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构筑 东营黄河 美好愿景
论文摘要:黄河文化,是黄河事业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它既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的优秀文化;又是我们创造社会主义精神文化所必需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营养。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核心精神体现了我国文化的两个基本命题: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就是要永不止步,表现为治黄事业健康持续发展,黄河人奋发进取、顽强拼搏的刚健精神;“厚德载物”就是要德性淳厚,表现为治黄干部职工博大、宽厚的思想境界和为治黄事业无私奉献、忘我奋斗的精神风貌。
一、发扬“自强不息”精神:即“弘毅自励、居安思危、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其精神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弘毅自励 勇于担当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黄河文化中凝聚着黄河干部职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它感召治黄儿女胸怀天下,志存高远,勇担责任,建功立业。为治黄事业发展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正是靠历代治黄人、治黄劳动模范、治黄科技精英和治黄干部职工的弘毅自励、忘我奉献,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党和人民赋予的治黄使命而忘我工作和勤奋努力,支撑着黄河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确保黄河变害为利、岁岁安澜。
(二)居安思危 忧患戒惕
黄河安危,事关大局。要强化忧患意识,自警自励,未雨绸缪。作为战斗在治黄一线的干部职工,更要认清形势,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以黄河安危为己任,落实各项黄河防汛抢险责任制;建立完善协调联动机制。真正做到领导到位、思想到位、准备到位、指挥到位;抓紧完成度汛工程建设和水毁修复,认真制订或修订防汛抢险预案,使之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加大清障工作力度,巩固清障成果; 强化水资源配置与调控,全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全力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为黄河安全和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求真务实 经世致用
黄河文化历来推崇积极入世、求真务实的人生观。求真务实经世致用的出发点是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落脚点是确保民生、科学发展、利国利民。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语重心长指出:“必须充分认识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极端重要性,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工作,扎扎实实地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因此,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国家大事、关注民生、关注黄河事业发展、关注沿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力求通过经世致用,促使“民以安,物以阜”。正是这种立志追求的黄河精神,支撑着黄河儿女不断超越思想局限,赢得了治黄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治黄理念的形成,治黄事业要顺应时代潮流,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克服因循守旧的思想,强化创新意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对科技治黄信息工作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科技创新,改革传统的科技信息管理理念,探索一套切实可行的治黄科技信息管理模式。努力实现治黄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传统治黄向现代治黄的转变。坚定不移地走依靠科技创新、实事求是、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真正实现“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的治河目标。
二、继承“厚德载物”传统:即“同心同德、协和万邦、人水和谐、天人合一”。厚德载物是指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在现实社会中,作为黄河干部职工应在努力自强自尊的同时,还应该善于审时度势,深刻把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与自然和睦相处,同社会协调发展,推已及人,宽以待人。在工作中发扬黄河精神和团队精神,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其精神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同心同德 和衷共济
同心同德是厚德载物精神中的重要思想体现,是在社会和谐发展长河中,多个元素、要素在动态系统过程中有机统一、和谐共生、最终融合成为一个新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之中,不同方面、不同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异相合、相反相生;和谐而不千篇一律,不同而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常言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事业的稳定发展,历来是中华民族所追求的目标和理想。胡锦涛总书记说过:“团结就是力量。这是颠覆不破的真理”。因此,我们作为治黄事业发展的排头兵,要和衷共济,团结向前为黄河安全、治黄事业健康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需要大力弘扬传统的和合思想和黄河文化,集中广大治黄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将黄河的事情办好。
(二)协和万邦 人水和谐
协和万邦乃和谐之本。构建和谐黄河,实现人水和谐是协和万邦之充分体现。和谐是在发展中的高度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和谐黄河的实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她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很多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正确应对黄河治理中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妥善处理影响人水和谐发展的各种复杂问题和因素,不断提高促进人水和谐的能力,治黄工作者必须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努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提出新办法,使我们的思想观念、政策措施、工作部署、工作方式更加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特别要围绕一些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加强理论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要实现人水和谐,关键是要从制度入手。从制度入手是科学治水、全民治水、依法治水的前提和保证。并通过制度来保证实施。简言之,应通过法律、制度、法规,建立与道德发展相适应的监督与保障机制,实现人与人之间、人水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单位之间的和谐,从而达到构建和谐黄河的目标。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人类共同的向往,这条路虽然艰辛而漫长,但我们追求的脚步应该永远不会停歇。对于东营地区淡水资源相对匮乏来说,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改善环境,恢复生态,为人类留下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以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东营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东营黄河人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作为黄河人,我们要不辱使命,完成好这个课题,坚持人和自然和谐,实现人水和谐的目标。我们要以科学为依据,根据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来确定产业结构和发展规模,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治理水污染、改善水环境,实施计划用水、科学用水,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实现人与水和谐相处。治黄事业需要我们在和谐中巩固、在和谐中发展。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实践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集思广益,不断探索,坚定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理念,黄河水利事业就一定能得到健康持续又快又好的发展,
(三)天人合一 崇尚自然
“天水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它认为人是自然繁育恩养的万物之一,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与整个自然界相融无间,共生共荣。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的重要使命。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虽然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但仍绵延不绝,历久弥新。这就是天水合一、崇尚自然的作用所在。构建和谐社会和东营黄河美好愿景,要坚持科学发展,崇尚科学,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构筑东营黄河美好愿景
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黄河人要自强,就要有一流意识和创新意识。“自强不息”不仅是一种个人精神,而且是体现于集体奋斗中的民族精神和黄河文化。为实现治黄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人水和谐的治黄工作新局面。要继承“厚德载物”的传统。在实践活动中尊重客观规律性,自觉地以自然、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坚持将德育放在首位,在全面素质的培养中把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最重要的素质,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东营黄河事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东营黄河从弱到强,走过了二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它离不开历代治黄领导班子的艰辛劳动和无私奉献精神;离不开东营黄河人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厚德载物、追求卓越的顽强拼搏。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要继续发扬“厚德载物”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无私奉献黄河精神;模范遵守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弘扬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担负起黄河职工的职责,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治黄使命,发展黄河水利事业和水利经济,共同构筑东营黄河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