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深入,
投资体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从1977年开始,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就着手整顿、健全概预算制度,组织概预算定额编制和修订工作。1978年,国家建设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共同制定和颁发了《关于加强基本建设概、预、决算管理工作的几项规定》,重申设计要有概算、施工要有预算、竣工要有决算。指出“三算”的管理工作是基本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认真整顿和加强,要加强责任制,提高“三算”的编制质量,以达到合理使用建设资金,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1982年国家计委颁发了《关于加强基本建设经济定额、标准、规范等基础工作的通知》,强调各主管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基本建设的综合部门,应建立、健全基础工作的管理和研究机构,加强概预算工作和编制依据的制定与管理。当时的水利电力部全面部署了这一工作,于1986年起陆续编制颁发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定额》、《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为水利概预算管理制度的恢复、重建和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打下了基础。整理:WWW.11665.COM 。
(四)造价管理制度改革与发展时期(1992年以来)
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好为标志,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程造价管理进入了一个完善发展和改革的新时期,其间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及合同管理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也在管理体系、计价方法、计价依据及管理手段等方面做了许多改革,使沿用多年的概预算定额从指令性转变成指导性,根据市场价格和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来预测工程造价,在工程建设实施阶段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以节约投资,降低造价。特别是1996年后,我国引入工程造价咨询中介服务,建立了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和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资质管理制度。1999年水利行业组织了全国统一的水利造价工程师资格考试,实现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资格注册管理。1999年,水利部颁发《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效益,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2年9月3日,国务院体改办出台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提出水利工程管理改革的目标、原则和主要内容。
三、研究展望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今天,我国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将根据wto的基本原则及国际社会工程造价管理的惯例,建立新的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实现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工程造价,以期达到与国际接轨。但是,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市场工程竞争的环境尚待进一步完善,还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有待解决。因此,从现在起,直到完全与国际接轨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渡时期。在这个过渡时期内,要实行“调放结合,循序渐进”的方针,采取多种措施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创造条件,加快新旧体制的转换,缩短过渡期,使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的概念、方法和手段尽快融入世界经济。
参考文献
[1]李俊锋.浅谈《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004版[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6,(3).
[2]孙富行,田伟.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概算的特点及发展[j].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07,(2).
[3]刘录祥.浅谈甘肃省水利概算标准的修订思路[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6,(1).
论文网在线
[转贴于:论文大全网 http://www.11665.comhttps://www.11665.com/technology/Hydraulicengineering/135395.shtml]...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