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切实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为适应时代的要求、教育目标的变化,与时俱进而产生的必然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学生独立的、自主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创造的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关键词:引导;看图学文;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258-02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一切都是刚起步,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只是学语文,更要用语文。因此,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有所发现,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小学一年级的课文,很多都配有有趣的图片,在教学中,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敏锐的观察力是关键。我在小学第一册课文《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中,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结合课文让学生先看看小燕子观察得出了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小燕子去了几次菜园,看到了些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在课文中找出了小燕子观察的结果。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冬瓜和茄子的插图放大,教师再用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继续观察的兴趣,“看谁是最细心的孩子,谁能说出小燕子没有发现的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之处?”学生受到鼓励马上投入仔细的观察中。有不少的学生都发现了小燕子没有发现的结果:“冬瓜重,茄子轻”,“冬瓜硬、茄子软”,“冬瓜是躺在地上的,茄子是挂在枝上的”,“冬瓜的花是黄色的,茄子的花是紫色的”……
通过这节课的尝试,我充分认识到了学生的观察力不可小视,只要善于引导一定会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俄国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有这样一句名言:“会思考的人思想急速转变,不会思考的人则晕头转向。”在课文《一次比一次进步》中,学生在观察冬瓜和茄子图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用刚才观察的方法,观察先准备好的水果苹果和桔子,说出这两种水果的不同之处。通过观察思考学生掌握了观察的方法,学会了思考的方法。学生们从两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比较两种水果。有的说:“苹果是红色的,桔子是黄色的。”有的说“苹果的皮很薄,桔子的皮厚。”有的说:“剥开桔子是一瓣一瓣的。”还有的说:“苹果又香又甜,桔子有点酸。”……学生通过观察积极地动脑筋,说了很多的不同之处,表达自己的发现。
在第二册课文《乌鸦喝水》中,给学生提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两幅图,自己去思考这些问题。两幅图中石子有什么变化?两幅图中瓶子的水位有什么变化?两幅图中乌鸦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自己观察的结果。这时候教师适当地补充就可以了。此时,再次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乌鸦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喝到水?这个问题一提,所有的学生都投入积极的思考中去。我要求学生先与同桌讨论,然后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此时课堂上的气氛非常热烈,所有的学生都在积极的思考。有的学生说:“可以找一根吸管,乌鸦就喝着水了。”有的学生说:“可以把瓶子放得倾斜一点,乌鸦也可以喝到水了。”还有的学生说:“把瓶口打破,乌鸦可以喝到水了。”更有学生说:“乌鸦可以用青草伸进瓶子里,青草也可以带一点点的水出来”……
就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学生却通过思考得出了这么多有趣的答案,许多的答案教师是想象不出来的,但是通过学生的思考变得丰富多彩。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得到了教师意料不到的效果。
三、鼓励提问,放手质疑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回答,如果给学生一个提问的机会,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在学习《小壁虎找尾巴》这一课时,我首先出示课题,让学生针对课题质疑,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呢?”“它的尾巴去哪里了?”“小壁虎向谁去借尾巴?”“借到尾巴了吗?”“小壁虎是怎样借尾巴的?结果怎么样了呢?”“为什
小动物们不借尾巴给小壁虎呢?”“小动物们的尾巴有什么用处呢”……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图,读课文,找答案,学生的兴趣非常高,对这篇课文的内容掌握得很好,把来胧去脉弄得清清楚楚,知道了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它怎么去借尾巴的,结果怎么样。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认识到了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分别有不同的作用,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
在学生充分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给他们一个任务,自己课余去了解小动物尾巴的作用,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提高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一系列的尝试,我有如下体会:
1.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看图时间。教师对学生的每一点发现都给予肯定,使学生在赞美声中得到心理的满足,产生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向上的积极兴趣,形成良性循环。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笑容、真诚的夸奖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大的动力。
2.学生的主体地位虽要体现,但也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景,要给予恰当的指导,要针对性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3.课内外结合,培养自学能力。就比如在课文《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结束后,给学生一个课外学习的任务,就是了解其他动物的尾巴的作用,学生去完成这个任务时既有兴趣也会从中得到乐趣,还能得到在课堂上没有学过的知识,真是一举多得。
当然,这只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点尝试,也有诸多不到之处,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能用这种形式,要根据课文特点选择恰当的课堂教学形式,每篇课文的体裁、训练侧重点等有所不同,教学方法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在语文教学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探究,从思想上确立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体,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