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跨国公司正在超越国界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r&d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因此,吸引跨国公司r&d投资对各国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跨国公司 r&d投资 区位选择
跨国公司r&d投资国际化就是跨国公司将其r&d投资活动伸展到本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目的是利用各国研发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组织r&d活动。跨国公司是先进技术创新和扩散的主体,广泛开展与跨国公司的合作是东道国获取技术、提高技术水平的重要渠道。
1 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现状
1.1 全球r&d海外支出规模越来越大
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统计,1987~1997年,美国在海外r&d的支出和外国公司在美国的r&d支出都增长了3倍,而同期美国跨国公司在国内的r&d支出仅增加2倍,海外r&d支出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国内r&d支出的增长速度。如附图所示,美国海外公司r&d支出从1985年的46亿美元上升到1998年的145亿美元,年均增长约6.5%。
1.2 海外r&d分支机构数量不断增加
在跨国公司大力推进r&d全球化的进程中,海外r&d分支机构的不断增多是实现其全球战略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表现方式。以美国为例,1992年共有250家跨国公司在美国设立分支机构,到1997年已有375个跨国公司在美国设立了715个r&d分支机构。而以美国为母国的跨国公司在海外设立的r&d分支机构从1994年的108家迅速增长到1997年的186家。
1.3 海外r&d分支机构的专利日益增多
跨国公司母公司以外r&d分支机构的发明专利是测度r&d全球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在1991~1995年间,世界大型跨国公司在美国注册专利的11.3%,是在母公司以外的国家获得的。
2 跨国公司海外r&d活动的区位选择
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2.1.1 国际产品周期理论
根据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模型,跨国公司的海外r&d投资是依据跨国公司的总体战略,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后期阶段,伴随生产性分支机构的外移进行的;海外r&d分支机构的主要职能是转移技术,帮助区位子公司的生产经营。
皮尔斯(pearce)和坎特威尔(cantwell)在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强调,跨国公司海外r&d的主要潜在职能是对不同国家的r&d分支机构加以协调,同时获得东道国的创新技术,这一观点较少强调海外r&d分支机构对国外生产性企业的技术支持,特别强调为了公司的整体利益,在全球范围内获取技术资源的重要性。
2.1.2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邓宁(dunning)认为,只有跨国公司同时具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时,才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而区位优势则决定了跨国公司到哪一国进行投资,跨国公司的海外r&d投资往往是为了承担以下一种或几种组合职能:① 产品、原材料或工艺技术的适应或改善;②基础材料或产品研究;③生产研究的合理化或成本最小化;④了解和监视国外技术能力的发展变化。
2.1.3 技术开发与技术增长理论
柯莫尔(kuemmerle)将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分为两类:以母国为基础的技术开发和以母国为基础的技术增长。以母国为基础的技术开发是开发母国区位0创造的技术优势,以这种方式利用该优势比其他方式对公司更有利可图。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的现有技术知识,开拓国际市场。所以,影响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的主要因素是东道国市场规模和成长潜力。母国为基础的技术增长是为了保证跨国公司的稳定和长期增长,旨在从海外为母国获得新的技术与知识信息,增加母公司技术存量,从而提高跨国公司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竞争力。东道国公共部门和私有机构的r&d投资量、国内人力资源质量、有关科技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等,成为影响跨国公司选择海外区位、建立r&d分支机构的关键因素。
2.1.4 r&d的分散与集中理论
皮尔斯(pearce)创建了r&d分散与集中理论,认为影响跨国公司建立海外r&d实验室是由于离心力和向心力相互作用而造成的。离心力即促使r&d机构分散化的因素,如关键的投入、相互作用与交流和政治因素等。向心力即促使r&d机构集中化的因素,如经济规模、内部交流、安全和秘密等。pearce还从公司层面分析了1982年122家主要跨国公司海外r&d活动的区位决定因素,发现海外生产比例与海外r&d活动呈正相关。
2.1.5 辅助资产理论
塞拉皮(e serapio)认为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是为了提供辅助性资产,而这些辅助性资产对跨国公司海外生产和经营活动取得成功至关重要。跨国公司的海外经营和生产转移,常常需要公司产品的适应性开发,部分产品要求重新设计和工艺改造。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海外区位建立自己的r&d机构,以支持公司的海外生产和经营活动。辅助资产理论还对许多跨国公司建立海外多区位r&d机构,并将各区位r&d机构并入全球一体化研究与开发网络的行为加以说明,公司产品或创新的关键技术资产可能分布于国外多个研究机构,先进技术的创新需在国外多个研究区位同时进行;跨国公司为了能从辅助技术的r&d中获得最大收益,将在国外拥有先进技术的区位设立r&d分支机构,并将所有这些研究机构纳入r&d的全球化网络。
