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工科论文 >> 交通运输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通信学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   工业设计论文   环境工程论文   电力电气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材料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化学工程论文
 机械工程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   建筑期刊   工科综合论文   汽车制造
控制轨道交通噪声道间声屏障研究

摘要 应用环境噪声预测与分析软件soundplan对将设置在上海轨道交通6#线上下行线之间的道间声屏障插入损失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安装道间声屏障可使得距离线路20~30m远的较高层建筑获得2~4 7db的降噪效果;随着两侧声屏障高度的增加,安装道间声屏障对待测表面的影响范围在缩小;离轨道线路越近,道间声屏障的插入损失越大。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声屏障 插入损失
 
0 引言
      由于轨道交通具有高速快捷、客运量大、安全可靠性高、无烟气排放污染等优点,近年来被国内外许多大中城市采用为交通主干线以缓解城市化带来的交通压力。其中,轻轨作为一种造价比地铁低、建设周期比地铁短的交通工具,应用最为广泛。但它们同时也带来了环境噪声污染等负面影响,特别是严重干扰了沿线居民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
      各种既有工程应用实例表明[1,2],在轨道线路两侧设置吸声屏障是控制轨道交通噪声的一种有效措施。随着轨道线路噪声敏感区段车道密集化程度的提高,提出在轨道线路两侧设置声屏障的同时,在相邻两个车道之间设置道间声屏障的降噪措施。由于设置的道间声屏障更接近于主要噪声源———轮轨系统,因此降噪效果会更好。一般由于空间结构的限制,要求道间声屏障的高度尽量低,以1~1 25m为宜,且由于两侧都有噪声源,要求道间声屏障具有双面吸声的性能[3,4],现已设计出满足这种性能的声屏障结构[5 7]。
      截至目前为止,主要用边界元法求解不连续线声源模型及波动方程的边界积分形式来评估道间声屏障的降噪效果,求解过程较为复杂,故本研究运用环境噪声预测与分析软件soundplan对设置在上海轨道交通6#线上下行线之间的道间声屏障的插入损失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过程较为简便,所得结果表明当两侧声屏障取不同高度时,道间声屏障对待测表面的影响范围将有所不同。
1 道间声屏障插入损失的模拟计算
      现欲在上海轨道交通6#线的噪声敏感区段布置直立式吸声声屏障,其布置状况如图1所示。设定左、右侧声屏障的内侧(靠轨道线一侧)表面吸声系数为0 8,外侧表面吸声系数都为0;道间声屏障双面吸声,吸声系数都为0 8。由于空间结构的限制,要求道间声屏障的高度取为1 25m,需预测两侧声屏障的高度分别取3、3 5、4m时,安装道间声屏障前后,与左侧声屏障相距为d的待测表面上的声压级变化差值,d分别取20、30、50、60m和100m。

      设定列车最高时速为80km h,故此处噪声以轮轨系统产生的噪声为主,且噪声源发出的声波要经过道间声屏障、列车车厢外壁、左右侧声屏障的多次反射才能到达声照区的受声点,直接求解分析,并达到预测目标比较困难,故运用环境噪声预测与分析软件soundplan对该问题建立模型,并进行求解预测。由图1看出,相对于待测表面上的受声点,道间声屏障主要控制位置1处产生的轮轨噪声,故假设此问题中的声源集中于位置1处,其它各处的声源先不予考虑。模型中用铁路声源模拟位置1处的声源,假设列车车厢外壁为全反射面,用floatingscreening对其进行模拟。
      其中高架桥面与地面之间的距离、桥面宽度、上下行轨道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列车的高度和宽度及声源和列车的位置参数值见图2。

      为预测安装道间声屏障前后各待测表面上的声压级变化状况,首先在离左侧声屏障30m远处建立了6幢不同高度的楼体,building1~6;在离左侧声屏障20m远处建立了楼体building7;在离左侧声屏障50m远处建立了楼体building8~10;在离左侧声屏障60m远处建立了楼体building11;在离左侧声屏障100m远处建立了楼体building12和building13。然后在每幢楼体的各楼层分别设置一侧点,各测点的高度取soundplan中的默认高度,即底层测点离地面为2 4m,其余各层依次叠加2 8m。整个模型的俯视图如图3所示。分别对两侧声屏障取不同高度时安装道间声屏障前后的情况进行模拟计算,求得各情况下各测点处的声压级,并求出道间声屏障的插入损失,各测点的计算结果见结果对比与分析中的各图所示。

