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丝绸之路的开通与汉唐时期的宏观历史环境紧密相连,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汉唐的经济发展、文化交融、政治文明等与丝绸之路密切联系,为互相繁荣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汉唐的丝绸之路是丝绸之路自开通到发展的鼎盛时期,对中国的多元化经济结构、多民族文化结构及特色民风民俗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以汉唐历史作为背景,从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分析丝绸之路的宏观发展情况。
关键词:汉唐;宏观历史;丝绸之路;解析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015-03
据大量中外考古文献资料显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中原地区与西方以及中亚就已经有贸易商的往来。我国科考家曾在西周遗址发现大量的胡人形象、和田玉器物,并在新疆和中亚地区发现了大量的金属器物和丝织品,这为我国与中原和西方的早期商业往来提供了佐证。丝绸之路连接亚、欧、非三个大洲,实现了东西方社会的交流,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融。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中西方的路上交通得到迅速的发展,到了唐代,丝绸之路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丝绸之路将古希腊罗马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跨越时空界限连接在一起,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融合及发展,被誉为“人类文明的运河”。
一、丝绸之路巩固汉唐政治文明
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发展与汉唐政府的政治文明紧密相连。丝绸之路周围各国的政治局势十分动荡,每有商业活动或军事行为,各国必会加强运输和管理力度。想要快速有效地汇聚全国的财力和物力,统治者必须增强政治才略和个人威信,并加强政府中央集权制度。因此,许多与丝绸之路有关的历史资料均为政府保存的官方史料,反映国家政权的政治内涵,得到当时王朝的认可,是折射国家建设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1]。
(一)西汉王朝完成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丝绸之路是在一次找寻军事同盟的外交行动中开拓的。汉朝武帝时期,西汉王朝经“文景之治”奠定了丰厚的财力基础,国力逐渐强盛,朝廷不再受限于取悦匈奴的和亲政策,欲以武力攻打匈奴。受西北边境上匈奴的长期扰袭,汉王朝受压已久,欲凭借其军事实力,拓展西北。为了打击匈奴,汉武帝刘彻计划联合西域诸国,于公元前130年,派遣张骞率领使团前往西域,寻找被冒顿单于逐出故土的匈奴宿敌大月氏。尽管这个外交理想最终因大月氏的政治顾虑而化为泡影,但张骞的西行之路见识到了西域的丰富物产,他推断从蜀地有路可通往大夏。张骞以其敏锐的洞察力记录了所经各国的风土人情和政治制度,使汉武帝意识到想要提高经济利益和军事实力,实现帝国拓展的战略,必须联合西域诸国。然而,匈奴垄断了前往西域的贸易通道,并在北部及西北部形成一个扇形的包围圈将西汉王朝禁锢其中,阻碍了西汉王朝向外发展,这与汉武帝的扩疆计划相冲突。因此,由张骞首次打通的丝绸之路,凿通了从中国通往西方的陆路通道,被称为“凿空之旅”,对西汉王朝及中国古代的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实现扩张疆域的目的,汉武帝开始了一系列的军事与外交行动,以巩固西汉王朝政治基础。首先,汉武帝试图避开匈奴,从西南地区开辟一条与乌浒河流域相通的路线,但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和边疆蛮族的抵挡而未能实现。汉王朝转向打通由匈奴占据的通往塔里木盆地一带的通道,为重击匈奴,汉武帝派遣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败匈奴,于公元前121年和前111年先后在河西走廊地区建立敦煌、酒泉、武威和张掖四郡,巩固了丝绸之路的咽喉地带。公元前121年,西汉王朝在祁连山地区设立了五个属国,自此,至西域的陆路交通已可全面通行。此后,西汉王朝开始了与匈奴长达数十年的激战,于公元前60年,匈奴势力基本从西域撤退,西域各国纷纷归附于汉王朝[2]。接着,西汉王朝设立西域都护府,作为汉朝在西域的最高行政机构,总管西域事务,直至西汉末年,时局动乱,丝绸之路多次被阻断。直到公元73年,东汉派遣班超出使西域,他帮助西域各国抵御匈奴,摆脱了匈奴的控制,东汉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才重新开通了隔绝58年的西域丝绸之路,加强了西域与中国的联系。
(二)大唐王朝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繁荣
随着大唐王朝的繁荣发展,丝绸之路再度引起了统治者的高度关注。唐代初期采取消极的对外政策,禁止百姓出关经商,遏制中西
通发展。《新唐书》和《旧唐书》均记载了唐王朝在西域地区的军事及外交行动。为了重新打通丝绸之路,唐朝政府击破了突厥的防线,突厥正式归附于唐王朝,唐朝的领土逐渐扩张至咸海周围。唐朝军队平乱高昌后设立了安西四镇,作为唐朝政府控制西域的政权机构。同时新修唐玉门关,进行移民屯垦,并设置了国家监牧区,不仅发展了地方经济,还能供应沿途商旅需要。唐朝的外交活动和政治势力拓展到中亚地区,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活动也比汉代繁荣[3]。
从汉唐的宏观历史发展可见,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蕴藏着军事利益和政治势力,为了自己的野心和利益,各代统治者都在这个地区大肆活动。作为大唐王朝通往中亚的重要商道,丝绸之路沿着戈壁沙漠的边沿,穿过唐朝的西北部,直通撒马尔罕、叙利亚和波斯。丝绸之路的中断时期,一度造成商旅往来不通,物资囤积严重,信息往来受阻,给唐朝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丝绸之路促进汉唐经济发展
丝绸之路的商贸意义不言而喻,在这条长达七千公里的路上,丝绸贸易称为强盛文明的象征。中国的瓷器和丝绸经丝绸之路销往西方国家,而阿富汗的青金也从这条道路流入亚欧各国,促进了亚欧商贸交流的发展。汉唐时期,阿拉伯地区在丝绸之路上利用单峰骆驼进行商旅运输,双峰骆驼则运用于商贸旅行,而亚欧大陆腹地有丰富的草原资源和肥沃的土地,商旅运输和游牧民族的牲畜可以安定在此,往来交流的频繁,促进了汉唐经济的快速发展。当汉朝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肥沃的土地而获得较大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后,统治者的心理越来越强大,他们在西域地区的用心经营使丝绸之路通畅无碍,受到了沿路各国的支持和认同。很多商人带着实物,跟随着驼队踏上了漫漫的丝路之旅,还有的人在本地接待外来的商人,西域的特色产品和伶人艺妓也随之传入中国。丝绸之路促进了沿途各国经济商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