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化发展,对小城市及县城防洪、水资源配置、水土保持、水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城市及县城城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阐述了小城市及县城防洪措施,探讨小城市及县城城区防洪建设的要求和方法。
关键词:小城市;防洪措施;水利建设;方法;对策
水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我国安民兴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展了大规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初步形成,最大程度减少了经济损失。全国累计建成江河堤防28万km,兴建水库8.5万座,总库容6 345亿m3,初步控制了大江大河常遇洪水,防洪保护区内5.6亿人口、600多座城市、4 600万hm2耕地以及重要基础设施的防洪安全得到保障。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化急剧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为使城市性质、规模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和适应以环境保护为重点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各小城市及县城都在对现有城区进行新的规划和建设。水利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承担着城市防洪、供水、排水、航运、水环境等功能,是城市生态系统和景观系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城市及县城建设中,对水利建设,特别是水环境综合治理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
1小城市及县城防洪措施
1.1对城区进行专项水利规划
水利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与道路等基础设施一样,围绕城市或县城总体规划的总目标,同步规划,同步协调,并以专项规划报告作为总体规划报告的附件,正式列入总体规划内容,报有关部门批准实施。专项城市及城区水利规划应以城区为主,兼顾农村,城乡一体化。确保防汛安全,不能让城区的经济文化生活因洪涝灾害而遭受损失;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改造整治内河水系,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满足城区引水、排水和生活环境的需要,建立多功能、高效益的水保护综合体系,促进城市开发和品位提升。主要规划项目为防汛、引水、排水、水环境等。防汛主要是根据城市、县城规模和国家防洪标准确定的防洪治涝标准,采用加高加固现有防洪堤等工程措施,提高城市抗洪能力。引水和排水是城市水利规划的重要内容,要统一规划水源,合理调度水利工程,引入高质量的水;通过暴雨峰值和径流量计算,确定城区的排水出路,完善排涝设施,保证有水排得出去。水环境的治理则保留水面积,通过清淤疏浚、截污、亲水护岸、水利设施改造、立体绿化等措施,控制水环境,实现水清、流畅、岸绿、美观的目标,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场所。
1.2加强城区河道水系的综合治理
由于城区发展以及管理上的不善,使城区内河道成为城市排污沟,集污水和洪水为一身,恶化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制约了城市发展。目前,对城市水系进行综合治理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为确保全县城镇、水库、山塘、水保工程小流域、重要山洪灾害易发地、主要工矿企业、电站、河道等处的防洪安全和抗旱工作,近年来,织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对县直35个有关单位防汛抗旱工作作出布置,做到合理安排,未雨绸缪。一是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建立健全防汛抗旱工作行政一把手问责制,各乡镇及相关成立和充实防汛抗旱机构,具体负责辖区内的防汛抗旱工作。二是确定防洪预案范围,划分防洪水位及水位高程,各乡镇及部门对辖区内的山塘、水库、重要防洪设施及薄弱地段进行全面清查,做好应急渡汛措施,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对山洪、泥石流、山体塌方和滑坡等山地自然灾害多发、易发区做好动态监测和预警预报,明确防洪安全重点,采取安全防洪措施,杜绝人员伤亡和事故发生。对有水库、山塘的乡镇和县内100多个工矿企业和开发建设单位及时制订出防洪应急预案及时汇报。三是健全洪水预警机制,各相关单位迅速建立和完善汛期24 h值班制度,汛前和汛期安全检查制度、水旱灾情统计上报制度。四是认真落实山洪灾害防御组织机构,对重大隐患点和灾害易发区反复进行排查,对可能发生危险的区域要及时组织群众转移,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五是组织抢险队伍,及时了解掌握城乡干旱缺水状况和供水动态,落实应急供水措施,统计上报有关信息,做好应急水源调度和应用,做到计划和节约用水,遵循先生活用水,后工业和生产用水的原则。六是搞好组织联络工作,确保信息畅通,做好汛情灾情的反馈上报工作,保证水情、雨情、旱情及时准确无误上传下达、下情上报,各乡镇将汛期旱情反馈上报工作责任制落实到村一级组织,如遇突发灾情及时上报。
