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工科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通信学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   工业设计论文   环境工程论文   电力电气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材料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化学工程论文
 机械工程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   建筑期刊   工科综合论文   汽车制造
基层图书馆民间文献收藏现状的研究
摘要:本文对基层图书馆对民间文献的收集、整理、管理、发挥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对我区族谱、家谱重点进行分析。说明这些民间文献亟待抢救的原因,提出必须增强科学抢救和保护意识,加大投入,采用多种形式积极征集,用先进技术做好修复工作,集成出版成书,切实发挥其重要作用。
  关键词:民间文献 家谱收藏 收集整理
  1、民间文献的概述
  民间文献是指有别于正史、文集等传世典籍的文献。它来源于乡间田野,不受载体、形式、出版方式限制,能反映一个地区历史、地理、政治、经济、自然资源等各个方面具有重复使用价值的历史和现代文献。民间文献具有地方性、资料性、多样性等特点,一般年代久远、内容丰富、学术价值重大。它是地方文献的延伸(包含:族谱、碑刻、契约文书、乡规民约、账本、日记、书信、剧本、经文、民俗资料等),主要反映普通民众的社会生活,从中窥见民间的历史记忆,复原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民间社会生活。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原是江南闻名的古县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境内沿江一带就有古人类生息繁衍。自秦建县,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这里有丰富文化资源,这份文化遗产极为珍贵,作为图书馆人,对搞好以其为重要内容的地方民间文献的收集、整理与开发利用,是一项极有意义和价值的工作。
  2、基层馆民间文献收藏的现状
  2.1对民间文献的使用意识淡薄,宣传报道过少。
  图书馆多年来传统的“重藏轻用”观念,在民间文献上也表现得相当突出。不少图书馆地方文献量虽丰,但往往宝藏自珍,由于对外宣传报道过少,以至于“养在深闺无人识”,不轻意为外人知晓,难以发挥其社会效能。同时,一些希望从事民间文献研究的读者,又囿于匮乏专业知识,对民间文献的概念、范围不清楚,无法查检,从而影响了民间文献的利用,如何扭转人们对民间文献的认识,扩大民间文献的社会影响,进而普及利用并加以保护民间文献,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2.2民间文献载体多样,范围广泛。
  凡是反映某地区自然、政治、社会、军事、文化、科技、人物等方面的历史和现实的资料无论是文字、录像、照片、录音还是其他各种形式的“信息载体”,都可被视为民间文献。除此之外还有散见于其他文献中涉及地方内容的文献资料,如历史档案、考古报告、当世人物身经目睹之笔记、关于本地的社会及自然的调查研究报告和内部出版物等。这些大量分散的文献给民间文献的收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2.3开发形式单一,技术手段落后,标准不规范。
  基层图书馆民间文献的开发工作目前仍以手工为主,计算机的普及率低,专业人员缺乏,对文献资料仅限于浅层次的加工处理。信息产品质量不高,利用率低、形式以卡片式和书本式常见;文献开发存在着随意性、盲目性。因此难以适应当今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方便快捷地查询和使用,降低了图书馆民间文献资源建设的共享程度。
  2.4忽略开发利用工作。
  基层图书馆民间文献收集品种和数量的增加,图书馆文献部由于人力和其他方面因素所限,没有把力量投入到民间文献开发利用工作上,致使许多文献资源仍然埋藏在书库里,特别是有实用价值的地方文献(含民间文献),许多成了“死书”,基层馆由于没有将民间文献数字化整理、编目,一般都放在资料库里,普通读者无法查找应用。如真的要查找,只能一本一本盲目查找,既费时费力又易损坏书籍。
  2.5读者服务工作跟不上发展需要
  读者对图书馆的目录不甚了解,特别是民间文献库的检索体系中,基层图书馆发展的过程中,其民间文献和一些年代较早的史料一般采用手工分编、登记,并未使用数字化系统分类、编目。众多的文献资料使读者无法迅速、准确地检索所需资料,如果图书馆缺乏为之配套使用指南的话,加上工作人员再不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的话,读者就会茫茫然不知所措,翻了半天都找不到自己所需的资料。再者,读者目录尚未健全,部分书籍和资料在目录上无反映,有待于逐步完善和健全。
  3、基层图书馆民间文献收藏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3.1、管理不善
  一直以来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没有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收集来的民间文献,管理比较混乱,一般都是摆放在文献资料库里,没有专人管理,容易造成资料遗失

资料不配套,残本较多,一些重要文献资料得不到有效的管理。
