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水资源概况;挑战 ; 开发策略
【论文摘要】:辽宁省是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省份之一,人均水资源量只相当于全国人均水量的1/3,加之本省工矿企业比重大,城市人口多,因此面临着十分严重的缺水问题,已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介绍了辽宁省水资源概况,分析了全省水资源面临的挑战以及今后的开发策略。
一、辽宁省水资源概况
1. 自然地理条件
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南部,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18°53ˊ--125°46ˊ,北纬38°43ˊ--43°26ˊ之间,全省总土地面积14.57平方千米。辽宁省地势大体是由北向南、自东西向中间倾斜,山地丘陵分布于东西两侧,中部是由东北向西南缓倾的辽河下游平原。
2. 降水特点
受地理位置、海陆分布及地形等因素影响,降水、径流地区分布很不均匀。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部鸭绿江下游山区为多雨中心,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西北部风沙干旱,雨水稀少,仅380--400mm,全省年均降水量为688mm,年际、年内雨水变化较大,冬春雨雪稀少,夏秋降雨集中,尤以七八两月降水量最大,占全年的50%左右。从降水季节看,春季降水量占全年的11%--16%,易发生春旱;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常有暴雨发生,形成洪涝灾害;秋季降水量占全年的17%--19%,屡有秋旱发生;冬季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4%。
3. 河流水系分布
本省河流众多、水系河网密布,全省有名可查的河流300条以上,其中流域面积在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就有辽河干流、清河、柳河、绕阳河、浑河、太子河、大凌河、小凌河、鸭绿江、浑江、暧河和大洋河12条。河流按其地区分为辽宁中部河流、辽东地区河流、辽西低山丘陵区河流。辽宁中部河流主要有辽河、浑河、太子河、绕阳河;辽东地区主要河流有鸭绿江、大洋河、碧流河、大清河;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主要河流有大凌河、小凌河、六段河。
4. 水资源短缺的现状
(1) 水资源总量短缺。全省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325亿m3,地下水综合补给量为111亿m3,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重复计算量73亿m3,全省水资源总量为363亿m3。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856m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左右。
(2) 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与人口、土地等资源组合极不协调。全省多年平均降水400~1200mm,由东南向西北递减。6~9月份降水占全年的70%~80%,且有连续丰枯现象。地处辽宁省中部的辽河流域在省内面积为全省总面积的45%,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的61%以上,本区域地表水开发程度已经达到76.8%。由此可见,辽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已经到了相当高的程度,本区域开发利用潜力已很微弱,当地水资源量缺口很大。
(3) 污染严重。2007年辽宁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为24.8亿吨,污染物排放总量为125.8万吨。水资源污染已经相当严重。
二、全省水资源面临的挑战
21世纪初期辽宁省处于人口与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工农业格局调整的重要时期。水资源将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与严峻的挑战。一是到2016年全省人口达到峰值4500万人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800立方米,这对水资源有效供给和水环境保护提出最大挑战。二是经济快速增长,工业用水、废污水排量均相应增加,新水源建设和治污任务更加艰巨。三是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用水需求将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全球气候异常使水资源总量趋向减少,水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四是中部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沿海地区海水倒灌等问题将引起更加严重的后果。五是东西部山区生态环境建设负担加重,洪水威胁区的经济存量、人口密度均有大幅度提高,防洪减灾任务更加艰巨。六是水利适应市场经济的任务繁重,投资体制、水价体系、激励机制等尚待完善。
三、辽宁省今后水利发展策略
1. 建立适应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管理、监测的体制和机制
理顺管理体制,实现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是改变辽宁省水资源管理现状的客观要求,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途径。只有理顺城乡水资源管理体制,才能提高用水效率;只有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对水资源统一规划、调度和配置,才能有效地解决水资源紧缺及水资源保护问题。应该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水利和城市供排水事业发展、促进节约用水和污染防治的水价机制和管理体系,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要建立有效的水环境监测保护体系和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体系。要在完成全省主要河流水功能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加强水质监测工作,有效地控制全省水质恶化的趋势。继续抓好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建设,为全省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2. 水利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重点应该是节水
