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财政幻觉主要分为“赤字幻觉”和“预期幻觉”,财政幻觉的产生源于经济个体无法正确识别公共物品的价格,从而导致公共物品的需求大于供给,促使政府投资需求增加,导致社会资源无法达到最优配置。以往关于“财政幻觉”的研究往往关注国家层面,而忽视了地方政府层面的研究。本文以上海市为例,运用时间序列计量分析方法,实证了以上海市为代表的地方政府存在“财政幻觉”,由此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地方政府;财政幻觉;赤字幻觉;预期幻觉
一、引言
在政府支出日益增长的今天,公共物品的供给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对公共物品供给的定量分析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政府规模增长的公共选择理论中的著名假说之一“财政幻觉”——政府的财政支出给公众带来了利益,但是公众却因此忽略了自己负担的成本——这给政府合理提供公共物品有了很好的启示意义。随着政府规模的扩大,“财政幻觉”对政府支出的影响不容忽视,财政支出小到地方政府大到国家层面。目前,国内对“财政幻觉”与政府规模增长的实证分析研究较少,且研究普遍着眼于国家层面,而非地方政府层面。本文着眼于检验探讨地方政府的公共物品供给是否存在“财政幻觉”,并对地方政府政府规模增长的提供一些政策建议。鉴于数据的完整性及实证分析的说服力,本文选取2012年人均gdp在国内各省级、直辖市排名第一的上海市从1993年至2011年的年度数据作为分析的样本,从以上海市为代表的地方政府的实证分析中提出完善地府政府财政政策的建议。
最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公众普遍低估与间接税相关联的税收负担,而与直接税相关联的税收负担则在公众合理预计之内,同时也证实了财政幻觉能够扭曲纳税人的偏好水平,从而产生公共需求过高(rupert sausgruber,2005)。
国内对财政幻觉的研究较少,刘金全、潘雷、何筱薇(2004)将“财政幻觉”分为两个指标:“赤字幻觉”和“预期幻觉”,本文沿用此思路来构建财政幻觉模型。
二、财政幻觉模型构建及数据研究
(一)财政幻觉模型构建
政府的规模直接体现了政府运用财政收入的程度,因此在理论上可等同于财政规模。在构建模型框架的过程中,本文采用一般竞争框架来分析“财政幻觉”的推导过程,由此为下文的实证分析给出理论支持。假设政府公共物品的供给方程 (turnovsky,1996)为:
lngi= c+ aln yi+ blnpi (1)
其中,gi为政府为其管辖内第i个个体提供的公共物品的消费数量,yi为第i个个体的收入,pi为第i个个体为其所消费的公共物品gi所缴纳的税收,n是该政府管辖区内的个体数量。系数a和b为公共物品供给相对于收入价格的供给弹性.
在完全竞争市场的情况下,公共部门生产产品的单位成本等于私人部门的产品价格。假设g和y是政府收入和支出,p是税收总额,pai表示个体实际的纳税额,假设每个个体都是纳税人且具有相同的税负结构,由此可以得出
g=ngi,y=nyi, p=npi(2)
个体通过自己支付的税价来判断政府的规模,因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估计偏差从而导致“财政幻觉”。假定“财政幻觉”存在每个税价中,则:pi=kpai.(3)
其中: x为税价的待估参数, 它体现了个体对自己所交税估计的误差程度,即财政幻觉程度。如果x<1, 则表明个体低估了实际税负,此时,“财政幻觉”存在,并且“财政幻觉”会刺激个体增加公共物品的消费,从而导致财政支出的增加。如果x> 1, 则表明个体未低估了实际税负,此时,不能说明“财政幻觉”的存在。将方程式( 3) 代入方程( 1) 得方程:lngi= c+ alnyi+ blnkpai(4)
个体低估实际税负的原因可有两方面(刘金金,2004):一方面由“赤字幻觉”所产生,即个体对赤字形成的真实原因不了解,用a表示;另一方面由“预期幻觉”所产生,即税收中的“可预见原因”和“不可预见原因”所产生的理解差异。得出:k=ak1bk2(5)将方程(4)、(5)代入(1)式中可得方程:
lng= c+ alny+ blnp + dlnn+ elna+ flnb+u (6)
其中:d=b*k1,f=b*k2,u是随机误差项。因此,如果elna+ flnb<0,即为k<1,即为“财政幻觉”存在。
关于a、b的量化,本文借鉴刘金金、潘雷、何筱薇的论述:
a=财政收入/财政支出;b=政府财政收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由此可知
当“赤字幻觉”存在时,个体将低估财政收入,则a>1;b中以政府财政收入代表个体可预见的税负,以社会商品销售总额代表个体不可预见税负,通常当“预期幻觉”存在时,b<1。理论上,当个体短视时,当政府财政赤字扩大,个体估计公共物品的税负越低,其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会相应增加,则e<0,f>0.若e<0,f>0同时成立,则可满足0 (二)数据研究
本文利用了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统计检验,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税收年鉴》、《上海市统计年鉴》、《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财政年鉴》等,数据区间为1993年到2011年。
三、计量模型设定及结果分析
(一)基本模型
lng= c+ alny+ blnp + dlnn+ elna+ flnb+u(6)
其中g为财政支出,即代表政府支出;y表示国民收入,以gdp代替;p为公共物品的价格水平,以税收总额代替;n为人口总数;a代表“赤字幻觉”;b代表“预期幻觉”,c为截距项;a,b,c,d分别为自变量系数;u为随机干扰项。
(二)模型改进
1.对模型取人均值处理
经处理后,方程(6)中的n值可去掉,模型简化为:
ln(pg)= c+ aln(pgdp)+ bln(ti) + elna+ flnb+u(7)
其中pg为人均财政支出,即代表人均政府支出;pgdp表示人均国民收入;ti为公共物品的价格水平。
2.对模型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
采用简单系数法检验(eviews 6.0),发现模型中ln(ti)与ln(pgdp)有较高的相关系数,将模型重复测试及修正后,把ln(ti)剔除,模型变为:
ln(pg)= c+ aln(pgdp) + elna+ flnb+u(8)
(三)平稳性检测、协积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
采用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检验来分析变量的平稳性。结果显示:dln(pg)、ln(gdp)、dln(b)、ln(a)在显著性水平为10%时显著。
由于ln(pg)和ln(b)存在单位根,因而需要做协整检验以判断二者间是存在协整关系。本文采用johanson协整检验结果,其中包括迹(trace)统计量检验和最大特征值(max-eigen)统计量检验。以检验水平0.05判断,因为迹统计量检验41.12375>15.49471,1.421597<3.841466;最大特征值统计量检验39.70215>14.26460,1.421597<3.841466,所以ln(pg)和ln(w)序列存在协整关系。这说明财政支出与预期幻觉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通过以上检验,得出模型中存在非平稳序列,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可将非平稳的水平序列化为平稳的序列。这里为便于分析将ln(pgdp),ln(a)两个平稳序列作为外生变量引入误差修正模型。误差修正项分析结果表明,误差修正项系数显著为负,符合反向修正原则,而且检验结果拟合优度较好。变量lnb的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