  3.2、管室不配套
  基层图书馆文献管理室一直没有独立的、配套完善的馆室,这也是造成馆藏地方民间文献流失、损坏的原因。同时,现有的书柜书架都是普通的书柜,陈旧老化、高矮不一,不具备防盗、防虫、防潮、防火等功能,室内没有恒温设施,除湿设备等。
  3.3、收藏意识不高
  由于对地方民间文献资料收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收藏意识淡薄,一般都是坐等捐赠者自己上门,加上馆内人手不足,基本不会想到要走基层去征集。对于现今新发现、新开发、新发掘的民间文献资料缺乏主动征集的意识,收藏总是后置于人,无功而返。
  4、基层图书馆民间文献收藏工作新思路
  收集地方民间文献是一件复杂、艰巨而又细致的业务工作。且收藏资料工作千头万绪,因此我们必须理清思路,循序渐进,分清轻重缓急。根据2000年中文文献资源共享合作会议精神,针对我区目前对民间文献的收藏现状及保护力度,以及研究开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参考各地图书馆文献收集经验,再结合我区独特的历史和现时情况,确定我馆目前亟待要做和可做的民间文献收藏保护工作就是家谱、族谱的征集、抢救与保护。
  家谱、族谱一直以散存于民间的形式而流传于世,家谱作为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情况的历史图籍,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有着重要意义。文革时期的浩劫,致使家谱文献频临灭顶之灾,如果现在再不加以抢救,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消失殆尽,如果到那时再来讲抢救,那将是水中捞月一场空。那么我们的人口学家也好,经济学家也好,历史学家也罢,将会对借鉴这一段历史断炊,从而对制定新的社会发展计划而空悲叹。  4.1进一步传承、发扬、振兴现存收藏完好的家谱
  一个中国人,不管他在什么地方,不管他漂泊多远,编入宗谱,列入门墙,祭先祭祖,托庇在列祖列宗的福荫之下,总是他最大的心愿。这种生生不息的寻根意识,使我们这个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同化力以及认同感。族谱不仅可以探根寻源,辨明世系,分清昭穆,教化睦族,光大先辈遗德,启迪后人奋进,而且可以为社会学,人口学,地名学、民俗学、政治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资料。它对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遗产,丰富祖国文化宝库,也有一定的贡献。
  [5]丹徒区内人口稠密,姓氏众多,南宋以后避乱、逃荒、隐居、分徙流入者甚多。江心乡人民则从9省90个市、县迁徙而来。据对19个乡的姓氏调查,全县共有418个姓氏,其中单姓417个,复姓1个,在这其中有许多优秀的家谱散存于民间。
  朱姓在丹徒区姓氏排名中位列第三,是名列前茅的大姓之一。原丹徒县儒里村的《朱氏宗谱》,[4]它的前部是以文公朱熹亲手编修的《婺源茶院朱氏族谱》为蓝本。谱端有志云:“按旧谱统率,各迁俱宗介公,不敢擅易,仍列为卷首。今文公派下则尊文公为始祖。”文公下6世居竹墩,7世迁镇江起,8世定居围里。此为“竹墩迁润东围里派”,以下续谱为《朱氏宗谱》之后部。当年全谱有数十册,为木版线装本,装谱木箱长约1米有余,前数册为总谱,后为分支分房谱。旧谱原是分房保管,可是在十年浩劫中毁于一旦,现存三册残谱,尤为珍贵。
  有着镇江市最美古村落之村的原丹徒县葛村,是个解性大村。[1]在1985年丹徒县姓氏户数统计表中,418个姓氏中,解姓占第31位,也是大姓之一。葛村解氏族谱全名叫《润东葛村解氏族谱》,创修于明代成化十三年(1477),次修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三修于明万历五年(1577),四修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五修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六修于清顺治十年(1653)七修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八修于清雍正五年(1727),九修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十修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十一修于清道光六年(1826)。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不仅是镇江民间最早修的家谱之一,而且只要是太平盛世、时局平稳,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修一次,修缮的次数在镇江地区各姓家谱中也算是最多的。
  原丹徒县工业局副局长史修成保存的《史氏宗谱》,[5]是清末民初时期由宝堰史氏55世孙起达公和起凤公倡议主修,后由56世

孙施傑公和施坤公承修。前后共用十余年时间。民国三年(即公元1914年)正式印刷出版,属线装木刻版,共6卷本。家谱中主要记载了史姓的溯源和宝堰史姓由何而来,历代史姓先祖的传记、赞文和遗像,以及史氏诰敕、史家词训、史姓一世祖到五十九世的年表和世系图等内容。《史氏宗谱》,虽然距今已有百年历史,还经历了“十年动乱”,能保留到现在,仅一个角落上被老鼠咬了一口,实属不易。
  朱氏总谱也好,解氏族谱、史氏宗谱也罢,他们的不断修编完善,只能说是中华浩瀚族谱中的一个佼佼者,除此之外,谁知道有多少被人们遗忘的族谱没有得到修缮、保护和利用及延续呢。反之,像朱氏、解氏、史氏这样修编好的族谱,一般都散存于民间,我们地方图书馆又有多少馆藏呢?我想,这就是我们图书馆工作者需要拷问的问题。
