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原来规划:在“九五”期间实现中线南水北调工程,2000年后北京市水资源短缺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从目前实际进展的情况来看,中线南水北调工程已不可能在2000年以前完成。因为中线南水北调,引水线路长,工程艰巨复杂,投资大、成本高,对很多技术经济问题有争议,目前尚处在论证阶段,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因此,在中线南水北调工程引水进入北京以前,北京市水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激化,水资源将面临十分紧缺的严峻局面。面对这一形势,在考虑“九五”计划时,应遵照江泽民总书记的指示:“得认真研究一下水的问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是应该未雨绸缪。”陈云同志曾批示。“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水的问题的严重性,各级领导部门,尤其是经济、科技领导部门,应该把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治理污水和开发新水源放在不次于粮食、能源的重要位置上,并列入长远规划,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加以实施,以逐步扭转目前水资源危机的严重状况。”
一、供需现状
根据水利部最近组织的调查。1993年北京市全市用水总量已达40.16亿m3,较1987年用水增长15.9%,年平均增长率为2.2%。其用水组成: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用水占20.4%,工业用水占25.3%,二者合计约占45.7%;农村种植业用水占51%,生活用水占3.6%,二者合计占54.6%,略多于城市总用水量。与八十年代相比,工业用水由于采取了节水措施,一般工业(不包括电力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1981年的61.2%,提高到1992年的81.75%,工业产值增长了154%,而用水仅增长10.8%;城市生活用水,由于流动人口的剧增,公共用水的增加十分迅速。与1987年比较年用水总量增加了44.1%,年平均增长率达到6.2%。见表1。
供水水源的组成:地表水占36.1%,地下水占63.9%。虽然自来水九厂一期和二期工程先后投产,地表水供水量较1987年增加了42.9%,但地下水的供水量仍维持在八十年代水平,即年开采量约25~26亿m3左右,即地下水仍处于超采状态见表2。
根据地矿部门分析:由于不合理的开采,从1961至1989年全市平原区地下水累积亏损量已达到42.78亿m3。其中:1980至1989年持续干旱期的亏损尤为严重,累积亏损达21.78亿m3,平均年亏损2.42亿m3。由于地下水长期超量开采,造成了大面积地下水位平均每年以0.5~0.6m的速度下降,形成了区域性地下水下降漏斗。西城区含水层薄的地段,已接近疏干,东部承压水区地下水位下降最大,埋深已达40余米。1992年地下水埋深大于10m的地下水漏斗面积已达2130mk2,并且在局部地区发生了地面沉降,地下水的水质也在逐年恶化,局部地区污染严重。
九十年代降雨略有增长,已接近多年平均情况,但由于用水迅速增长地下水仍持续超采,从地下水的累积亏损得不到补偿的情况来分析,北京市目前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是依靠动用地下水储量,即用挖“老本”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如果地下水亏损的储量在近期内得不到补偿,那么在未来10~15年内如再遇到类似八十年代的持续干旱,要再想用超采地下水的办法来解决缺水问题,就十分困难了。
二、发展趋势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到200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奋斗目标,预计到2010年北京市的经济仍将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考虑到水资源的紧缺状况,如果农村用水维持现状,城市用水按比较低的年平均增长率1.5~2.5%估计,到2000年全市总用水量仍有可能比1993年增加3~5亿m3,2010年增长7~13亿m3,如将目前平均超采的地下水量2亿m3考虑在内,到2000年即使遇到平水的年景仍将缺水5~7亿m3,2010年缺水9~15亿m3,如再考虑官厅和密云两大水库上游来水有可能衰减,或遇到持续干旱的年景,则面临的缺水将更为严峻。
三、对策措施
根据以往的研究工作,在南水北调引水进北京以前,建议首先采取以下各项对策措施,来解决北京市的缺水问题。
1.严格控制人口和城市规模的发展
目前北京市的人口已超过1000万,而全市流动人口300多万,属于世界闻名的特大型缺水城市之一。如果无限制地盲目发展,人口继续增加,这么多人的用水都要从长江调水来解决,其后果很难设想。当务之急,应按国务院批准的城市规划,严格控制城市规模的发展。
2.调整水价、推广节水器具,控制城市公共用水的高速增长
1993年城市公共用水已超过了城镇居民的生活用水量,占城镇用水量的63%,并且以年平均6%的速度继续高速增长。目前北京市的城市用水量已接近工业用水量,今后将很快超过工业用水量。因此,今后节水重点应放在城市公共用水方面。通过加强管理,推广节水器具,调整水价,推行累进加价等制度,控制公共用水的增长势头,缓和水的供求矛盾。
3.限制耗水工业的发展,继续厉行节约用水,控制工业用水的回升
从八十年代以来,北京市的工业节水取得了巨大成绩,见表3。但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1982年日本百万日元产值的取用水量仅78m3,最近又降至54m3,相当于万元人民币产值的取用水量为10m3和7m3,可见用水定额仍偏高,节水尚有潜力。应结合技术改造,继续狠抓节水,降低用水量。另外从1993年的调查资料分析,工业用水量有回升的趋势,在引江水源来到以前,应尽快实行取水许可制度,严格限制耗水工业的发展,控制工业用水的增长趋势。
4.加快污水处理回用,改善水的生态环境
目前全市污水排放总量已超过10亿m3/年(约300万吨/年),其中80%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可以回收再利用的资源,应加快污水处理回用的步伐,利用处理后可回用的“中水”解决北京市水资源的不足,应作为今后的主攻方向之一。
5.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恢复地下水亏损的储量北京市有官厅、密云和平原地下水三大水库,应充分发挥地表水库和地下水库的联调,使地下水对地表水起到反调节的作用,以提高干旱年的供水量。当前应抓住密云和官厅两水库蓄水较多,加大地表水的利用,减少地下水的开采,涵养恢复地下水储量的有利时机,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加大对地下水的回灌,尽快恢复地下水亏损的储量,以提高抗御特大干旱或持续干旱的能力。6.关键在于改革水管理体制,统一水的管理政策目前北京市水资源管理尚处在多头领导、分散管理的阶段,由于多头领导、政出多门,连最基本的取水许可制度都难以实行。地表水和地下水联调、污水处理回用等措施涉及跨部门管理方面的问题,就更难以实施。一方面地下水继续超采,另一方面水库又不断的弃水,现实情况表明:现有的管理体制已不利于北京缺水问题的解决,从世界各国的管理经验来看,特大城市的缺水,必须采用多水源综合管理措施才能妥善解决。地表水、地下水、污水、外调水的多水源综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很强,必需政策统一、管理统一,只有在强有力的领导下才能有计划的逐步实现。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