1.3加快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步伐
现代城市水利是一项综合工程,承担着防洪治涝、供水排水、排污治污及生态环境的建设。目前,水资源管理体制仍是水利部门管水源和防洪治涝,城建部门管城区供水和排水,环保部门管理污水。管水和防洪治涝的不管城区供水、排水和治污,管供水和排水的不管水源、防洪治涝、治污和河道上下游的关系,甚至出现河道排涝和城区排水标准不是同一体系,块块管理,各自为政,不能统筹兼顾,全面规划,使水利设施难以合理安排,并充分发挥作用。必须由水利部门对城区的防洪治涝、供水、排水及水环境治理统一规划,研究防洪减灾措施,保证高质量供水,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4加大对城市水利的投入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城市的供水质量、生态环境的协调美化要求越来越高,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对水利建设要求也相应提高,其所需资金较大。要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全社会办水利的办法筹集资金。
2水利建设中防洪对策
2.1科学认识洪水,把江河治理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如何更好地利用水资源,保护好水环境,兴利除害,把我国的江河湖泊治理和防洪减灾工作放在国土整治、改善生态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中考虑,这是我国21世纪和远期社会发展战略的需要。在防洪治理过程中要掌握好“防”与“避”与“保”的关系,既要考虑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又要考虑社会长期发展对环境的要求,树立“大防洪”观念,将防洪与长期的生态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1-2]。要用发展的眼光、超前的意识,大力加强河流治理与开发利用规划的基础工作,制订综合治理规划,并按照规划和国民经济不同发展阶段要求,持之以恒地分步实施。
2.2加大投入力度,搞好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加强工程管理
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洪水位超过往年,大水后国家投入工程投资数十亿元,工程防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险情大为减少,有力地保证了当地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事实说明,加强工程建设才能保安全是硬道理,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应该继续加大投入。没有投入,仅靠汛期全民防汛,不仅耗费大量人、财、物,而且也将承担极大的风险[3]。在加大工程建设投资力度的同时,要特别加强工程的质量管理。真正认识到质量就是工程的生命,防洪工程建设要强化招标承包制、合同管理制和建设监理制,从根本上保证工程的质量。
2.3重视非工程措施的建设,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的原则
在加强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对水文、通信、交通、集雨器、人工降雨摸拟装置等非工程措施的建设。水文、通信是防汛的耳目和尖兵,要为防洪调度决策及时提供水情、工情等可靠信息。在水文信息的监测预报方面,改变目前雨情、水情一报多发,一个控制站多层单位进行洪水预报,信息不能共享和信息有偿服务的现状,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效能,避免重复工作等浪费现象。进一步加快全国防汛指挥系统建设,提高我国降雨预报和对洪水信息的预报水平和预警能力。
2.4积极推动洪水风险管理,加大执法力度
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很快,城市与基础设施建设大都没有考虑洪水风险,无序发展现象严重,一旦发生洪灾,损失惨重。国家要加强洪水、堰塞湖的风险管理和动态监测,制定和公布各地洪水风险图;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洪患意识;制订政策法规,控制高风险区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建设向低风险地区转移,使之形成良性循环;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洪水保险研究,力争早日实施[4]。我国已经颁布实施了《防洪法》,要依法防洪。对违反《防洪法》的部门、单位和个人,要敢于处罚,树立法律的权威。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完善《防洪法》配套法规的制定,并与相关的《水土保持法》《森林法》等法规有效衔接起来。
3参考文献
[1] 王瑞光.解决小城市水利建设问题之我见[j].水利天地,2010(2):8-9.
[2] 李坤刚.我国防洪减灾对策探讨[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4,2(1):32-35.
[3] 徐宪彪.浅谈我国城市防洪应采取的对策[j].人民黄河,1996,18(3):21-24.
[4] 吴庆洲.我国城市防洪综合体系及减灾对策[j].城市规划汇刊,1993,84(2):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