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王安忆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创作的“三恋”(《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从生命本体的价值需求去观照“性爱”,从人性本身来叙写“他”与“她”之间的性爱纠葛,从人性角度凸显性爱本质,因而突破性爱的工具化叙写方式。
关键词:王安忆 《荒山之恋》 《小城之恋》 《锦绣谷之恋》 性爱叙事
诚如王安忆所说,“性却完全是人所‘私有的’,而不是社会的”①,文学叙事中的“性爱”书写本就应由生命本体出发。性爱本身无关政治、无关历史、无关社会,也就不必为了社会公众的追求而将其工具化。王安忆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创作的“三恋”(《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正是从生命本体的价值需求去反观“性爱”,肯定“性”,忽略社会制约,虚化人物背景,突出人物自身独立性,从人性本身叙写“他”与“她”的性爱纠葛。
《荒山之恋》以线性交叉的叙写方式将“他”和“她”两条线在文化宫合并。阴森的老家大宅、饥荒岁月的“饥饿”使他深觉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人。不幸的心理和懦弱的性格阻抑了他对自我的本性发掘,将自己反锁在没有勇气突破的狭隘空间里,以致表达自我的能力不断弱化。而她则与男孩儿耍乐,有时髦的个性装扮,自以为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她生性自由而关注自我,忽视世俗赋予女性的道德规范和性别局限。截然相反的他们在各自婚姻里都经营着一场性政治——凯特·米利特在《性政治》中认为,“两性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支配与从属的关系,是一种政治关系”②。他们的相遇、相知是被唤醒了,成熟了的男人和女人之间纯自然的相互吸引,是源自征服之外最本质的心理和生理欲望,是生命自有的本性。“他明知她是逢场作戏却不由自主地被牵引动了心;她确是逢场作戏,不料却有点弄假成真。”他梦见与她睡在一起,感觉却还是十分自然,甚至还想继续梦。“梦中凝缩作用的进行方向一方面决定于梦念的那些理性的前意识关系,另一方面则决定于潜意识中那些视觉记忆的吸引力。”③作为人,他们生活在社会中,违背了他人无声舆论的离间目的,在想象中培养爱情。起初以拥抱来满足相互的需要,随着渴望的热烈,单纯的会面已远不能满足生理的需求。作者以全知视角叙写他们性结合中蕴含的“冒险的快乐,悲剧的高尚的快乐,叛逆的伟大的快乐”。如果说只是“性政治”的婚姻里他们互相征服、自以为幸福,那是人类作为动物从性中所获得满足。类似于巴尔扎克将人作为纯粹的社会动物,为了生存的需要来确认人的价值,那么“他”和“她”之间就是“这样的时间,这样的地方,遇到了这样一个人”。爱从来就不是能阐释的主观心绪,是自然的结合,而非理智的战斗和征服。“我们的理智可能犯错误,但我们的血液所感、所信和所言永远是正确的,理智只不过是一具枷锁。”④当然这话适用于源自生命本体价值中的“性”判断,置之社会伦理中便要遭受诘问了。丈夫的毒打、妻子的宽容、社会的舆论将他们隔离,而身体的被隔离却激发了他们潜在的叛逆意识。“人所以能够彼此以精神相爱,必得是他们一起领受了同样的痛苦。”⑤他和她被认定是错误和肮脏的载体时,亦有着另一番领悟——这世上只有她与他平等。倘若说他们的肉体因欢愉而结合,那么他与她的灵魂因共同的痛苦而相遇。官能之爱上升到灵魂之爱,而灵魂之爱又再一次强化了他们“性”的欲望。
暴露后的再一次结合将他从欲望和罪恶中释放。夏娃偷吃禁果,因她本性使然。他们忘记了道德廉耻而自甘堕落。社会道德、礼义廉耻存在于生命本体之外的社会中,与人的自身价值无关。但当社会的强大压力将生命本体结构中的必要存在以决绝方式阻断时,生命深处的“性爱”需求便再也无法满足。换言之,当人的自我认知觉醒后,明确了“性”和“爱”已经成为人体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时,就会以生命来反抗和捍卫。他和她的“性爱”作为生命本体的存在对于人自身具有不可或缺性,但没有婚姻的合法外衣又必然要遭受社会的摧残。必要性和毁灭性不可兼容,也就意味着生命面临挑战。性爱的“私人性”被道德的“社会性”彻底瓦解,结束生命无可挽回。
《小城之恋》中“他”与“她”结合纯粹出于“性”助力,是他成熟的“心灵”和她日渐成熟的“身体”之间的一种相互诱惑。淡化社会背景是为了减少社会制约,但外在的社会规则早已内化为他们对“性爱”的羞耻和罪孽感。他把对异性的欲念自