欲使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使用,水利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重点应该是节水。水是生命之源,但水资源是有限的,这决定了对其开发利用只能在有限的水资源上作文章。因此要根据全省具体情况,采取全方位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措施,保障全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节水才是缓解水危机和实现水资源高效和永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 实施科技兴水战略
有资料显示,运用今天的技术和方法,农业可以减少用水10%~50%,工业可以减少用水40%~90%,城市可以减少用水33%。因此, 应当运用今天的科技实施兴水战略。
(1) 把各项科技兴水措施落到实处,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思路,进行水利建设与管理、增加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科技含量,提高投资效益和工程质量,降低建设成本,推进水利建设的现代化进程。
(2) 利用现代的技术包括信息工程使水利工程和水利事业的管理实现"三高"--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
(3) 要吸收和借鉴国外经验,要采取创造性的措施,全面研究非工程的防洪技术措施。
4. 坚持依法治水,以德治水
积极推进辽宁省水法规的建设工作,依法规范各项水事活动。要加大执法力度,用手段规范水事行为,依法调整和规范水利开发利用与管理工作中各方面的关系,逐步建立起适合辽宁省省情,适合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利政策法规体系。同时积极宣传,使公民了解治水的重要性,用道德约束人们,使之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
5. 搞好生态环境建设
要想摆脱辽宁缺水困境,应大力开展以水土保持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辽河流域、鸭绿江流域、大凌河流域是辽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重点,应继续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相结合的方针,要加强沟壑治理,控制土壤侵蚀,开展植树造林,充分拦蓄和利用降水资源,加大监督力度,把开矿、采石等项目建设中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6. 加快跨流域调水的步伐
进一步加快跨流域调水的规划和论证,逐步实施引松济辽等跨流域调水工程。无论是近期还是从长远来看,都是十分必要的,但研究调水线路和方案必须服从区域性水资源的最佳配置。实施方案应采取先易后难、先通后畅、分段实施的步骤,应充分利用现有水利基础设施为原则。在研究解决缺水时,当地水资源仍然是利用的主体,调水是补水性质。因此,应立足于本区域内水资源的统筹规划和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及统一调度,在此基础上研究跨流域性的调水方案。
7. 开拓水利和水电可持续发展新途径
(1) 发展多类型抽水蓄能电站
抽水蓄能电站本身虽不能生产电能,但可利用低谷电能(即剩余电能)抽水,在尖峰时发电,既可调峰又可填谷,还可调频和事故备用,在电力系统中具有能量储存转换和改善优化的功能;抽水蓄能与煤电和油电比,跟踪负荷性能好、开停机灵活,节煤节油,调峰灵活,与常规水电比还具有填谷功能,其调峰功能为水电的2倍。
(2) 雨水,洪水的利用
应把云水资源作为一种新水源进行开发利用,加强人工增雨。气象数据表明,每年经过辽宁省的云水资源总量约5 000 亿m3 ,由降水云系落到地面的自然降水,只占辽宁云水资源的27 % ,尚有73 %可待开发,潜力较大。洪水也应作为可利用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洪水调度过程中要从单纯的防洪减灾向洪水资源化的方向转变,有条件的地方,应充分利用洪水资源,回灌补充地下水。
8. 拓宽设资渠道,增加建设资金,加大水利投入
(1) 从全省范围内调整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压缩重复建设项目资金,用于水利建设。
(2) 要改革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水利投资政策,水利是公益性为主的事业,政府投入应当成为主体。按照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办水利的方针,鼓励股份合作办水利,完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体系。
(3) 加大宣传,招商引资。
四、结语
水资源对辽宁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洪涝灾害频繁、干旱缺水、水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制约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但只要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科学管理方式,管好、用好、保护好水资源,就一定能妥善解决合理需求与有效供给之间矛盾,实现辽宁水资源的供求平衡。
参考文献
[1] 王海红. 辽宁省地表水资源特性浅析,《东北水利水电》, 2001年08期.
[2] 曹楚生. 我国水利和水电可持续发展新途径-多类型抽水蓄能电站, 《中国工程科学》,2001年3卷4期.
[3] 李国英. 21世纪黑龙江省水利发展战略,《水利发展研究》, 2001年01期.
[4] 李锋德, 胡庆华. 关于辽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考,《中国水利》2002年03期.
[5] 胡青. 解决辽宁水资源问题对策探讨,《辽宁农业科学》, 2006年01期.
[6] 杨永洁, 程世迎. 辽宁水资源短缺问题及其对策,《东北水利水电》, 2002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