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森进成、柴忠东指出,跨国公司投资于国外的r&d经费占其总额比例不断上升;在国外企业中从事r&d人数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在高新技术领域内相互交叉投资的现象较为突出;倾向于在科研政策宽松、服务设施完善、市场潜力巨大的东道国从事技术开发。沈群红分析了国际r&d的发展状况,指出r&d国际化使企业获得网络知识,并进一步促使r&d活动的全球化,加快了世界范围内的知识流动与技术扩散。冼国明、葛顺奇认为市场一体化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促使跨国公司r&d实行国际化战略,主要表现在,跨国公司海外r&d分支机构数量不断增加;海外r&d支出在公司总支出中的比例不断上升;海外r&d分支机构的专利日益增多。江小涓对跨国公司在华r&d行为的特点作了研究后认为,从总体上看,外商在华r&d机构,多数从事适应型r&d活动,真正从事创新型r&d活动的很少。
综上所述,影响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的因素可归结为以下三个要素:①东道国生产规模的程度和特性,包括fdi、gdp、人口;②东道国的资源,包括每千人拥有计算机数、每百万人从事r&d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r&d占gnp的比例、工资水平等;③东道国的政策制度,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跨国公司r&d投资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且各因素之间又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要完全分离出某一因素对跨国公司r&d投资所产生的影响是比较困难的。
3 对中国吸引跨国公司r&d投资的政策建议
(1)区位布局上,遵循非均衡发展的原则。从跨国公司r&d投资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分析,在区位布局上,应遵循非均衡发展的原则,吸引跨国公司在沿海省市广泛设立r&d机构,适度吸引跨国公司到中西部设立r&d机构,西部中心城市西安、重庆、成都应在比较优势领域吸引跨国公司设立r&d机构,例如资源深加工、汽车和化工等行业,而由北京、上海、深圳,由东向西组成的“金三角”,正像硅谷、班加罗尔、新竹成为全球的“创新高地”一样,正在构成中国大陆的创新区域。
(2)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重新定位。中国今后应将引进fdi的功能定位在技术创新上,以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来华进行r&d投资。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一个国家有较大的市场规模更会成为吸引跨国公司r&d投资的因素。市场规模与经济发展速度及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3)完善科技资源和基础结构。具有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国家,往往r&d经费投入大、拥有从事r&d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多。而r&d经费投入、r&d机构人数多寡是衡量一国科技实力大小的重要指标,因此中国应加大这些科技基础资源的投入力度。只有科技资源和基础结构得到完善,才能吸引跨国公司来华进行r&d投资。
(4)重视人力资源的配置与使用,加强对科学技术人员的培训。跨国公司在对r&d大量资金投入的同时,十分重视人力资源的配置与使用,人才高层化战略是跨国公司在r&d活动中的重要特点。一些技术先进国家在不断增加其r&d资金投入的同时,还大力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5)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和跨国公司的合作。基于r&d具有创造性和外溢性的特点,海外r&d投资对东道国的专利保护十分敏感,因此对知识产权保护有更强的需求。中国除了制定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外,应加大严格执行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的力度。如果对知识产权保护执行不利,一方面国内的r&d成果会被海外跨国公司轻易获取,从而有损中国的技术创新;另一方面,跨国公司r&d成果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窃取,损害跨国公司r&d机构的利益,不利于跨国公司来华设立r&d机构。
(6)鼓励科技人员组建r&d公司,条件成熟的公司到海外创立r&d机构。扶植条件成熟的公司到海外创立r&d机构,也正是由于我们自己的技术落后,就更有必要到技术发达的国家学习先进经验。
从我国的实际出发,遵循非均衡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有效的政策,集中有限资源培养出有优势的区位因素,将会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来华设立r&d机构,在本地实现技术化,这也是我国经济长久发展的根本动力。
参考文献
1 沈玉芳,张浩,张之超. 外商投资r&d中心建设区域政策环境和管理机制研究[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 杜德斌.跨国公司r&d全球化区位模式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3 阮翔,赵建华.从引力空间模型看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j].国际金融,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