以超前小导管注浆为主,宜采用双液浆,以便控制浆液的凝固时间和扩散半径。
7、 其他
按照现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当岩石完整、岩石抗压强度大于30mpa,并确认不影响衬砌结构稳定和强度时,允许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m2内不大于0.1m2)但其隆起量不得大于5cm"。据此,可在周边眼放线时,在设计轮廓线向内按4~5cm放线(见下图)。如此处理,约可将允许超挖再降低50%。
三、 光面爆破效果实例总结
连云港后云台山隧道经过几个月的施工,已完成开挖支护约2200m,隧道ⅳ、ⅴ级围岩已全部完成,现将ⅳ、ⅴ级围岩和部分ⅲ级围岩的光面爆破情况作如下小结。
1、全断面开挖,一般进尺3~3.5m,掏槽采用8个斜孔,另加3个φ100钻孔,形成临孔面;周边眼间距50cm,最小抵抗限75cm,单位布孔率约为1.2~1.3孔/m2,一般采用10段毫秒雷管,隔段位使用。
2、隧道石质为变粒岩,大部分地段的节理、裂隙为密闭型,岩体内孔隙较少。虽然抗压强度一般均大于60mpa,但单位用药量不大,平均单位用药量约为0.7~0.8kg/m3。由于岩体密实度较大,爆破能量得到了充分发挥。
3、采用全站仪对初支表面进行检测,没有出现欠挖,最大超挖个别点达0.55m,各洞口、各种围岩级别的超挖数量详见下表。经过统计分析后发现:一是局部超挖比较大,按要求的位置开孔,按标准的2°外插角,超挖应为0.75m2,考虑各种误差,超挖应在1m2左右。但统计的超挖量已大出2倍多;二是围岩级别越高,超挖量反倒越大,ⅳ级围岩超挖量是ⅴ级围岩的115%,而ⅲ级围岩超挖量是ⅵ级围岩的136%。说明单凭岩石级别较高,不能肯定光面爆破效果就必然是好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施工组织管理对光爆效果也能产生很大影响。
4、在检测的开挖断面内,发现了很多断面的超挖是比较理想的。如zk6+685断面,超挖量为0.62m2(见以下照片),说明光面爆破的潜力还是很大的。
四、 结语
由于连云港后云台山隧道主要为浅粒岩和变粒岩,该岩为硬质岩,致密坚硬,抗压强度大,抗分化性能好,岩体完整性好,在使用风钻钻孔施工时,机械能耗较大,施工进度较慢。实践证明,当采用光面爆破施工时,能有效控制开挖断面,减少喷锚支护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对施工进度也能有所加快。
注释:
[1]引自:关宝树《隧道工程施工要点集》
[2]由于欠挖,在爆破后开挖轮廓线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要再次爆破
[3]爆破后残存的炮眼,常用于测算炮眼残存率
参考文献:
[1]周爱国.隧道工程现场施工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关宝树.《隧道工程施工要点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张军,柯小华,李建华.浅埋大跨软弱地层老山隧道动态设计施工技术.江苏宁淮高速公路老山隧道环保型建设技术暨大跨径隧道建设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