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工科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通信学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   工业设计论文   环境工程论文   电力电气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材料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化学工程论文
 机械工程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   建筑期刊   工科综合论文   汽车制造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现状及管理策略研究
摘 要:通过对非正式组织的概念、形成原因、主要类型、特征以及作用的探讨,准确把握与分析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策略,并且对其深入研究,从而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服务于广大高校学生。
  关键词: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333-02
  美国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梅奥通过其著名的“霍桑试验”提出了组织管理的人际关系理论。人际关系理论认为,在组织中不仅存在着严格规则和等级制度的正式组织,还存在着另一类组织形式,即非正式组织。这些非正式组织亦称为非正式群体或非正式团体。梅奥发现了存在于一切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必然性。非正式组织存在于一切组织中,并且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如果有效地发挥非正式组织的潜力与正式组织相结合,那么一定能发挥整个组织的最大效能,使其效用最大化。非正式组织是相对于正式组织而言的,也可称为非正式团体或非正式群体,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感情、兴趣和爱好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为满足自身心理需求且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组织。
  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正确认识、引导、管理和发挥存在于正式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作用,使其为正式组织服务。
  一、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形成的原因及其类型
  (一)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形成的原因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认同是群体内聚力的一种最根本的机制,“一个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情结,其本质就是这种认同,它是以情感上的某些重要的共同品质为基础的”。认同表示一种特殊的情结,有利于增强群体内聚力。社会心理学认为,群体内聚力的实质是群体对成员,成员对成员的吸引力,它对于群体的存在、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非正式组织形成的原因就在于,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在利益、价值观、兴趣、爱好、观点、习惯、态度、个性特征、社会背景等一方面或几方面存在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正是形成相互认同的基础。有了一致性就会形成认同,有了相互的认同就会产生内聚力,有了内聚力就会形成群体,而这种群体在未得到正式化之前就是非正式群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非正式组织。
  (二)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类型
  根据不同性质分,非正式组织分为很多类型,然而对于大学生非正式组织,依据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成因和表现形式我们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兴趣爱好型
  在大学校园中,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齐一堂,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各不相同,然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兴趣爱好方面,来自不同地域的大学生却有相同之处,通过共同的兴趣爱好,大学生可以组成一个以共同爱好为基础的组织。
  2.情感型
  大学校园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省市,初次来到大学校园会感到陌生与彷徨,这类非正式群体将来自同一地域的大学生聚集在一起,寄于其精神上的寄托与慰藉,找到了家的感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信仰型
  这类非正式组织是以大学生的共同志向、信仰、价值追求以及人生目标建立起来的,以促进自身不断进步,提高自身理论修养和能力。
  4.网缘型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缘型非正式组织在大学生中逐渐建立起来,并且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个非正式组织中的大学生经常活动在同一网络区域(网络论坛、bbs),qq群、微信群或网络游戏群里,彼此之间存在着心灵互动,有共同的关注点聚集在一起,但却从未见面。但这种网络虚拟群体可以转化为网络实体。
  二、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特征及其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一)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特征
  1.结构松散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是在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中产生的,他们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性格等因素,在相互认知与了解过程中建立起来的非正式组织,然而这种非正式组织不同于正式组织具有自身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整体结构比较松散,它是依靠成员之间的情感进行交流的一种活动组织,表现为流动性较强,较为松散。笔者对哈尔滨师范大学的非正式组织进行了系统调查,在调查中,当问及“你所在的非正式群体里成员加人退出变更频率”时,回答结果经常有人退出占42.8%,偶尔有人退出占19.3%,没有人退出占16.4%,不太清楚占21.6

%。可以看出非正式群体具有不稳定性,成员流动性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群体性质的变化发展和群体组成人员的不稳定两个方面。
  2.内部凝聚力强
  我们往往认为流动性较强、没有具体规章制度非正式组织可能导致内部凝聚力的缺失,然而这种松散型的组织恰恰打破了正式组织中的等级结构,进而形成了主体与客体的地位平等、双向交流的互动模式,在这样的非正式组织中,由于彼此之间地位平等,言论自由,成员能够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增强这种非正式群体的凝聚力。与此同时,由于这种非正式组织打破了传统组织的等级结构,使其呈现了网状化结构,减少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阻碍,增强了信息传递的时效性,从而强化了组织的凝聚力。
  3.对内的一致性以及对外的排斥性
