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校园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为国家输送人才的摇篮。大学生,上大学主要的目的是学习,只有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够完善自己。但就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说,形势不容乐观,甚至呈现消极趋势。学生不明确学习的真正目的,没有学习动力,不能够充分利用学习时间,导致知识储备不足,高校教育成果不明显。应该发挥自我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共同努力,共同学习
关键词:大学生;辅导员;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302-02
学生学习氛围不浓,课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不佳,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线人员,有责任有义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辅导员的职能作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从而帮助他们成人、成功、成才。
一、树立良好学风,寻找问题来源
1.学生缺乏最基本的礼节
学生上课有时睡觉、玩手机,不能有效将注意力集中听课,做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教师每节课的辛苦讲解其实都是一种劳动成果,试问一个不懂得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人的人拿什么谈学习?如果学生不能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就应该首先追溯到做人的最基本问题,及学生的文明礼貌问题,应该让每一名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和认可。因此,要认真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今高校辅导员首要任务,更是一种责任。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应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确的社会主义道德理想信念;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帮助学生改变学习观念,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这是促进学习的第一步。
2.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动力不足
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学生不爱学习、不愿意学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学生在进入大学前都是家长根据当今社会就业形势或个人的看法来选择专业的,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这种定式的选择或是家长划定的发展空间铺好的道路,使学生误认为无需自己的努力只要是能顺利拿到毕业证,工作就有着落,所以他们没有远大的目标,不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或是兴趣爱好,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社会俗称的“吭老族”;其次,有的课堂老师只是被动、乏味、单一的说教,不能有效吸引学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热情。
3.学生不能有效合理的安排和利用学习时间
经过三年高中苦读,每个学生都对自己的大学充满憧憬,刚进入大学校园,对这里一切充满好奇,以为自己上了大学该放松享受生活了,不能将大学里丰富的资源和自己的业余时间紧密联系,合理制定学习计划,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自立能力较差、自控能力也不高。学生不能根据所学课程来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在繁重的专业课面前给心理照成极大的压力,最终学习效率不高、质量不好。
4.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自然不高
大学是学生们学习新知识的时期,专任课老师应结合自己所教课程、专业设置,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高中阶段学生为了升学已养成了应试教育、不良的学习方法只会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学习效率不高导致恶性循环。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放松大脑同时增长见识,是身心在愉快中成长,也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发挥自我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做好桥梁纽带作用,协调科任老师和学生关系
从进校那天起,面对有理想、有个性、有朝气的当代大学生,辅导员老师不仅要尽快让每个学生适应大学校园生活,还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人情况、家庭背景、特点等,以便于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要经常性走进课堂、寝室,充分利用办公室、寝室、课堂等场所,真正走进学生日常生活中,,与学生进行良好有效沟通交流,逐渐了解学生想法,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将学生反馈的想法、思想动态与任课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以便任课老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制定合理、科学的授课方法,针对班级存在的问题达成共识,从而起到桥梁纽带作用。
2.辅助学生制定好学习计划
每个人都有惰性,学生也不例外,学生有的时候不能很好地充分利用好学习时间,那么辅导员就要充分发挥辅助的作用,在刚入校的时候,不仅要做好入学教育,还要
据专业设置结合当今社会发展形势,今后能做些什么?充分利用各种班、团会,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置,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积极发挥主人翁精神,真正做到以自我为中心主动学习,才能真正起到好的学习效果。
3.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高校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借助各种宣传资料宣扬学习的重要性。定期开展各类型班、团会,邀请优秀学生从学生角度来传授自己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邀请优秀毕业生、成功人士来学校讲解自己人生发展道路、职场变化等,用学生的案例来教育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充分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网络作为新兴媒介,已成为新一代大学生越来越推崇的一种沟通和排遣方式。大学生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群体,远离家庭约束,繁重的专业课知识使他们内心承受着巨大压力,由于网络具有宽松、自由、无约束,以其丰富性、虚拟性、互动性,深受大学生喜爱。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有着鲜明的个性,进入大学后渴望交友,希望别人理解自己,但同时又不愿主动与同学交往,闭锁真情,在这样的矛盾心理状态下,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实践的舞台,他们可以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寻找着自己、倾诉自己。大学校园里很多的学生由于迷恋网络而导致辍学、降级、血案发生,这些案例无时不刻影响着我们、提醒着我们、教育着我们,如何使大学生远离于网络游戏、网聊、网恋,抵制网络不良影响的能力,不应是阻止学生上网,而是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意识到网络给我们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网学习、查资料来提升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 三、师生共同努力,共同学习
1.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学习
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管理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平时与学生接触时间多,也最了解学生的心理,学生更愿意和辅导员老师接触,所以在学习、生活中辅导员老师尽可能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每一名学生。辅导员应该深入学生中,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思想动态、在校表现,以便于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想同学之所想,解同学之所急。充分利用每次和学生接触的机会,与学生共同学习、探讨,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感染周边每一名学生,激励学生学习,真正做到良师益友。
2.鼓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英语演讲比赛、口语大赛、外文歌曲大赛、外语角口语角、主持人大赛、创业大赛、小品大赛、校园歌手大赛、辩论赛、专业知识大赛等第二课堂活动,积极为第一课堂服务,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精神、团队意识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生们做好就业、择业前的准备工作,为今后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提高学生竞争意识
学习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因人而异,有很多的学习方式、方法,如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性、外向型、竞争型的人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高校应该培养学生激烈的竞争意识。由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抗压能力较弱,就应更早的树立竞争意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培养雄厚的竞争实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组织的重大活动,参加学校各种社团活动,有针对性的给学生提供一些参加模拟招聘大会的机会,这不仅给学生提早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而且活跃校园文化,锻炼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面对真实的现场招聘会多一份自信,发挥出真正的实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这对大学生在学校或今后步入工作岗位都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4.有效合理的定期考核
中国的大学属于严进宽出的政策,每个高校学生素质不同,表现出来的状况也不同,如何能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不浪费时间光阴,给大学教学敲响了警钟。当今的大学校园学生的学习状态不是很好,可以总结为“平时松散不抓紧,考前一周点灯熬油”,很多学生平时不努力学习,这是对当前高校考试制度漏洞的一种投机取巧。由于平时对学生的考核很少或者是
没有,所以学生也不紧张更不了解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而期末的临阵磨枪恰恰可以顺利地通过,或是考高分,对于学生而言,何乐而不为呢?学校只有将专业设置合理化,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才能更吸引学生前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只有定期的检验,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不仅让学生了解自己知识掌握的情况,更让任课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有足够的认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也有利于老师在教学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真正做到教与学。
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是一项很有深度、有困难也充满挑战性工作,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抓好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营造良好的学风建设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当今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人们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社会上一些错误的说法不仅在流传更在误导一些人的想法。有的人说“文凭不重要,能力才重要”,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更有甚者说“学习没有用”,那请问没有高水平的学历如何拿能力来证明自己,让别人信任你?只有通过你自己勤奋努力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水平,才能展现出一定的修养,这才是能力。一个没有知识的人谈何能力?作为教育战线最前沿的我们,必须坚定自己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信任,发挥一名高校辅导员应有的作用,有权利也有义务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上的问题,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质量有保证地学习。同时,坚持“专业为主,实践为先”的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在注重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面向国际化的外向交流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清时.科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丁家富.新课程呼唤真实的课堂[j].教育科学论坛,2009,(1).
[3]杨炳华.让学习者提出问题[j].教学月刊,2002,(7).
(责任编辑:宋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