认为卑鄙而归咎于心灵的成熟,而她则是身体先于心灵成熟起来,排练时的身体摩擦使她生出无穷渴望。他们并不懂爱,只是无法克制欲望的需求。他们因生理需求而向对方寻求慰藉,而这又超出了他们生理和心理的承受范围。截然相反的两种发泄方式是生命本体对于性爱的强烈欲望与社会道德认知——“性”丑陋之间的强烈冲突。两者强大的反差使之进入“反目—亲爱—反目”的怪圈中,形成认知和行为上的双向扭曲。他们在恐惧和罪孽中享受性爱所带来的快意。当性爱不足以排遣欲望时,就转为互相之间身体的仇恨和厮打。
性爱具有私人性,但人存于世总是难以摆脱社会对私人化世界的干扰。内化的社会性使她滋生内心的罪恶和肮脏感,直至头脑简单的她也想到了用死来解决性爱与罪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想“死”的过程给了她身体原始欲望的暂时休憩。于他,她欲望的克制竟是对他的彻底背叛。一旦想到了死,想到了彻底解脱,她便无所顾忌了。于是他开始报复,她因为他的报复而坚持克制了自己的原始欲望。其实,这种克制是她对人的价值的蒙昧自觉——他们之间的“性”缺少“爱”的升华。最后一次的“性结合”纯粹是他缺少了理性之后的野兽行为,她的欲望因绝望而不复存在。至此,他们之间无爱的性需求彻底瓦解,唯一的共同体——欲望在此刻也分崩离析。决绝却孕育了新生命——她怀孕了,即将成为母亲。新生命、新身份将她从欲望的炼狱中解救出来,新生命的力量实现了欲望的休整。“性不再是一种丑恶的现象,而恰从生命的产生到生命的延续的重要过程,是人体不可缺少的、正常的又是美好的现象。”⑥亦有言:“男人和女人之间的爱,其最终目的在于种族人群在地球上的绵延繁衍。”⑦鉴于生命的延续,我们方能理解《小城之恋》中“他”和“她”处于原始冲动的“性爱”也正是生命本体结构中的必要组成。用新生命消解社会给予“她”心中关于性爱的罪恶和肮脏之感,使得“性爱”重新回归生命本体,回到私人空间,从生命本体价值上肯定了“性”对于人的意义。 如果说婚姻属于社会范畴,那么“性爱”本身则是生命本体中的必要组成,与社会无关。而作为社会中的人,关于“性爱”总是要寻求合法的外衣而不至于裸露。但是“性爱”一旦被合法化、社会化,就会趋于平淡而缺乏私人性。相对于《荒山之恋》和《小城之恋》中“他”与“她”的性爱纠葛具体化、生活化,《锦绣谷之恋》则虚幻而不真实。
“她”与丈夫的生活诚如没有源头的死水,毫无波澜——“这是和所有早晨一样的一个早晨”。每个早晨都是重复,夫妻之间彼此深知底细而难以再互相仰慕,对异性的好奇和欲望已在日常琐事中消磨殆尽。无法在性爱中找到自己新的发泄点时,她将无法满足的欲望转化为琐事中的易怒和紧张。爱情在自我厌恶、丈夫习惯中被彻底解构。生活“不谈爱情”,渐趋麻木,她无法忍受无爱的生活。“庐山笔会”是生活场景的转移,新的环境是“她”寻找自我的陌生化契机。轰轰烈烈的庐山恋歌只是一个女人重新寻找到了自己——“她像不认识自己似的,而要重新地好好认识一番,考究一番,与那自己接近。”新的自己熟悉而陌生,她觉得旧的自己太旧,也叫自己腻味了,所以她更喜欢陌生但崭新的自己。“她多么感激他,多么爱他。”究其实质,她爱的不是那个实实在在的“他”,而是她被唤醒的女性一面。结了婚的她与异性朝夕相处,已然淡漠了性别的相对性,而“他”的出现让她找回了消失的性别差异。“一个女人的知觉是由男人的注意来促进加强的”,她对性有了再一次的诉求——眼神的交流、额头上的吻、黑夜里的拥抱。
“算了。你要走了。我不和你吵了。”丈夫对于妻子从来是“算了”。也许他们曾经有过爱情和足以欢愉的“性爱”,但琐事将“性爱”解构。“屋里挺闷的。还不如出去走走。”他将“闷”在屋里的她带到了新鲜的外面世界,为她不变的生活注入了新的血液。所以她自认为重新找到了爱情。实际上,她爱的是他所带来的陌生自我。所以说这场婚姻外围的精神越轨只是一个女人重新爱上自己,找到独立的女性身份认同。性别差异的回归唤醒了她被消磨的“性爱”欲望——生命本体的组成。此刻她再一次有了女性自觉的生命完整。归来途中,她竭力拼凑被颠破的梦境。这十天竟如一场梦,以后的岁月她也要伴着这个梦然后没有故事地生活下去,回归到原来平庸而寡味的生活轨道,而她也将在琐碎中再次回到厌恶的自我
。
①?譾?訛 陈思和、王安忆:《两个69届初中生的即兴对话》,《上
海文学》1988年第3期。
② 杨凤:《日常生活中的性别政治》,《学术论坛》2006年第
12期,第15页。
③ [奥]弗洛伊德:《释梦》,孙名之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597页。
④ d.h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版,第521页。
⑤?譿?訛 [西]乌纳穆诺:《生命的悲剧意识》,段继承译,花城出版社2007年版,第168页,第1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