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安丘南部方言中,重叠是一种普遍见到的语法手段,种类多,使用面广,其中尤以动词重叠问题最为突出。本文选以安丘南部方言为研究对象,从语法学角度对方言中动词重叠现象的构成形式、语法功能和表义特征做了较为全面的共时描写和分析。
关键词:重叠安丘南部方言语法
朱德熙先生曾提出,在研究重叠式的时候应该注意三点:(1)重叠式的结构类型和语音特征;(2)基式和重叠式的语法功能的异同;(3)重叠式的语法意义。安丘南部方言中,重叠是其语法手段的一大特色,尤其是动词的重叠问题。本文从朱德熙先生的三个方面对方言动词重叠问题作简要分析。为其行文方便,加以符号注明。如,“瞅瞅”是aa,“干巴巴”是abb,“通红通红”是abab,“干干净净”是aabb。其中a、b分别代表实语素。
一、方言动词重叠的结构类型
安丘南部方言动词重叠式可以说是相当丰富,且较为灵活,常见的有aa式、aab式、abab式、aabb式等,与普通话表示的语法意义基本相同。另外还存在类似词缀的a啦a啦式。
1.aa式
看看 想想 问问 坐坐 见见 说说
在安丘南部方言中,由于双音节动词aa式出现的较为稀少,因此本文仅探究单音节aa式的几种变式。单音节动词重叠时,有三种情况:
一是可以嵌入“一”:想一想、看一看、做一做等。这种构成方式带有强制性,不如普通话灵活。
(1)a这件事我还得想想再说。
b这件事我还得想一想再说。
(2)a如果你觉得可以就点点头。
b如果你觉得可以就点一点头。
比较例子(1)(2),a句中aa式和b句中是a一a式都表示时量短暂与分量轻化,即使a、b两句中动作词互换也不会有意义的变化,而这两者的细微差别只在于说话口气上有着不同的语用价值。
二是能嵌入“了”:想了想、看了看、问了问等。这种结构带有一定的主体性,要求动作可以随时终止。在安丘南部方言中,这种情况多是单说或单用。
(3)他想了想,还是决定去看望受伤的老万。
(4)问了问当时的情况,警员心里大体有了数。
例子(3)(4)里,a了a式表示动作有一段时间的持续,但是在主体意愿结束后,动作也随之结束。
三是能嵌入“了一”:想了一想、看了一看、伸了一伸、动了一动等。
(5)他动了一动脚,感觉似乎有些麻木了。
(6)小王看了一看外面,对着大哥说:“天黑了,走吧。”
例子(5)(6)里,a了一a式中的动词多表示动作的短暂或动作的草率结束。
2. aab式
点点头 握握手 跳跳舞 擦擦嘴 关关门
说这类词时,往往有一种放松随便的意味,也可说成ab,不过这种意味就不存在了。如: a见面时握手表示欢迎。
b你们第一次见面,来握握手。
a句ab表示陈述,以说明动作代表的意义,语气显得生硬;b句aab中有一种随和感觉,让人感觉放松。
3. abb式
急巴巴 闹哄哄 冷飕飕 湿哄哄
这类词中,“巴巴、哄哄、飕飕”都不是实语素,在文中不做主要介绍。
4. aabb式
缝缝补补 拉拉扯扯 指指点点 磕磕碰碰 洗洗涮涮 打打闹闹
这类词 ab 可以独立成词,不过重叠后,进一步表示动作的性质、状态。如:
a 你俩在那里拉扯啥?
b 你俩在那里拉拉扯扯,也不嫌丢人现眼?
比较a、b两句,显然“拉拉扯扯”比“拉扯”更富有形象性。
5. abab式
交涉交涉 活动活动 商量商量 整理整理 宣传宣传 解释解释
这类词 ab 必须表现为“有限的过程”,即指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表现为一个延续。可以是不间断的延续,如:整理、宣传等;也可以是有间断的延续,如:商量、交涉、解释等。
a 这件事我们还得再商量。
b 这件事我们还得商量商量。
比较a、b两句,显然“商量商量”比“商量”的与语气更委婉,且表示动作将会持续但又有终结点。
此外,比较发现aabb式与abab式有其异同之处。曾经有人会把aabb重叠式和abab重叠式看作是区别形容词和动词的一个形式标准。虽然这种说法有一定的依据,但却不够全面。在安丘南部方言中,就有很多双音节动词ab,不仅可以重叠为abab式,也可以重叠为aabb式。例如“热闹”,可以重叠为“热热闹闹”,也可以是“
闹热闹”。
6. a啦a啦
安丘南部方言与周围其他县市方言一样,也存在“啦”词缀的重叠问题。“啦”本身没有什么具体的意义,不过“动词+啦”的重叠较为普遍。往往表示动作重复进行并且、幅度比较小,如:
摊啦摊啦 整啦整啦 摇啦摇啦 托啦托啦 ……
这类由“啦”构成的动词重叠式,一般很容易使人联想起这个动作发生时的状况与动态。如:
a.你掇一下就行了。
b.你掇啦掇啦,它就出来了。
a、b例的比较可以看出,“掇啦掇啦”强调动作小幅度的持续和反复,而“掇”则表示动作完成得比较迅速。
二、方言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1)他伸腿蹬了一下脚底的踏板。
(2)他伸伸腿蹬了一下脚底的踏板。
(3)这里很乱,需要整了。
(4)这里很乱,需要整整了。
一般情况,“伸腿”、“整”都表示具有必要意味的已然动作。“伸伸腿”、“整整”在意义上是说伸了一下腿、需要整理一下房间,因此要比“伸腿”、“整”动量要小。如果将动词原式与重叠式比较的话,很容易发现其区别主要是“动量”的大小有异。
汉语动词重叠一般认为是表示“短时”、“次数少”、“动量少”等意义的手段。但在方言中,这种理论并不绝对成立。例如在安丘南部方言中,“开开的”常用于表示水煮的很沸,达到了最高点。
(5)再踩踩就平了。
(6)把领巾扯扯。
(7)走走亲戚,拉拉关系。
其中(5)句中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是指动作的次数少,即[+少量];(6)句中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是指动作的力度轻,即[+轻量];(7)句中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是指动作的时间短,即[+短量]。
当然,在安丘南部方言中我们也能找到三种语法意义交融在一起的例子。例如,“冲冲澡”、“抬抬柜子”等,就交融了这其中的两种或三种的语法意义在一起。
参考文献:
[1] 朱德熙.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j].语言研究,1956,(1).
[2] 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 张敏.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j].国外语言学,1997,(2).
作者简介:周琳,女,山东潍坊人,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2011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