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试验优化设计》教学过程的现存问题出发,提出了以开设实验课来帮助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并详细论述了开设实验课的具体方式,同时对开设实验课这一举措的现实意义及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出了一套具体的、可行的、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学好《试验优化设计》课程的实验课开设方案。
关键词:试验设计;实验课;教学改革;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246-02
一、引言
《试验优化设计》作为一门设计试验的工具式学科,因为具有计算简便、可靠性高、适用范围广、设计灵活、试验次数少[1]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理、工[2]、农、医、军事和管理等各个领域,在食品[3]、医药、机械、材料[4]、生物等专业有着重要地位,并在节约资源、减少成本、缩短试验周期[5]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因此,《试验优化设计》课程教学具有实用性和现实意义。而由实用性导致,本门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的设计试验。要达到这一目标,仅依靠老师上课时的讲解是不够的,必须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因而,实验课的开设势在必行。
二、《试验优化设计》教学现存问题
《试验优化设计》作为设计试验的工具式学科,在食品、医药、机械、材料、生物等多学科专业广泛开设,是一门应用广泛、实用性强的重要学科。由于本门课程与实际联系紧密,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课程设置是不可取的,较为合理的做法是理论联系实际,即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实验课环节。而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在《试验优化设计》相关类的课程设置方面,具备实验课环节的不到10%。这使得初次接触本门课程的学生,在面对大量陌生的公式、和试验设计方法时,理论与实际脱节,很难提起兴趣,随着课程的深入,渐渐失去学习热情,呈现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不利于学生理解课本上的知识点,想达到活学活用、举一反三的程度更是难上加难。而仅有的若干个认识到实验课重要性的高校,所开设的实验课,采取的实验方式也较为局限,大多是以提供实验指导书的方式,让学生按照指导书上的步骤,按部就班的执行一遍即算实验完成,学生通常会“依样画葫芦”的将实验流程操作一遍,其过程高度机械化,没有给学生主动思考的空间。这种一次实验做一道题的实验课,与课后作业的效果大同小异,完全达不到让学生了解课程价值并对课程产生学习兴趣的目的。由此,实验课的开设是必要的,而实验方式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
三、《试验优化设计》教学改革方法
(一)实验课内容
此次对《试验优化设计》课程进行的教学改革主要针对实验课。在进行实验之前,首先要对“试验优化设计”中的“试验”和“实验课”中的“实验”进行区分。“试验”是指对未知事物,或对别人已知自己未知的事物进行了解而进行的试探性操作。而“实验”是为检验已有的或新的假说、假设、原理而进行的明确、具体的技术操作行为。简而言之,“试验”是探索而“实验”是验证[6]。让学生明确这一点,才能避免在实验课过程中,许多学生因为词语混淆遇到阻碍而无法按时完成实验安排。为满足本实验对设备的要求,需要将实验课上课地点选在学校计算机中心或网络中心。实验内容为由学生自主进行一次广义试验设计,主要分为资料搜集、文献阅读、设计计算和内容讲解四个方面,具体流程如下:(1)进入学校图书馆页面,选择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的任意一个,作为本次实验的资料搜集平台;(2)在所选网页内搜索与《试验优化设计》课程相关的关键字,如“试验设计”、“正交设计”、“方差分析”、“实验设计”、“交互作用”、“回归分析”等,经过搜索得到大量试验优化设计案例;(3)在搜索结果中选择一篇具有广义试验设计案例的文章(论文、期刊不限),这一过程需要学生阅读文献摘要对搜索结果进行取舍;(4)阅读所选文章,并按照文中的试验设计流程自己动手计算一遍;(5)总结并整理自己的计算过程,并用ppt的形式将完整的广义试验设计过程呈现出来,在下一次课上进行ppt讲解。实验过程中,教师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流程正确操作。实验进行到第四步时,由于自身计算不准确或文献内容有误等原因,可能导致学生的计算结果与所阅读文献的计算结果不一致,此时进行检查和
