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歌唱者的心理状态在歌唱中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声乐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使他们克服依赖心理、厌倦情绪、注意分散、胆怯心理,努力提高学习自觉性,激发歌唱积极性,聚焦目标指向性,拓宽实践技巧性,使演唱艺术的美感充分展现。
关键词:声乐 教学 歌唱心理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126
声乐教学直接的任务是帮助学生甄别正确的歌唱状态和发声效果,克服不良的演唱习惯,建立准确的声音概念,使演唱更具音乐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然而,演唱时常会受到个人感受、情感体验、心理适应、个性表现等心理机能的支配,因此,声乐教学必须把内在心理导向融入歌唱训练之中,合理引导,使演唱技术正常发挥。
1 克服依赖心理,提高学习自觉性
一对一的声乐教学形式使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密切,这对教学有利,但也容易滋生学生的依赖心理:不肯思考,不能创新,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久而久之形成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如果学生把对教师的尊重和信赖变成行动上的依赖,就会助长学生的惰性,影响学习效果,对教学十分不利。
要克服依赖心理,必须增强学生学习自觉性,把声乐教学变成可听、可见、可感的训练过程。教学中,哪怕是一条简单的练习都要锻炼学生自己去辨识声音的优劣,培养音高、强弱、长短、响度的感受能力;节奏、音量、音色的审美能力;歌声力度、演唱速度、演唱气息的控制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能力。对着镜子练唱,随时观察自己的发声动作、发声状态是否合乎标准。这种独立评定能力的反馈信息会促使学生演唱能力的提高,扬长避短,发挥个人演唱技巧的优势,形成积极主动的歌唱心理调控。如此反复,学生便会深刻领悟到,只有经历了自身刻苦努力、精益求精的磨练,才会获得最理想的歌唱状态。
2 克服厌倦情绪,激发歌唱积极性
声乐训练需要练唱各种音阶、音程和母音,这种方法既科学又必要。但长时间进行基本功训练,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厌倦情绪,注意力难以集中。心理学家研究厌腻和适应现象发现,当某种特定的激源一次又一次出现时,感触者会减弱乃至停止反应。
歌唱与发声是肌肉与意志、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关系。克服厌倦情绪,首先需要培养意志力。引导学生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认真地研究和分析,找出克服困难的途径、办法和具体措施。在巩固歌唱动作、技能技巧时,培养他们积极的心理意向和将行动坚持到底的勇气。在持续激发他们探索精神的同时,也需要教师因材施教,运用科学的方法唤起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活动。练唱过程中,将歌曲中学生唱得较好的乐句提炼出来作为训练声音的基本练习,通过转调来带动、指导其它乐句的演唱,使学生由感性的下意识演唱上升到有意识可控制的演唱;对多次启发未能唱好的练习果断换掉,而不是乏味地坚持到底;运用确切生动的比喻调动学生的联想,深化认识,使学生发出良好的声音;甚至可以把最单调的音阶、音程练习化为有歌词内容、有思想感情的乐句,以情带声,通过朗诵、默唱、念白等方式使声音趋于自然,气息持续稳定,利用积极的心理活动调动生理活动,进而实现由内部意识事实向外部动作的转化。
3 克服注意分散,聚焦目标指向性
人的注意品质对所注意的对象有探索、选择、指导定向、集中思维、监督调节等功能。人最关注的对象是声音,将不同质色的声音认知作为训练目的,在练习中逐步形成辨识能力。大千世界人声繁杂,哪一种声音是学生应该追寻的目标?用怎样的语言来陈述这种声音?用怎样的发声动作再现这种声音?这一系列问题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因为它的难度在于“看不见、摸不着”。
因此,声音训练应加强注意心理的培养,建立明确的目标指向:正确的声音是在良好的呼吸支持下,喉咙舒张自如,咬字清晰,发声器官的各个部位在发声动作中协调一致,无局部僵滞,无懒散形态,歌声悦耳,强弱变化灵活而有控制。通过探索、分析、选择,再经过反复实践、思考、调节,自会获得科学的声音认识,形成正确的声音概念。认识概念清楚,追求声音的目标就明确,训练才会更精准。
4 克服胆怯心理,拓宽实践技巧性
声乐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登台演唱时,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出现气息上浮、节奏不稳、走音离调等现象。造成其胆怯心理的原因是多方
的:
一是技巧不过硬,准备不充分。基本功不够扎实,对技巧练习和表演的曲目掌握得熟练程度不够,演唱信心不足。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演出前的准备,对歌曲千锤百炼,确保其准确性;背熟歌词,理解其内涵,做到声情并茂;多合伴奏,体验身临其境的感受;找出歌唱难点,分别磨练解决;定出契合自己最佳音域的调式,使高、低音唱起来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公开练习,积累经验,平复紧张心情。俗话说,“艺高人胆大”。只有苦练基本功,增强演唱实力,才能建立起对歌曲表演的自信心。
二是心理素质有待锻炼。过于追求表演效果,对演出寄予过高的希望,求胜心切,致使自己在心理上造成很大压力,酿成紧张情绪;或是自卑心理做怪,信心不足。克服这种心理状态,必须通过多次演唱,练就扎实的基本功;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改正,在请他人观摩的过程中,锻炼勇气和胆量,在实践中消除顾虑,增强信心,由此来克服因过度“自尊”、“自卑”而产生的胆怯心理。
三是缺乏心理暗示。演唱前对自己是否能正常发挥,能否自如地演唱,高音能否唱得圆润悦耳,全然无知,无任何把握,这说明学生对成功没有信心。信心和技术对于演唱同等重要,信心越大,心理就越放松,演唱水平就越高,反之,演唱水平就越差。因此,积极的心理暗示是克服胆怯心理的重要措施,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获胜信心,调动歌唱欲望,使其轻松自如地唱出美妙歌声。
参考文献:
[1]田玉斌.名家谈艺田玉斌与名家谈美声歌唱[m].安徽文艺出版社,2011.
[2]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3]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刘雪彬(1972-),女,辽宁大连人,硕士,副教授,从事军队文化工作教学研究,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辽宁大连 116018
费晓玲,女,从事军队文化工作教学研究,海军青岛潜艇学院,山东青岛 26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