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让学生写有材料——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基础。要使学生言之有物,逐步把作文写得具体,就必须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从材料入手是学生获取作文内容的重要条件。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开辟多种途径,循序渐进地进行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一是结合插图,指导学生从看懂单幅图到看多幅图、连环画。课文中精美的插图,具有形象、具体、生动的特征,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好材料。在教学中,我先指导学生观察单幅图,再观察多幅画,然后观察顺序颠倒的多幅图和内容较为复杂的单幅图。教学中,我常采用“五问法”进行。“五问”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他或他们在干什么事?为什么要干这件事?在指导学生观察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将画外意思合理地想象出来。
二是观察简单景物,让学生掌握观察程序。在观察景物时,我着重引导学生注意:先观察什么?是由上到下观察呢还是从远到近进行观察呢?这样就避免了观察的盲目性。
三是观察人物,让学生注意从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去初步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质。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大量写人物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认真指导学生理解体会对人物外貌、神态、动作和语言的记叙和描写,以及它们在课文中所起的作用,使学生能灵活运用于自己的作文之中。
四是积极创设情境。教师引导学生从观察一件简单的事情经过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感官功能,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积极性,通过表演、观察、口述三结合的方法,达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展学生想象能力的目的。例如,《吹泡泡》这节情境作文课,教师当场表演了“吹泡泡”这一过程,要求学生把“吹泡泡”这一过程先说出来,接着再让全班学生表演“吹泡泡”这一过程,由于学生对“吹泡泡”有亲身感受,结果,学生在说“吹泡泡”这一过程中用上了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如“拿、放、沾、吹、飞”等。学生连贯说出这一过程后,又让学生说说泡泡是什么样子?(形状、颜色)像个什么?(气球、葫芦、葡萄)它是怎样飞的?(飘来飘去、自由自在、慢悠悠)最后让学生展开想象,泡泡要飞到哪里去?去干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展示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
二、让学生写有前提——加强说话训练
说话与写话是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中的重要内容。说是写的前提和基础,从说到写,才符合儿童语言的发展规律。我根据新课标规定,按从说到写的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其主要途径是:
一是从身边发生的事说起。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对近在眼前,经常目睹耳闻的事物和现象才会觉得有话可说。因此,我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并启发他们用自己的话连贯地表达出来。如升旗仪式,每周星期一进行。让学生观察升旗前,全校师生怎么肃立在操场上,升旗时,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同学们怎样举起了小手,向国旗敬礼,然后让他们把这一切看到的说出来。
二是看图练习说话。《语文》课本中精美的插图形象、生动,对低年级学生具有特别的吸引力。看图说话时,我着重指导学生对事物的动态、静态,对人物的外貌、情态、动作和语言进行有声有色的描绘,通过对画面的细致观察,认真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然后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语言表达出来。如课文《美丽的公鸡》,共配有6幅图,画面上通过公鸡不同的神态,表现出公鸡由骄傲到惭愧的心理变化,我就启发学生找出每幅图上公鸡的不同心理活动和形态特征,让学生练习说话。
三是利用游戏训练说话。让游戏、说话与写作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玩玩说说”的训练中培养说话兴趣,提高说话能力。如组织学生玩“打乒乓球”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训练说话。有一位同学在扔乒乓球之后说道:“老师让大家排好队,一个一个轮流扔,轮到我了,我的心‘咚咚’地跳个不停,我开始拿好乒乓球瞄准脸盆口,轻轻一扔,球进啦!我正露出得意的神色,忽然又听到响了一声,乒乓球又跳出来了,我一看呆了,哎,真可惜!
四是通过讲故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生动有趣的故事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学生不仅爱听、爱看,还特别爱讲。我经常利用多种形式如故事会、讲故事比赛等,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 三、让学生写有样子——提高读写水平
多读多练是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我把课文中优美的字、词和多种句式,都让学生牢牢掌握;文章中精彩的片段除熟读成诵外,还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自己的写作过程。例如,学完了课文《小虾》后,我让学生仿写鸡吃饱了的片断。一位同学写道:吃饱了的小鸡,有的走到鸡窝边休息,有的在院子里散步,一只美丽的大公鸡站在我的背后,望着我高兴地唱,好像在说:“谢谢你,小主人。”由此可见,只要我们坚持读写结合,采取由仿写到作文,就一定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县陈毅希望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