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股权激励最初发源于美国,并在20世纪80年代取得普及性的发展,而且在提升公司价值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上市公司对管理者的股权激励可以使管理者目标与所有者目标趋同,因此被视为解决现代企业管理中“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手段。然而,作为一把“双刃剑”, 股权激励在激励上市公司管理层更努力地工作,提升公司业绩的同时,也成为了财务造假,制造公司虚假的内在驱动力。在管理层持股是否能提高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方面,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未形成统一认识,学者们的研究结论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本文将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关键词:股权激励 会计信息质量 管理层持股
作为一种重要的长期薪酬激励制度,股权激励是指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建立一种以股权为基础的激励约束机制,所有者授予经营者股份形式的现实权益或者潜在权益,激励经营者从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出发努力工作,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股权激励采用的具体模式主要包括员工持股、管理层持股、管理层收购等,在不同的股权激励模式下,管理层持股比例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来看,主要存在三种观点,分别是管理层持股与会计信息质量正相关,负相关和其他形式相关。除了以上三种观点外,国内还有学者认为管理层持股对会计信息质量无显著影响。
一、国外关于股权激励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股权激励在薪酬中占比例越来越大,对于管理层实施股权激励能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问题,学者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直至目前得出了三种不同的结论:
1.管理层股权激励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一些学者支持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jensen 和meckling(1976)提出了“利益趋同假说”,此假说将管理层持股看作一种可以解决代理问题的激励机制。当管理层持股比例低或者不持股时,管理者倾向于根据自身的利益进行决策, 这可能与外部股东的利益相冲突。然而,随着管理者持股比例的增加, 代理成本会降低,管理者与外部股东的利益将趋于一致, 有助于缓和利益冲突。因此,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 管理者愿意提供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来帮助外部股东决策,即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会计信息质量正相关。
warfield 等(1995)以美国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也得出了管理层持股与盈余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的结论。研究显示,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会计盈余对收益的解释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与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大小负相关,这表明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盈余质量越高。
2.管理层股权激励降低会计信息质量。然而,并不是所有学者都支持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正相关,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观点。
smith 和 watts(1982)认为,设计管理者薪酬激励契约的目的就是激励管理者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努力工作从而减少公司股东与管理者间的委托代理冲突。但值得注意的是,管理者薪酬激励契约,尤其是基于股票期权的激励模式,虽然把管理者薪酬与企业价值联系在一起,但也刺激了管理者采取各种手段进行盈余操纵以提升企业股价,从而满足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cheng 和 farber(2008)指出,股票期权的激励模式,能够激励风险规避型的管理者选择有风险的、净投资收益为正的项目,因为投资风险项目可能增加股票收益。但是,当股权激励水平过高,也可能刺激管理者对风险过高的项目进行投资,当这些风险投资项目不能带来正的净收益时,管理者就可能采用盈余管理的方式来掩盖已成定局的低经营绩效(burns and kedia, 2006)。
fama和jensen (1983)指出在对投资者法律保护较弱的国家, 管理层持股导致会计信息质量降低的可能性更大。当管理者持有少量股权时,外部市场可以激励管理者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但是当管理层持股比例过高, 管理层就可能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和投票权以保证在进行非企业价值最大化时,不影响他们受公司聘任以及薪酬水平,这就形成了所谓的“壕沟防守效应”。此时,随着持股比例的增加,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会降低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从而损害了外部投资者的利益。
shleifer 和vishny(1997)认为, 在所有权集中度达到一定的水平,股东对公司形成有效
的控制后,代理问题由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冲突演变为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高强度的股权激励存在的隐患在于管理者会为自己创造许多自我交易的机会, 甚至可能操纵会计信息和投资政策以增加收入。
burns和kedia(2006)通过研究ceo 的报酬契约对财务报表错报的影响发现,ceo的期权组合对于股价变动的敏感度越高,财务报表发生错报的频率越高,而且实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公司,往往有着更强烈的错报动机。burns and kedia(2007)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生错报的公司管理者对于股票期权的执行情况,发现发生错报的公司相比非错报公司执行了更多的期权,而且财务报表错报对会计盈余的影响程度与管理者可执行的期权数量存在正相关。
3.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会计信息质量非线性相关。近年来,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如三次非线性关系和倒u型关系。
klein和chen(2002)的研究表明,会计收益质量并不总是随管理层持股比例的上升而提高。当管理层持股比例处于较低水平时,会计信息质量和管理层持股比例正相关。然而,当管理层持股比例处于较高水平时,会计信息质量则与其负相关。
yeo等(2002)以新加坡1990 年至1992 年的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 管理层持股比例与盈余信息含量呈非线性关系。在管理层持股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盈余质量会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而提高;而在管理层持股比例较高的情况下,由于掠夺效应的存在,盈余质量反而会随着持股比例的增加而下降。 teshima和shuto(2005) 以日本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高管持股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发现利益趋同效应和防御效应同时存在,使得高管持股比例与操控性应计利润呈三次非线性关系。当高管持股比例在24.1%到59.3%之间时,操控性应计利润绝对值与高管持股比例正相关,此时壕沟防御效占主要地位;而当高管持股比例小于24.1%或大于59.3%时,操控性应计利润绝对值与高管持股比例负相关,此时利益趋同效应占主要地位。
二、国内关于股权激励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研究
