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工科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通信学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   工业设计论文   环境工程论文   电力电气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材料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化学工程论文
 机械工程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   建筑期刊   工科综合论文   汽车制造
试析李纲第四次贬黜原因
摘 要:李纲是两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官至宰相。为朝重臣二十余载,却屡遭投降派的排斥,被一贬再贬。在建炎元年的第四次贬黜之后,于建炎三年(1129)三月,李纲在被流放海南。本文在概述李纲生平的基础上,对李纲被贬黜的原因予以分析。
  关键词:李纲;罢相;耿直个性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135-01
  李纲,字天纪,一字伯纪,别号梁溪先生、梁溪居士、梁溪病叟,谥忠定。祖籍福建邵武(今福建省邵武市)。生于北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卒于南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李纲于徽宗政和二年(1112)登进士第。仕历徽、钦、高宗三朝,累官至宰相,同时也是南宋建立以来的首位宰相。李纲为朝臣二十余载,期间遭受贬谪共计六次。这样的多次贬黜,又多次委以重任,在任何一个朝代来看都是罕见的。这不仅与李纲所处的两宋复杂的政治背景有关,同时亦折射出李纲一心为国、直言敢谏,不计个人安危与得失的耿直个性。正如《宋史》所说:“纲虽屡斥,忠诚不少贬,不以用舍为语默,若赤子之慕其母,怒呵,犹嗷嗷焉,挽其裳,被裾而从之。”
  建炎三年(1129),李纲在被流放海南的路途中经过广西,这次被流放直接根源于建炎元年的第四次贬黜。当时,新建立的南宋王朝在当时内忧外患的处境下,迫切的需要有声望的人来支撑时局,高宗赵构在还是康王时就认为李纲可为相,“欲使夷狄畏服,四方安宁,非相卿不可”。因此登基之初便任命李纲为宰相。这就直接触犯了因辅助高宗登基有功的汪伯彦、黄潜善的利益,因此“二人不平,由此与纲忤。”建炎元年五月,李纲坚决主张惩治以张邦昌为首的投降派,力主抗金,这更加剧了纲与占多数的投降派和主和派众大臣的矛盾,使得李纲执宰之路布满曲折,并最终被远贬他乡。
  南宋建立之初,“汴河上流为盗所决者数处,决口有至百步者,塞久不合,纲运不通”,致使“南京及京师皆乏粮”,最后发展到“东北道梗,盐荚不通”,李纲于六月一日赴阙上任,第二日便上书十事:《议国是》、《议巡幸》、《议赦令》、《议僭逆》、《议伪命》、《议战》、《议守》、《议政本》、《议责成》、《议修德》。针对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提出整理性规划,从中可以看出李纲的雄才大略:“外御强寇,内销盗贼,修军政,变士风,裕邦财,宽民力,改弊法,省冗官,诚号令以感人心,信赏罚以作士气,择帅臣以任方面,选监司郡守以奉行新侯,吾所以自治者,政事已修,然后可以议兴举,而问罪金人,迎还二圣……”这样具有变革意义措施的实施并不能单靠李纲一人就可以实现,又因当时朝廷内皆被以张邦昌为首的投降派和以汪、黄为首的主和派把持,李纲必然需要从外地汲引一批可以帮助自己实现这一措施的人才。然而,自有宋以来的党争背景下,李纲为国家而进行的种种举措,在主和派歪曲心理的投射下,恰恰是李纲拉帮结党的证据所在。这样就更加坚定了他们党同伐异的信念,以汪、黄为首的主和派开始互相勾结,对李纲及其所引之人作报复性的打击,进而更意气化地阻挠李纲治国的每一步举措。
  黄潜善、汪伯彦等人不仅对张所的河北招抚司进行破坏,还竭力阻挠傅亮经制河东:“河东经制副使傅亮军行才十余日,伯彦等以为逗留,复命东京留守宗泽节制使即日渡河。”高宗因此批亮兵少不可渡河可罢经制司赴行在,李纲得知后奏曰:“亮谋略知勇,可以为大将。今未尝用速罢之,古人之用将,恐不如此.圣意必欲罢亮,乞以御批付潜善施行,臣得乞身归田里。”至此,高宗虽对李纲的自引求去颇加挽留,但最终还是罢免了傅亮,这就表示高宗此时已经不再完全支持李纲。
  巡幸地的选择,更成为黄潜善、汪伯彦与李纲矛盾激化的焦点。李纲力主留守中原,而黄潜善、汪伯彦提出巡幸东南以避敌,高宗以为然。李纲得知之后,十分恳切的分析当前形势:“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起于东南,则不足以复中原。而有西北,盖天下之精兵健马皆出于西北。委而弃之,岂惟金人乘间以扰关辅,盗贼且将蜂起跨州连邑。陛下虽欲还阙不可得,况治兵胜敌以迎还二圣哉!夫江之险不如河,而南人轻脆,遇敌则溃,南方城壁又非北方之比。陛下必以建康为安,臣窃以为过矣。”坚决反对退居东南,然而宋高宗心意已决,不管李纲分析的条件多么充分,仍旧坚持巡幸东南,无可奈何之下,李纲只有退而求其

