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绍了青海省互助县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在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今后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对策,以期促进互助县水利工程的持续开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现状;问题;对策;青海互助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西部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尤其加大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力度,加上互助县委、县政府及水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各族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互助县水利工程建设得到很大的发展,并取得显著成绩。
1互助县水利工程现状
据统计,目前互助县已建成水利工程653项,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以上水库7座,小(二)型水库29座,涝池50座,治沟骨干工程20座,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41座,梯田3万hm2,机电排灌站87座,机井48座,小水电站8座,水轮泵站3座,666.67 hm2灌区10条,民营渠道71条,各类人畜饮水工程270处,集雨利用水窖3.24万眼,河道堤防工程总长81 km。这些水利工程的建成、运行及管理机构的建立健全,在该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互助县在水利工程建设上投入力度大,政策倾向好,领导重视,水利工程有坚实的建设基础。近年来,把水利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水利工程的管理之后,互助县开始走上了利用水利工程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目前水利工程基本做到了统筹管理,节约用水,适应市场经济的转化,初步建立了水利工程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使互助县目前的水利工程管理更加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该县在水利工程管理上也加大了力度,在“加强工程管理,讲究经济效益”的水利方针指引下,从建设和管理入手,注重抓工程管理工作,促进各项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已成为该县水管工作的重点。目前,水务局在基层设有4个流域所,每个流域所有管理人员25个,管理全县的水利工程,做到了水利工程有管理机构、有专管人员、有管理住房、有财务管理制度、有综合经营计划、有民主管水制度、有工程档案。
2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互助县很多水利工程建成时间都较长,加上当时建设标准偏低,工程质量差,很多工程年久失修,已不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互助县有些人畜饮水工程是20世纪70—80年代建成,当时建设标准低,施工技术水平不高,现已有许多管道堵塞,满足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防洪堤坝大多兴建于60—70年代,施工质量差,加之工程已运行30~40年,随着运行期的增长,工程不可避免地出现老化和损坏,有些堤坝已经破坏,失去了防洪功能,形成病险或隐患工程。有些小型涝池,骨干坝工程不同程度的出现渗漏、软基、涵管断裂、堵塞及蚂蚁危害现象,严重影响其效益的发挥;有的带病运行,甚至有溃堤的危险,这样势必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一旦失事,将会损失惨重。
(2)用水者对水利概念不强,对水的观念差。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工程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由于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修资金来源于水费的征收,而当地群众对缴纳税费意识不强,造成缺乏工程维修资金,致使很多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无法正常运行,特别是不少病险工程没能得到及时除险加固,工程效益锐减[1-2]。如互助县近几年对水费征收力度加大,但随着很多税费的取消,农民对缴纳水费产生怀疑,不按时缴纳,并且认为这是乱收费,造成恶性循环,水费收取困难,致使工程无法正常维修,影响工程的正常运行,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
(3)多年来,互助县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只重视枢纽工程的建设,而忽视配套工程建设,致使受益范围窄小,影响灌溉面积的正常发挥。如东沟乡昝扎水库,只有水库1座,没有渠道,以前的干渠现在已经毁坏,到了放水季节,只有放到河道里,水白白流失,根本不能发挥灌溉效益,可见水利工程配套不全,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
(4)随着国家加大水利工程的投资力度,一些水利工程很快建成,但以前建成的水利工程,许多由于缺乏管理,原有的机械设备大量流失,有的已经老化,还有些零部件已经损坏,无人修理,带病运行,尤其是一些电灌站、机井、集雨利用节水灌溉工程等,导致变压器、输电线路等被盗,致使机器不能正常运行,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对策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农业增产增收的有力保障。因此,抓好工程管理,确保工程安全是保证工程正常运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水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搞好水费征收是实现以水养水、工程良性运行的重要途径。在水利工程中,工程建设是基础,工程管理是关键,工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民增收,关系到管理单位的生存命运。
(1)做到几个转变。深入推进各项水利改革,激发单位活力,转变几个观念。第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旧体制,把促进生产的要素聚集起来,作为推动水利发展的基础,鼓励和指导农民依据科学,节约用水,发挥农民在水利广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作为发展水利事业的根本,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有利的加快水利建设步伐。第二,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向效能性转变[3]。按照水利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小管理,大服务”为目标,改革和完善管理体制,积极推进水利改革,以“一专多能、一人数职”的办法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优化队伍、合理安排,建立健全水利单位内管理体制、适应新时期水利发展的办事机构,提高单位工作人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第三,推进投资体制理念向水利市场经济转变,切实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引入市场机制,突破以前国家包揽水利建设的格局,广开门路、畅通渠道,做到大项目、大投资由水利单位积极争取施工,小项目、小投资由农民自己投资的多元化投资路子,如一些民用渠道、人畜用水工程主管线以下的设施可由农民自己投资维修,自己受益。转变水利管理单位职能,增强单位服务功能,以“服务农民、服务生产、富裕农民”为目标,以“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为依据,在水上下功夫,“以水促农业,稳定粮食生产”为措施,以引导农民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利用有限的水利工程更好地为民服务。
(2)人畜饮水工程的管理模式。为加强对人畜饮水工程的管理,提高群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使工程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在工程建成以后,及时健全工程管理机构,形成基层管理单位加用水者协会加用水户的管理模式,成立村级用水者管理协会,协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理事由用水户选举产生,从而让村级用水者协会在人畜饮水工程管理中发挥作用,保证工程良性运行,并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制,以防止人为破坏和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
(3)强化基层水利部门的管理能力。基层水利部门是实施小型水利工程的主体,肩负的任务既虚又实,在管理能力方面业务水平偏低[4]。一方面,大型水利工程建成在农村,设计或监理工作多由县级以上相应单位负责,建成后交由基层水利部门管理,在管理上基层水利人员从思想上有了靠山并产生了惰性,致使管理跟不上,甚至出现严重损坏现象。另一方面,基层水利技术人员从事上传下达等事物性工作较多,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行深造,缺乏足够的管理经验,多数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工程管理体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造成工程管理难的问题。因此,要强化基层水利部门的工程管理能力,主管单位要做到经常培训基层水利部门工作人员,使其掌握管理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参考文献
[1] 王宪龙.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可持续发展步伐[j].科技资讯,2007(28):171.
[2] 黄海田,樊志远,高山.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改革与发展[j].建筑经济,2010(1):26-28.
[3] 王迎风.浅析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9):629-630.
[4] 路光芳.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问题所在与对策建议[j].现代农业科学,2009(5):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