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分析了互助县农田水利工作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以为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灾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存在问题;对策建议;青海互助
互助县地处达阪山南麓,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兴水治旱、发展农田水利事业逐步成为干部群众的共识。特别是近几年互助县实施的水利工程,为互助县农业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实践证明,兴水治旱代表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抓住了制约互助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现将互助县农田水利事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总结如下。
1存在的问题
1.1思想认识问题
打井配套、兴修水利是解决农民用水问题的根本途径,在有水、地、电的地方搞水利工程,深受农民拥护,但在具体工作中仍存在以下问题: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经济活动领域不断拓宽,投资取向多元化,一部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弱化,重视不够;②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手中现金收入少,拿不出自筹匹配资金;③打井风险较大,费用昂贵,农民不敢冒险投资;④农民对集体财产的使用、保养、维护心存疑虑,怕丢失、损坏、乱摊、乱花;⑤有些地方土地到户过分零散,不便耕作和灌溉,有的农民因土地少、规模小、效益不明显而消极观望;⑥部分群众有“等、靠、要”的思想;⑦部分干部有盲目自满情绪和消极畏难情绪。
1.2资金投入问题
一方面,水利工程作为农业基础建设,井、泵、电、管、水泥、铅丝等需投入大量资金,平整土地、渠系配套需投入大量劳动力,但国家补贴与群众自筹匹配均有难度。互助县地域辽阔,适宜发展水浇地的耕地多,地下水资源也不匮乏,因而更显得资金缺口大。另一方面,投资主体单一,渠道不畅,落实难度大。上级拨款年初下不来,优惠政策难以兑现,农民前半年基本没有收入来源,待6—7月拨款下发时,农民农时已过,且打井配套工程还需一段时间,迫使效益向后推延。
1.3政策引导、协调问题
现行的家庭承包经营形式与集约化市场经济要求不适应,按人平均土地忽略了劳力、科技、资金等生产力要素,不利于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以村为界,以户为界,制约了水利设施作用的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综合利用率低,打井配套是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手段,因各地条件不同,兴水治旱也不能只是一个模式,引洪灌溉,自流灌溉,库坝建设,甚至集雨水窖,只要有能扩大水浇地面积的方法,都应积极尝试。
1.4科技服务问题
农村科技人才少,大部分农民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如建井施工、电力、设备安装、管道铺设、田间配套工程等技术问题知之甚少,对国家配套政策、原材料、设备价格、各项费用也了解不多。而且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不同,使得工程费用差距很大。如果没有充分调查研究、规划设计,就会造成干部群众心里没底,开会动员没说服力,说话没人听,工作难度加大,即使勉强组织起来,也可能因某一环节出现问题而导致半途而废。
2对策建议
2.1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加大宣传力度
牢固树立兴水治旱思想,把以农田水利建设为中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重要任务来抓[1]。只有打好基础,才能真正实现农民增收,困扰农村发展的很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要把宣传教育和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要靠体制创新和政策引导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完善政策措施,做好技术服务工作,从而使互助县农田水利建设再上新台阶,实现跨越式发展。
2.2依靠体制创新解决资金投入问题
应建立农田水利建设多元投入机制,鼓励个人投资打井配套,开发水浇地。国家应提供政策优惠和信贷优惠,使投资者能在3~5年内收回成本,且有利可图。受益群众应配合搞好土地平整和渠系配套工作,以发挥土地的最佳效益。应尝试建立绿色水利基金制度,为水利事业募集更多的资金[2]。金融、信贷、水利、电力、扶贫等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为农田水利建设提供更多的方便。扶贫资金应集中使用,做到人随项目走,款随项目用。群众集资应严密组织,严格管理,防止损失浪费,保证工程需要,力争当年投资、当年见效。
2.3搞好政策引导,协调工作
当前进城务工经商农民较多,有利于土地的相对集中。要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以水源定机井,以机井定地块,打破乡村界线,拆除农户壁垒,有井就用,有地就浇,最大限度地扩大水浇地面积[3]。要充分利用现有水利设施,提高设备利用率,协调解决好农灌用电和人饮用电的费用负担,实现一井多用。同时,协调组织,真抓实干,先易后难,稳步推进,从而扩张数量,提升质量。
2.4加强技术服务
应以村为单位做好发展水浇地的技术规划,做到资源清、底数清、发展目标明确[4]。力争做到建设一批项目,储备一批项目,直到把最后一块可耕地变成水浇地。
3参考文献
[1] 袁志国,郭金成.新形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2):213-214.
[2] 张飞.论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j].现代农业科技,2008(16):230-231.
[3] 程恩翠,于丹丹.农田水利与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137.
[4] 刘海英.广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问题和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0(1):255-257.