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小儿;病原
1 临床资料
200609/200710门诊或住院并符合急性呼吸道感染诊断者560(男336,女224)例, 年龄30 d~12岁, 均于07:00取血清,用elisa法分别检测eb病毒(ebv),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iv),副流感病毒(piv)等5种病毒特异性抗体igm. 结果5种病原抗体总阳性287例(51.25%),其中 rsv阳性185例(64.5%),piv阳性69例(24.04%),iv阳性49例(17.7%),adv阳性39例(13.6%), ebv阳性 27例(9.4%). 单一病毒阳性121例(42.2%),两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102例(35.5%). 冬季感染病毒阳性率最高(126 例,43.9%),春季113例(39.4%). 3岁以下rsv阳性最多(126例,68.1%),3岁以上感染piv最多(42例,60.9%).
2 讨论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多发病,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较为复杂,除部分为细菌感染外,临床所见多为病毒感染所致[1-2]. 我们研究表明,rsv 阳性率最高,提示rsv目前居病毒感染的首位,是导致呼吸道感染的首要病原,特别是1岁以下婴儿,临床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 piv和iv也是造成婴幼儿上呼吸道主要感染病原. ebv感染相对较少,它是小儿长期发热的原因之一,在儿童常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部分患儿因病情得不到控制,而感染并诱发其他恶性疾病如burkitts淋巴瘤[2]、霍奇金病、鼻咽癌等. 小儿病毒感染率季节差异较大,冬、春季节西安地区病毒感染发病率高于夏秋季.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 江载芳, 诸福堂. 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67-1175.
[2] 许良中, 杨文涛. eb病毒相关淋巴瘤[j]. 中国癌症杂志, 1999, 9(2): 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