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赵建新(1976-),男,硕士,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1高职《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属于快速发展阶段,同时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这种情况给各类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1.1高职《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目标缺乏合理定位,针对性不强高职《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主要是培养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而对于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主要是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较为重要的基本课程之一,所以应结合当前形势和社会人才市场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计算机技术方面的综合需求,来决定《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的最终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合理化定位。然而实际上,大多数高职院校针对这方面还没有一个细致化工作,不论是教材的选用和任课教师的合理安排,还是对教学目标的确定,都没有达到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综合需求。如在教材的选用方面没有结合学生的特点,从而出现盲目性,另外具有针对性特点的教材还很缺乏。而在任课教师的安排方面,选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师有时会无意识地以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求为发展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非专业学生的专业目标。而在教学内容上,则是强调了理论知识灌输,忽视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1.2高职《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对象起点差异较大,导致教学效率降低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知识方面从入学开始就参差不齐,而高职院校的教师是按照学校规定的教学要求而制定教学进度的。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计算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采用大班教学,每班容纳上百人左右的十分常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效果。比如说,基础较好的学生会因教学内容过于简单而失去学习积极性,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则会感觉教学内容难度太大。由于学生起点差异太大,导致教师对教学进度和内容无法做到充分协调,进而无法达到因材施教的目地,最终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1.3高职《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资源比较缺乏,教学改革推进缓慢高职《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是以实践性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有过硬的硬件设施和教学器材,以及雄厚的师资力量来满足教学需求。然而,目前的高职教育还在不断扩招,现有的办学条件及硬件设施的投入很难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推进高职《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大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还有很多困难。
1.4高职《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学时分配不合理从本质上说,高职《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理论是教学基础,实践是教学手段,应用则是教学的最终目的。然而当前很多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课时很少,没有足够的实践教学时间,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上课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但当实际操作时却无从下手;还有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教师所交代的作业,但缺乏举一反三能力,一旦换个题目就无从下手了,最终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受到限制。
2高职《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创新改革措施通过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进行分析,得出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实施实践教学是《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改的关键因素。
2.1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从当前的就业要求来看,很多企业对毕业生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要求是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办公软件、能够掌握对基本信息的检索与运用、能够使用相关专业软件来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所以,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定位,通过开展相关调查活动,进一步了解社会对高职院校计算机技术基础与应用专业学生能力素质和计算机操作方面的基本要求,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教学目标。
2.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科学设置教学内容
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教学条件,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对教学课程进行优化,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是为了让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熟练使用办公软件,以及进行网络应用等。所以,这门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应围绕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和办
软件的使用、网络的应用等方面展开。在设计具体课程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合理分配课程的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时间,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出发,科学设置教学内容。
2.3教学方法要灵活
教学方法是否灵活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若直接进行灌输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非常重要。
(1)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在授课前,首先要使学生了解本课程学习的主要任务,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有限的知识积极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后,应适时对学生进行激励。
(2)项目教学法。这主要是将《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中的某个独立项目让学生单独处理。一般情况下,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探讨下,在确定项目的目标任务之后,由学生全权负责,完成之后交给教师审核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3)层次教学法。层次教学法是根据高职学生入学基础、品质性格等非智力方面的因素,设立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如教师可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包括基础、中等和高等方面的目标,然后将目标公布出来,学生可根据目标自由选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高职院校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如讲练法、问题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在此基础上,还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和能力,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使实践教学得到发展和提高。具体选择哪种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3结语
高职院校应把《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结合起来,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使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得到改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全面提高高职学生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能力, 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刘君玲,刘建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9 (2):4345.
[2]崔翔.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困境与对策[j].学园,2013 (28):6970.
[3]钱翠.浅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知与行[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