次计算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因此,确定此次实验课为4学时,并且实验任务到完成第四步为止。即便有少数学生由于计算机应用不熟练、文献搜索能力弱或阅读速度慢等原因,在试验设计计算前耗费了较多时间,4学时的实验课也足够他们完成第一遍计算过程。实验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自体会《试验优化设计》课程的实用性并切实学会试验设计过程和方法,计算的准确度和文献中的试验设计结果并不是此次实验的重点,所以,如果遇到计算结果与文献内容不一致的情况,可以安排学生课下自行验证,若确实是文献有误,不必另找文献重新计算,只要总结其错误原因,计算出正确结果即可。由于学生所选文献难度不等、计算速度亦有差异,大部分学生在实验第四部分完成后,时间所剩无几。因此,实验课第五部分中的计算过程整理和ppt制作,全部由学生在课下完成,而ppt讲解则在下次课上进行,学时根据课堂人数确定。若为30人左右的小班课程,则每人限时5~8分钟,全部学生依次进行ppt讲解;若为50~100人的中班课程,则根据班内学生所学专业,在各个专业中按比例抽取总共20~30人进行讲解;若为100人以上的大班课程,则可进行随机抽取学生讲解ppt,其余学生将ppt上传至老师邮箱,用以评定实验课成绩,对于主动要求讲解ppt的学生给予适当加分。
(二)实验课意义
经过上述的实验课改革,学生能够在搜索关键字时,感受到本门课程应用的广泛性与普遍性。无论理工方面的数学试验、寿命试验,还是食品、医药方面的配方配比[7],甚至是经济与管理方面的市场分析[8],都能找到试验设计的身影。这能够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试验优化设计》课程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将更有动力,学习效果也会更好。而筛选文章的过程,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用以阅读与课程相关的文章,在此过程中,学生有机会阅读到应用不同试验优化设计方法的各种案例,这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对于巩固所学知识十分有益。在随后的动手计算过程中,学生由宏观的对试验设计方法的认知,细化到对试验设计方法计算过程的实践,从而加深对试验设计方法的理解。最后的ppt制作和讲解过程,是让学生对一次完整的试验设计过程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对试验设计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充分理解,因为只有自己先充分理解了,才能很好地讲述给他人。实验过程由教师全程答疑,随时解决学生的疑问,以保证实验课能够顺利进行,学生能够按时完成实验任务。
(三)可行性分析
此次针对《试验优化设计》课程进行的教学改革,在从前单纯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实验课,在设施方面需要学校计算机中心的支持,包括电脑和网络两方面,而这些皆为一般高校普遍具备的资源,只需申请排课即能满足实验课需求。除此之外,实验课无需其他特殊支持。因此,在国内已开设《试验优化设计》课程的高校,皆具备开设以上所述实验课的能力。
四、结束语
本文从实验课方面出发,分析了《试验优化设计》课程教学过程的现存问题,并论述了开设实验课的必然性和实验课改革的必要性,最终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实验课具体方案。然而,教学成果的获得仅依靠教学改革方案是不够的,还需要授课教师具备相当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只有在优秀教师的配合下,教学改革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齐迎春,丛茜,王骥月,齐欣.凹槽形仿生针头优化设计与减阻机理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12,48(15):126-130.
[2]何为,韩力群.基于神经元网络模型的系统参数优化设计方法[j].信息与控制,2001,30(6):562-565.
[3]李洪飞,张桂芳,李良玉,等.甜叶菊甙提取液絮凝工艺技术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1,11(5):129-137.
[4]何为,吴婧,夏建飞,等.优化试验法在化学镀铜工艺研究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2):35,38.
[5]弯艳玲,丛茜,田为军.《试验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方法[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2):60-63.
[6]在线新华字典.http://xh.5156edu.com/html5/141043.html.
[7]任露泉.试验设计及其优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6-19.
[8]金勇进,林寅,陈昊.基于正交设计的市场调查优化设计与其实用性探索[j].试验研究,2010,(3):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