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的成功进一步验证了著名工业设计师阿米特的一句话:“苹果伟大的贡献在于它证明你能通过贩卖情感而成为亿万富翁,证明设计也是一种有效的商业模式。”苹果的产品一直以极简的风格让众人倾倒,它的产品特性可以说大部分来自史蒂夫·乔布斯的贡献——他将设计置于比技术更高的位置上。设计一款新产品前,乔布斯从不做市场调查,因为他认为,一个伟大的公司,不是市场需要什么,就制造什么,而是公司制造什么,市场需要什么。
设计为王?
业界普遍存在一个观点:ipad的成功并不是它具备什么新的技术,而是它将以前的技术集合了起来。木马设计公司创始人丁伟认为,这恰恰体现了工业设计的魅力,除了苹果之外,大多数平板电脑采用android系统,在内容日益同质化的今天,设计被越来越多的平板电脑厂商看做是企业利润增长的原动力。对于他们来说,设计已经远不是简单的色彩和外形的变化,而被赋予个性化、时尚化、生活化等不同含义。
以往的设计理论主要关注两类创新,一类由技术推动,一类由市场拉动。苹果则选择走第三条路。其团队在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创新不是来自于市场,而是为了创造新的市场,推销新的设计概念。乔布斯堪称这一类创新的鼻祖。实际上,苹果从来没有真正发明过全新的产品,但它总能颠覆前人的认知和经验。对于一贯的“拿来主义”,乔布斯引用毕加索的话解释:“优秀的艺术家模仿别人的作品,而伟大的艺术家则窃取别人作品中的精髓。”
ipad开启了平板电脑序幕,然而也将平板电脑的产品形态定义为一个只拥有屏幕的家伙。简单的产品形态似乎将平板电脑带入一个设计困境:除了材质、颜色、大小上的改变,平板电脑还能融入多少工业设计元素?
丁伟表示:“我们要对设计的概念有全新的认识。传统的设计可能仅限于完成外观和材质的搭配,但一个越来越清晰的脉络证明,我们不能把设计仅限制在产品形态上。对苹果来说,ipad并不是仅仅从产品外观进行设计,而是将软件和硬件结合。随着产品设计越来越从硬件走向软件,传统设计师角色也发生变化。一个产品从设计到生产,从概念到实体,如果能将产品的软件和硬件很好地集成起来,那么该产品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设计的一大趋势是人和产品越来越融合。“目前设计要完成的最大目标是使产品能感知生命。比如,用手指去触碰电脑屏幕。从鼠标操作到用手触碰,实际上是产品和人之间的一种交互过程。举一个例子:有一些医疗公司的产品安装了传感器,通过传感器,产品可以感知到使用者的使用意图。人和产品的交互越来越紧密是未来平板电脑的发展方向。当然,人和产品关系的变化需要技术支撑。”丁伟表示。
一切从需求出发
乔布斯具备非凡的洞察力。他善于超前发掘消费者的潜意识需求,有人说他的想法经常领先行业好几年。他曾引用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的话说明预见力的重要:“如果我们在汽车时代早期询问客户有何需求,很多人可能都会回答他要一匹跑得更快的马。”
乔布斯看到了一个趋势——利用更轻巧的装置来代替个人电脑完成上网等任务。消费者对轻巧和个性有迫切需求,看准这一需求,乔布斯才敢于让公司在传统电脑产品之外,先后推出多款轻巧时尚产品。从ipod到iphone,再至ipad,乔布斯领导苹果公司进行转型。
“汽车还未面世之前,消费者希望拥有一匹更快的马,他们并没有预测到未来会有汽车这样一种产品。”丁伟认为,“不管设计什么产品,设计思维方式总是不变的。”他总结设计的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设计,另一种根据天才设计师的想象进行设计。
在后一种设计思维方式中,设计师虽然没有调研,但是在其对产业的思考中,已经包含很多外部信息。归根结底,设计灵感源自于对万物的感知,只不过感受的方式不同。“即使没有调研过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师的很多观察和体验也是基于对生活的理解。”丁伟说。
产品开发一般有两个目标:终极目标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直接目标是商业需求。实际上,平板电脑的诞生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而它之所以取得成功,一部分的原因是它正处在一个成熟的发展阶段。
在苹果之前,英特尔、微软等一些企业也开发过平板电脑。虽然当时用户也有这个需求,但是当时的技术水平没有达到应有水平。
一定程度上说,苹果公司的发展模式颠覆了人们传统上的认知。一款产品如果做到极致,就会颠覆其他产品,不可避免地,这款产品从开发体系上也需要对传统开发体系提出挑战。“从设计思路上讲,产业处于不断发展当中。从产业发展历史角度看,不管平板电脑还是笔记本电脑,它们的发展脉络还是很清晰的——产品开发逐渐从颠覆走向融合。”
设计和生产的鸿沟
“设计本身就可以产生商业价值,而且价值的产生不依赖于现有的制造企业。新的制造革命让生产流程更加向设计流程靠拢,将对产品的一些想法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实现,这种实现方式目前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尤其是在服装时尚领域。目前,在工业制造领域,大多数企业也是在逐步向商业价值和设计价值融合的方向转变。”丁伟表示。
设计类企业跟制造类企业有很大区别,直到今天,发达国家也没有出现规模很大的设计公司,因为设计业务有其独特性。因为设计首先代表的是差异性,设计者对差异性的大量复制,势必会造成设计的雷同,而雷同将会使设计的价值慢慢地消退。
当然,还应注意的是,工业设计的逻辑跟企业生产制造的逻辑是不一样的——设计可能从一个灵感开始,进而开发;而企业生产则是确定开发某一款产品后,才开始进行产品规划、设计。每年,国内外的电脑设计大赛会有很多,也产生了很多优秀创意产品,但能够量化生产的并不多。如何才能让设计价值变成商业价值呢?
“通常情况下,工业设计师的一些创意是为了解决问题的。但是从设计到生产要经过三个阶段:产生可制造的创意,把创意变成创意资本,将创意资本进行交易。在一些设计比赛中,很多选手有很多有创意的想法,但是这些想法在技术上是否能够实现,技术上能够实现的想法如何转换为知识产权,这些问题是大部分大赛主办方所不考虑的,目前大赛还是定位在创意的产生阶段。”丁伟说。
丁伟多次担任第三届“昆山杯”中国笔记本·平板电脑设计评比大赛的评委。在他看来,完成这三个阶段的跨跃,是目前一些设计比赛应该需要考虑的事情。
链接
丁伟简介
木马工业设计公司创始人、设计总监。创建木马当代艺术中心,致力于将传统工艺融入现代设计,积极打造“漫生快活”独立设计品牌,在设计观念和设计实践当中寻求平衡,通过创新的设计提升企业产品价值。
丁伟曾带领其设计团队完成众多设计项目,荣获if、reddot、红星奖金奖、最成功商业设计金奖等重要奖项,此外还获得“2009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提名。
现担任上海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青年设计师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家具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上海工业设计师机构副会长等社会职务。他曾创建whodesign设计论坛、51deisgn设计门户,这些网站已成为设计师重要的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