2 结果对比与分析
      由于楼层越高,涵盖的预测信息越全面,故选择各个距离处楼层最高的楼体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各测点处的道间声屏障插入损失模拟计算结果如图4~8所示。

      由图4看出,当两侧声屏障高3m时,道间声屏障插入损失较大的楼层为10~15层(测点离地面高27 6~41 6m),其中11层处可获得4 7db的最佳降噪效果;当两侧声屏障高3 5m时,道间声屏障插入损失较大的楼层为11~15层(测点离地面高30 4~41 6m),且与高3m屏高相比,11层的道间声屏障插入损失有所减小;当两侧声屏障高4m时,道间声屏障插入损失较大的楼层为13~15层(离地面高36~41 6m),且其值较前两种情况都略有减小。由于当两侧声屏障高3m和4m时,11层测点处于曲线的拐点,当两侧声屏障高3 5m时,此测点处于线性段,故可看出对于此测点当道间声屏障增高1m时,就可取得4 7db的降噪效果。图5~7中曲线的变化趋势与图4中的相同。

      由图4~8看出,随着两侧声屏障高度的增加,道间声屏障插入损失的峰值向楼层增高的方向移动,但其峰值在减小,且安装道间吸声屏障对各待测表面的影响范围也在逐渐缩小,这说明设置声屏障时并非越高越好,可看出在两侧声屏障高3m时,整个吸声结构的降噪效果最佳。还可看出,离轨道线路越近,道间声屏障的插入损失越大,即道间声屏障降噪效果越强。

      另外,由图6~8看出,当两侧屏障高4m时,距左侧吸声屏障50、60、100m远的待测表面上各测点的道间声屏障插入损失为0,即安装道间声屏障对这些地方的保护对象起不到降噪作用。
3 结论
      (1)在轨道线路两侧设置吸声屏障的同时在轨道之间设置道间声屏障,会使得距离线路20~30m远的较高层建筑获得2~4 7db的降噪效果,且此时并非两侧声屏障越高,整个吸声结构的降噪效果就会越好。
      (2)设置道间声屏障对离轨道线路较近的保护目标降噪作用较明显,对远离轨道线路的保护目标降噪作用不显著。
 
参考文献
[1]崔军.上海市莘闵轨道交通线声屏障工程设计.环境保护,2004,2:41 43.
[2]沈坚,张俊峰,耿传智.香港西线铁路噪声控制技术.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5,3:65 67.
[3]g.r.watts.acousticperformanceofparalleltrafficnoisebarriers.appliedacoustics,1996,47(2):95 119.
[4]s.j.martinandd.c.hothersall.numericalmodellingofmedianroadtrafficnoisebarriers.journalofsoundandvibration,2002,251(4):671 681.
[5]蒋伟康等.一种防雨尘宽频带阻抗复合式双侧声屏障.专利号:zl00216246 6,申请时间:2000年1月20日,授权:2000年10月7日.
[6]蒋伟康等.道间吸声屏障.专利号:zl00216248 2,申请时间:2000年1月20日,授权:2000年10月7日.
[7]蒋伟康,刘秀娟,王晨.双面吸声啮合空腔无棉声屏障,申请号cn200510023452 2,申请日:2005年1月20日,公开号:cn1644802,公开日:2005 07 27,主分类号:e01f8 00,分类号:e01f8 00.
[8]刘启龙.交通声屏障设计纲要.噪声与振动控制,1995,3:41 48.
[9]张彬,宋雷鸣,张新华.城市道路声屏障研究与设计.噪声与振动控制,2004,4:32 34.
[10]蒋伟康,陈光冶,朱振江,韩雪华.轨道交通的声屏障技术研究.噪声与振动控制,2001,1:29 32.
[11]辜小安.我国铁路声屏障应用效果的评价.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5,32(1):12 14.
[12]林常明,陈光冶.轨道交通噪声机理研究与控制.噪声与振动控制,2004,2:5 9.

  • 上一篇工学论文:
  • 下一篇工学论文:
  •  更新时间:
    烟气汽化冷却系统控制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站后折返站折返能力分析
    沭水东调隧洞施工质量和进度控制措施与创新
    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质量问题与控制要点分…
    浅谈建设工程清单计价规范下的招标控制价编…
    基于PLC和触摸屏的切割机控制系统设计
    关于自来水厂池体施工及质量控制的一点探索
    谈阳左高速立壁大桥桩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常年冻土地区路基变形的控制对策探析
    外观焊点品质要求和控制方法
    浅谈一次性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温度裂缝控…
    需求工程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工程中…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