  由于非正式组织是凭借大学生之间共同的兴趣爱好、价值取向与认同建立起来的,情感是维系其存在的重要枢纽,然而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的互动往来,很容易造成一种抱团现象,成员之间往往有相同的信念和观点,面对来自外部的刺激时,往往会群起而攻之,内部的一致性与对外的排除性表现的尤为突出。
  目前,在高校中,非正式组织所占比重并不是很大,然而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却越来越深远,因而要对高校中的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加以正确的认识、引导以及管理,使其为社会发展要求服务。
  (二)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1.积极作用
  一是满足成员的精神需要。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论,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感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五种需要好比金字塔一样,最底层的也是最基本的需要,即生理需要,层级递增,处于顶端的就是自我实现需要。人们在一个层次的需要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在同一时期内,人们的多种需要可能需要同时满足,因为人们的行为是受多种需要同时支配的,每种需要同时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大学阶段,正式组织一般侧重于学习,然而人的行为受多种需要所支配,正式组织往往满足不了大学生的这些需求。 二是,非正式组织在人际交往中起到了中介作用。非正式组织可以将不同层次的人们联系起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社会、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可以通过非正式组织联系在一起,通过一定的社会活动,可以拓宽非正式群体成员的视野,增长其见识与才干,使其信息渠道更加畅通,个性更加鲜明,性格更加完善。正式组织可以通过非正式组织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学习生活状况,也可以将信息通过非正式组织进行传递。在非正式组织中,其成员自主自愿的参加组织活动,在频繁的交流与交往中,彼此尊重,诚信友爱,团结互助,在与其他成员的交往中认识和领悟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原则,增强了自身的交际能力。弥补了社会实践中的不足。
  2.消极作用
  大学中的非正式群体容易对正式群体产生抵触情绪,从而降低正式组织的工作效率,使其难于实现目标。一是,当非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目标一致时,可以有效地发挥正式组织的作用,当非正式组织的目标与正式组织的目标不一致,或者违背正式组织的初衷时,那么就会阻碍正式组织的发挥有效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就会产生摩擦与矛盾,然而两个群体局部性的摩擦与矛盾,会产生巨大的内耗,严重降低了双方的工作效率与工作热情,如集体活动不参加,对集体目标设置障碍,公开或者暗地里反对集体活动等等,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就会严重影响正式组织的工作效率,影响了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更有甚者会造成破坏性的行为。
  二是,非正式群体容易成为传播小道消息的信息源。由于非正式组织中的成员频繁接触,呈网状结构,便于信息的迅速传播,然而与此同时,非正式组织也会成为小道消息传播的信息源,阻碍了正常渠道的传播,并且还会受到其成员感情好恶的影响,因而传播的信息很容易失真,甚至成为流言蜚语。
  三、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教育管理对策
  (一)正式非正式组织存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非正式组织存在于一切组织之中,具有客观性与必然性,若想其为正式组织服务,那么就要经常予以关注,及时把握其发展动态,进行信息反馈,必要时给予帮助与支持。同时,我们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及时把握非正式组织的动态,并且及时反馈。
  (二)充分发挥非正式组织中核心人物的领导能力

  大学的非正式组织中的核心人物,一般都是能力较强,有亲和力的成员担当,他们的行为动向直接决定着组织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直接决定着其他人的行为规范,因此非正式组织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些大学成员既在正式组织中任职(例如:学生会),又是非正式组织中的核心领导,那么就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使其正确引导非正式组织的发展方向,实现组织目标。
  (三)强化大学非正式组织功能,提高非正式组织的影响力
  近几年来,非正式组织在大学校园中大量涌现,不仅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方面,积极的一面表现为非正式组织的目标与正式组织的目标相一致,消级的一面表现为大学中非正式组织对于正式组织有抵触情绪,或是其目标与正式组织目标相违背或者不一致。那么就应该尽量减少非正式组织的出现,将非正式组织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削弱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与此同时,正式组织要在平时的活动中尽量多角度满足其成员的需求,使他们能够在组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总而言之,大学非正式组织应该得到充分的认可与重视,削弱其消极作用,强化其积极作用,对非正式组织要正确的认识、引导、教育和管理,将一切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使其发挥正能量。充分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更大限度的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刺激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成才动机,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使他们能够在健康和谐,活力四射的大学校园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牟德刚,潘从义.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综合),2006,(11).
  [2]杨发玉.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和引导[j].青海大学学报,2002,(12).
  (责任编辑:田 苗)
  • 上一篇工学论文:
  • 下一篇工学论文:
  •  更新时间:
    体育游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中学历史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条件
    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
    语文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积极创建高效课堂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训练策略
    大学系部门户网站系统设计与实现
    浅议“90后”大学生管理策略
    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多媒体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
    试析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大学专业基础课立体课程建设探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