  因此,我们在认识到基层馆收藏这家谱(族谱)重要性时,我们必须加快步伐,对这一宝贵文化遗产,通过现代化的收藏手段,尽快把它收入我们基层图书馆内。
  4.2、抢救、挖掘、拯救、保护、收藏没落家谱
  据不完全统计,在丹徒区范围内约有50部家谱,在个人或集体手中保存着。但到目前为止究竟有多少家谱亟待抢救和修编呢?不得而知。而抢救和修编的人力和财力又从哪里来呢?我认为,我们图书馆人要勇敢地负起责任来,要站在历史的高度,用历史的眼光来认识抢救工作的重要性,要做对得起历史,对得起现实,对得起未来的施救者。以主人翁的姿态,变坐以待毙为主动出击,以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来感动我们的上帝(地方政府)。一步一个脚印,把我们的抢救、收藏工作做好。具体的思路是:
  4.2.1不等、不靠、不要,迅速组织一支以本馆人员为主的搜救队伍,对我区境内的家谱(族谱)现状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摸底调查。要把研究、开发和利用地方民间文献收藏工作提升到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高度,当作一个重要的、长期的任务来抓。
  4.2.2利用多种渠道和方式、方法进行挖掘和抢救,并根据本区地方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展所辖范围内民间文献(族谱、唱本、碑文、口碑传承资料等)的收藏与保护。
  4.2.3利用各地老年协会,发动热心于家谱工作的退休老教师、老工人、老干部参加到抢救工作中来。并大力宣传和发扬、推广、报道这方面工作做得好的组织和个人,以其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参与和认同。建立统一的地方民间文献征集管理制度,明确地方民间文献收藏重点和范围。
  4.2.4利用各种方式方法,把族谱、家谱收藏到图书馆来,可以采取,先易后难、先内后外、上下联动、专人分工的办法进行征集。如年代久远的木刻版本族谱可以通过扫描、拍照的方法,对于新修编的可以通过征集或复印,对残缺不全的可以进行裱画的方法进行修复和复制,总之要做到民间有的,图书馆也要竟可能有。
  4.2.5提高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是提高地方文献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保障。要加大学习的力度,强化管理人员现代化技术在地方文献管理中应用的学习,特别是自动化技术、网络化技术知识的学习,普遍提高管理人员现代化知识水平,努力实现民间文献资源采用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方式管理。
  4.2.6加强民间文献收藏工作的宣传,形成广泛的社会氛围和社会共识,让更多的人了解、认同、支持我们的工作。通过各种会议、电台电视台开辟主题栏目、聘请专家、学者讲座、征文比赛等方法,使我们的工作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变被动为主动。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叶落归根、寻根问祖是我们人类的天然意识,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是增强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以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美丽梦想的必然要求。我们丹徒区是个新兴的绿色、生态城市,现代化进程正在越来越快,城市的推土机每天都在使更多的老建筑消亡,许多地方民间文献资料等待着收集、挖掘、整理,这项工作显得尤为迫切。“抢救与保护”地方民间文献的路还很长,所以,作为基层图书馆的我们在做好地方民间文献的保护工作上不仅刻不容缓,而且责任重大,来不得半点虚伪、浮夸、懒惰和侥幸心理。
  参考文献
  [1]《镇江新区丁岗葛村解氏宗祠》.作者姓名不详
  [2]《海南省家谱文献保存现状调查及抢救开发对策》.王芹、陈秀云作者

单位:(海南师范学院图书馆:海南海口)
  [3]《丹徒人物春秋》作者姓名不详
  [4]《朱子文化与儒里》主笔:朱谷玫
  [5]《丹徒县志》
  • 上一篇工学论文:
  • 下一篇工学论文:
  •  更新时间:
    完善基层税收执法监控机制的建议
    基于Struts的图书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VR技术的高校数字图书馆开发与实践研究
    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
    对图书馆读者流失现象浅论
    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及质量控…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安全管理模型的构建与…
    基于LibGuides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基层公路养护单位职工培训效果提升浅析
    基层环境监察执法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浅析
    论人文关怀视域下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
    图书馆人本管理探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