与国外学者一样,国内学者们的研究结论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且由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特殊性,国内还有观点认为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会计信息质量不相关。
1.股权激励度与会计信息质量正相关。梁杰、王漩、李进中(2004)以被证监会处罚的财务欺诈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比较全面地选取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管理层特征、监事会特征等四方面14个指标来研究公司治理与财务欺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内部人控制度、股权制衡度越高、国家股比例越高、财务欺诈行为越多,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管理层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和法人股比例与财务欺诈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管理层股权激励有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韩丹、闵亮和陈婷(2007)发现,ceo持股可以促进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趋同,从而减小ceo对财务报告进行篡改以获得自身利益的动机,弱化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降低公司造假的可能性。
2.股权激励度与会计信息质量负相关。卢宁文和戴昌钧(2008)认为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虽然有利于促进公司长期的价值增长,但也存在增大管理层隐藏信息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在会计准则不完备的情况下,管理层存在盈余操纵的可能性。如果管理者为了在未来约定的某一时期内获得股权报酬,而且当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条件是以财务绩效为考核指标时,管理层可能会采取短期和自利行为,为了股价的持续上扬或防止股价下跌进行盈余操纵。
耿照源(2009)等从股权激励的角度出发,选取截止至2008 年12 月已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的80 家上市公司,运用盈余分布法分别计算出各组进行盈余管理的幅度与频率,实证研究发现已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比未实施的公司存在更严重的盈余管理现象,即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所提升的公司绩效中有部分是通过扩大管理盈余而实现的虚假业绩。
毕晓方,韩传模(2012)指出,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业绩考核指标主要围绕净roe、净利润增长率这两个会计业绩指标,管理者是否能达到行权条件,以及行权后获得收益的大小最终取决于企业的盈余水平,因此股权激励增大了管理者为提高自身薪酬而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研究还发现,对管理者实施股权
激励报酬契约,可能引发管理者进行获得报酬最大化的盈余管理行为,导致在公布股权激励实施方案后,公司的盈余可靠性出现明显下降。这是因为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中,掌权的管理者为了获得自利性薪酬,利用其信息优势,提高了股票期权的行权收益。
3.股权激励度与会计信息质量不相关。杜兴强和温日光(2007)研究发现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比例、监事会成员持股比例以及董事会成员持股比例没有对会计信息透明度产生显著的影响。其原因在于我国管理层的持股比例普遍较低,高级管理人员的平均持股比例还不到万分之一,董事会成员和监事会成员的平均持股比例也不超过千分之一。因此,较低的持股比例很难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显著的影响。
三、国内外文献述评
在管理层股权激励是否能提高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未形成统一认识。其中,国内学者对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在模型构建上,很多学者忽视了对于控制变量的选取。众所周知,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较高,而公司的实际控制权掌握在控股股东手中,因此控股股东的性质(国有控股或非国有控股)必然会对管理层股权激励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从而影响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
此外,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模式多种多样,在不同的股权激励模式下,管理层持股比例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也大相径庭,而以往的研究大多都没有关注股权激励模式这一因素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根据我国国情合理地设置控制变量,考虑控股股东的性质和股权集中度,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实行的具体股权激励制度,分别研究不同股权激励模式下管理层持股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从而找出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者股权激励模式。
参考文献:
[1]jensen and meckling, 1976. theory of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 and capital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3): 305- 360.
[2]warfield, t., wild, j. and wild, k. managerial ownership, accounting choices and informativeness of earning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5, 20(1):61-91.
[3]smith and watts, incentive and tax effects of executive compensation plans, austral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j].1982(7): 139-157.
[4]shleifer, a. & vishny, r. 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j].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97, 52(2): 737- 783.
[5]burns, n. and kedia, s. the impact of performance-based compensation on misreporting,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j].2006,79(1): 35-67.
[6]klein. audit committee, board of director characteristic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2(33): 375-400.
[7]yeo, g., tan, p., ho, k. & chen, s. corporate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the informativeness of earnings[j].journal of bus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 2002, 29(7): 1023- 1046.
[8]梁杰,王璇,李进中.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舞弊关系的实证研究[j].南开商业评论,2004(6):47-51.
[9]卢宁文,戴昌钧.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会计信息质量——基于利益博弈的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8(10):198-203.
[10]毕晓方,韩传模.股权激励报酬契约与盈余质量的关系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6):75-82.
[11]杜兴强,温日光.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 一项经验研究[j].财经研究,2007(1):12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