,建议巡幸南阳。在李纲的力请之下,高宗虽然收回巡幸东南的诏书,但高宗对李纲已经完全不信任,在李纲离朝后,高宗便立刻拜黄潜善为右相,有意消弱李纲的职权。不久,在相位仅七十五天的李纲便被罢相。
  反观李纲的这次短暂为相,并受到严厉的贬黜。表面上看与汪、黄二人的打击迫害密不可分,无论是李纲为相前还是被贬后,都遭受到两人非常不公正的攻击。然而,透过这些表面现象,我们会发现李纲迂直硬气的性格缺陷却是李纲屡次三番被贬的根本原因。李纲确可称得上一代贤相,但是性格上的缺陷无疑成为李纲为政路上的绊脚石。朱熹就评价道:“李丞相大义分明,极有才,做事有终始本末,昭然可晓。只是中间粗,不甚谨密,此是他病。”当时与李纲知交甚深的友人邓肃也评其曰:“纲学虽正而术疏,谋虽深而机浅。”。迂直性格之于忠心爱国固然是好事,但棱角分明的性格也最易得罪他人而招来嫉恨。“先哲李忠定之为人,平居谨默,似不能言。立朝论事,纚纚如倒囊出珠。素励操行,三为巡按,惩奸去贪,风稜甚峻。累保障重地,积有勋劳,未尝矜色于官,无行谊者,怒目切齿,必除之乃已。”李纲嫉恶如仇的个性,以及这种性格影响下的赤诚报国之心,却深陷党争的漩涡中。本应上下一心的南宋王朝,却因当权者的勾心斗角而受到严重的威胁。在这一点上,不得不说李纲短暂的为相是一次失败,在李纲去职后,几乎所有的新政策都被废止,新建立的南宋王朝如同烂泥一般的在困境中挣扎。
  如果说李纲自身性格缺陷是去留的根本原因,那么高宗对李纲的态度则从根本上决定了李纲的去留。宋高宗即位之初,并未得父兄诏命,所以他迫切需要一个深孚人望的宰相以振其声名,李纲成为最好的人选,他不顾大臣的反对,力保李纲为相。御史中垂颜歧认为李纲“金人所不喜,虽已命相,宜及其未至罢之。”高宗驳斥颜歧:“如朕之立,恐亦非金人所喜”,这样高宗就把自己和李纲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以此朝中再无人反对李纲入相。五月五日,刚即位五天的高宗便授命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六月六日,高宗又令李纲兼御营使,掌管军事。此时李纲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由此可以看出最初高宗对李纲非常寄予厚望和支持的。上任之初的李纲积极备战、整顿朝政,在李纲的鼓舞之下,高宗也雄心百倍,准备亲督六军与金人决战。
  然而,好景不长,在对于巡幸地的选择上,君臣之间出现很大的分歧,其实质就在于对金的态度是战还是守。李纲认为巡幸中原,以示不放弃中原之志;而高宗则担心重蹈靖康覆辙,提出巡幸东南以避敌。李纲主张坚决迎战金人,并以迎还二圣为目标,这就潜在的触犯了高宗的利益。君臣关系以此为分水岭,高宗最终选择放弃中原的同时,也就抛弃了李纲。至此,高宗对李纲的建议不再听从。在李纲体察到高宗的态度,并由于诸多的决策得不到支持后,便主动求去。这种硬气的乞求离去,对于迂直的李纲来说,完全出于真心的。然于在高宗看来,却是一种相权之于皇权的胁迫。因此李纲受到皇权的猜忌和反感也在所难免,据说高宗赵构曾愤愤然地说:“李纲孩视朕!”至此,李纲被罢也成必然。
  参考文献:
  [1]李纲.梁溪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2]李纲著.王瑞明点校.李纲全集.湖南:岳麓书社,2003.
  [3]赵效宣著.李纲年谱长编.台湾:台湾人文印务公司,1968.
  [4]傅璇琮等.全宋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5](元)脱脱.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
  • 上一篇工学论文:
  • 下一篇工学论文:
  •  更新时间:
    试析干式变压器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
    试析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试析全球化环境下的企业管理
    试析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
    试析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施工与管理
    试析PLC在天然气调压站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试析费尔巴哈“感性哲学”中的“矛盾”
    试析综合物探在水利枢纽工程坝址勘探中的应…
    试析安全素质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
    试析国际反倾销法中倾销的确定
    从文献保存与利用的角度试析缩微技术的应用
    试析高风险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完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